巴曙鬆、王志峰:從粵港澳大灣區看珠海和澳門的金融融合發展

财经解读 | 巴曙松、王志峰:从粤港澳大湾区看珠海和澳门的金融融合发展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 劃綱要》明確提出,研究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在粵 港澳大灣區的“9+2”11個城市中, 珠海金融業整體規模不大,但是作為 毗鄰澳門的城市,在配合澳門經濟多 元化的過程中,積極發展珠海特色金 融業,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進 行差異化定位,差異化競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敬請閱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 劃綱要》明確提出,研究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在粵 港澳大灣區的“9+2”11個城市中, 珠海金融業整體規模不大,但是作為 毗鄰澳門的城市,在配合澳門經濟多元化的過程中,積極發展珠海特色金 融業,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進 行差異化定位,差異化競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大灣區建設中珠海和澳門金融融合發展面臨的機遇

第一,珠海的區位優勢為其與澳門密切聯動提供了保障。珠海南連澳門、東鄰香港,隨著港珠澳大橋、廣珠鐵路、廣珠城際輕軌等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的興建,珠海成為連接內地與港澳間的交通樞紐和珠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擁有經濟特區、橫琴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三區疊加優勢。

澳門作為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人均 GDP 最高的地區,經濟實力與特點為其發展特色金融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澳門地域空間與市場規模較小,產業結構較為單一,金融以銀行保險為主、業務較大程度依賴內地等特點,意味著澳門的金融發展定位應重點發展特色金融,應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的基礎設施優勢,承接香港、深圳優勢金融服務的溢出,發揮澳門葡語系國家聯繫平臺和珠海輻射粵西市場的優勢。

第二,澳門對接離岸人民幣市場需求為珠海提供合作空間。2017 年,葡語系國家人口超過 2.7 億,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GDP 合計 24286億美元,同比增長 14.42%。人民幣國際使用穩步發展,作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人民幣佔全球支付貨幣份額的 1.6%。同時,中葡貿易額不斷增加,2017 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商品總值達 1176 億美元,其中中國自葡語國家進口占 69%,對葡語國家出口佔 31%。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作為澳門人民幣業務唯一清算行,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人民幣清算量達 3788 億元,其中為葡語國家銀行辦理業務量36 億元。在此背景下,澳門極力打造的中葡金融服務平臺以及中葡人民幣清算中心就起到對接葡語系國家離岸人民幣市場需求的作用。在澳門對接葡語系國家離岸人民幣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可以為珠海金融企業提供巨大的業務空間。珠海可以充分利用澳門中葡金融服務平臺,發展其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往來,為澳資企業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葡語系國家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第三,珠海紮實的產業基礎可為澳門資金提供優秀的投資項目。在股權投資方面,珠海股權投資市場活躍,截至 2018 年 3 月末,擁有私募基金管理人 475 家,管理總規模1610.08億元;私募基金838只,募集總規模1979.18億元;實際對外投資規模超過 1900 億元,主要投向高端製造業、醫療、節能環保以及基礎設施等。珠海產業基礎紮實、股權融資活躍,為澳資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提供了一批合適的投資項目。

大灣區建設中珠海和澳門金融融合發展的主攻方向

第一,探索澳門與珠海的“飛地 +自貿區”合作模式。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港澳地區可以與內地城市探索“飛地+自貿區”的合作模式。目前,橫琴也正在積極打造澳門特色金融服務基地,可在此基礎上,加大雙方合作深度和廣度,比如在“飛地 + 自貿區”合作模式中,澳門的企業可以入駐飛地,其醫療保健系統也可以接入當地主要醫院。

第二,共同搭建澳門離岸市場與珠海在岸市場之間的合作框架。為吸引海外機構到澳門發行債券,鼓勵推行離岸債券交易,澳門政府已經推動成立了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重點在於培育金融資產轉讓市場,成為澳門首家提供債券登記、託管、交易和結算等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可以預計,這一服務機構成敗的關鍵,是能否把中國內地的在岸的金融服務需求與離岸的海外市場對接起來。目前我國建設的自貿區,很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連接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作為離岸市場的澳門擁有與內地不同的金融監管體制、金融市場體系。澳門有條件主動打造成為離岸市場與在岸自貿區金融聯繫的集聚地和聯繫紐帶。例如,可以先鼓勵內地自貿區的企業到澳門發行債券,並考慮允許內地自貿區的企業通過適當的途徑來投資這些債券。

第三,以黃金、大宗商品等為主,推進與澳門在金融衍生品市場對接。一是與澳門在黃金市場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澳門是葡語系國家金融聯繫平臺。在葡語系國家中,安哥拉等多國的金礦擁有量較大,葡語系經濟體中也有不少是重要的黃金消費國。而澳門也是十分活躍的黃金進出口市場。因此,澳門可以考慮與內地的黃金交易機構合作,共同合作開發澳門的黃金市場,為澳門的黃金市場發展的配套設施則可以放在珠海。二是以內地主要的期貨交易所以及一些有影響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形成的價格指數為基礎,在澳門成立專門的交易機構,建立內地的商品指數走出去的重要平臺。

第四,以金融科技為抓手,助力區域內金融融合發展。未來,珠海可藉助較低的展業成本、宜居的生態環境、有利的交通區位、四區疊加的政策優勢,在大數據及物聯網等領域已有基礎、居民對互聯網投資理財及移動支付等領域有較高關注的情況下,聚焦粵港澳大數據聯通、跨境資產投資管理、跨境支付等核心領域,著重吸引粵港澳金融、科技資源入駐,推進區外與粵港澳地區金融科技互聯互通,打造金融科技對外開放的先鋒城市。

第五,提升澳門和珠海在金融人才、語言等方面的配套能力,優化政策環境。一是珠海可以與澳門一道,共同提供優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在全球範圍內吸引優秀的金融專業人才。二是加強學習國際市場上行之有效的金融法律法規。澳門金融業參與國際化競爭需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人才、語言和法律體系。一方面,澳門的官方語言為中文和葡萄牙語,但國際金融市場中,使用英語更為普遍。目前澳門正在嘗試推廣英文版本保險銷售合同的應用,如果能取得實際成效,應當是一個可喜的突破。另一方面,目前金融市場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新加坡,大多為普通法系國家。相比於普通法系,大陸法系相對來說較為缺乏金融實踐的檢驗和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為與澳門形成金融市場發展的合力,珠海也應提前作出相應的準備,積極營造使用英文的商務環境氛圍,金融專業人士也應加強學習金融較為發達的普通法系國家的法律法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