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廖坊有座古牌坊

作者:遂川縣西溪中學退休教師 廖賢禮。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我的故鄉遂川西溪廖坊村,是一個以姓氏命名的千年古村。

廖氏先人於北宋初年遷於這原始地帶,“插草為標”,開基至今,傳承了四十代。歲月滄桑,歷史悠長。

千年故鄉,經風雨,歷寒暑,歲月留痕。至今還保留有祠堂廟宇、大屋書院,還有那古樟,古墓,古石橋……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座落在故鄉西北角的小山腳下的古牌坊,算是廖坊最具封建文化內涵的古蹟了,它成為清王朝封建倫理綱常思想滲透在這山鄉僻壤的物化標誌。古牌坊距今有兩百年的歷史,據地方誌載,這座牌坊是乾隆皇帝御準的江南第一道節孝牌坊。

暑假回鄉,沿著村口那條石頭鋪就的古道,蜿蜒前行,去探尋那座久仰的古牌坊。一路上荒草漫道,路面崩駁,艱難走上半小時,拐過小山嘴,牌坊就呈現在眼前了。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牌坊巍然聳立在小山腳下,古樸、莊嚴。牌坊右側不遠,是一個古書院。據說,這古書院最早是牌坊主婦張氏的居室。張氏為夫守節時,族人給她的居室進行修建,名為“守節庵”。直到張氏仙逝後,族人又把它擴建為書院。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牌坊以大麻石、大青石和赭紅石為材, 建成四柱三門三樓廡殿式樣。 通高6.4米, 寬5.2米。整座牌坊的石柱、 枋額、 匾額、 斗拱等大件小塊, 都是由石榫頭與石榫眼或石槽牢固地對接吻合, 無需膠泥粘合, 真可謂天衣無縫, 形成完美. 堅固的整體。 歷經兩百年的歲月洗禮, 卻沒有絲毫的傾斜或鬆動, 不能不令人讚歎中華古代建築工藝的高超!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整座牌坊由四根高大的四方形石柱貫至坊頂, 石柱底部穩立在基石上, 每根石柱的下端兩側各有一塊高1.5米的厚重的夾柱石, 起支撐石柱的作用。 夾柱石中部呈圓鼓形,下端鑿成龜狀,上端雕一個俯視的小獅子頭像,獅頭張開大口,瞪眼呲牙,猛狀如生,甚是威風。一樓柱頭設額坊,樑上斗拱,拱上飄簷,四個角簷微微翹起。中門一樓置一塊大青石橫碑, 碑上刻著’’ 旌表儒童廖期聞之妻張氏坊‘’十二字,碑上方二樓立一塊赭紅石橫匾,刻著碩大的‘’節孝‘’二字。中門三樓為主樓,高岀二樓一米多,長條形麻石板覆蓋著廡殿式坊頂,形成飄簷,四個角簷高高翹起,與二樓的四個角簷形成高低俯仰呼應之勢,遠遠望去,八個角簷像展翅欲飛的群鷹。頂樓上面立一條三米長的麻石主脊,兩端各雕刻一個精美的神獸頭像。脊背中心位置立一塊高大的‘’品‘’字形的石頂,成為整座牌坊的至高。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坊頂簷下中心位置,鑲嵌一塊赭紅石豎匾,匾上豎排的‘’聖旨‘’二字尤為凸顯,周邊雕刻著盤龍戲珠圖案,無論是匾的位置、色彩,還是圖案、字樣,都無不彰顯出封建皇權的神聖與威嚴。

遺憾的是, 那塊豎匾的半匾以下被風化, 已經模糊不清, 只剩上半匾的’’ 聖’’ 字和兩個龍頭了。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每座貞節牌坊,都浸透了一個守節女人的血淚。廖期聞之妻張氏,也是個充滿傷感悲情之婦,同樣有著令人辛酸的故事。

張氏系鄰鄉一農家長女,從懂事起就跟著父母在田間地頭勞作,雖不知書,卻也知禮懂事。十七歲嫁給期聞為妻。期聞是廖坊的敗落大戶之子,其父晚年得次子,甚是寵愛,一心望子成龍。自小就讓他入館進學,二十歲結婚時,已是通過縣試的文童了,正在繼續進學,準備參加省試入舉。無奈自小體質孱弱,疾病纏身,曾初試未舉。待到第二個兒子出生不久,期聞竟一病不起。張氏心急如焚,既要照顧老小,又要煎藥熬湯,汗淚溼襟。儘管竭盡全力,四處尋醫,也未能挽留丈夫的生命,萬惡的病魔逼他去了陰曹地府。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可憐張氏二十一歲便成了寡婦。貧困的家庭愁雲籠罩,面對年邁多病、失子痛心的公公婆婆,面對蹣跚學步、嗷嗷待哺的一雙幼小,張氏別旡選擇,心想只有自已挑起家庭重擔,把兒女撫養長大,才是對二老的最大孝心,好讓丈夫瞑目於九泉。親朋安撫慰藉,族人勸其守節,張氏痛定思痛,自認命苦,在公公婆婆引領下,帶著一雙兒女,來到丈夫的墓地,點燭焚香,莊嚴宣誓:嚴守婦道,終身守節,撫幼成人,盡孝二老終生。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從此,張氏日裡辛勤勞作,操持家務,夜裡獨守孤燈,冷枕難眠。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青絲變白髮,少婦成老嫗。二老早已安然離世,子女已經成家立業。張氏六十歲那年,族人將其行孝守節的事蹟上報地方官府,官府逐級申報至朝廷,最終得到乾隆皇帝御批,建起了這座節孝牌坊。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傳說建牌坊時, 還有一段小插曲呢!

牌坊完工時, 坊頂最後一塊石板怎麼也合不上縫, 使盡渾身解數, 都無濟於事.。工匠們嘀咕開了: 張氏守節未必真誠, 石板合不攏縫, 是蒼天不容, 恐怕是真應了’’ 既當婊子又立牌坊’’ 那句老話。 議論歸議論, 族人質問張氏貞節之事, 張氏淚流滿面, 苦苦訴說著: 守節四十年, 從未有過絲毫不貞之事。 族人再三追句, 張氏深深回顧, 突然, 三十年前的一樁往事浮現在眼前。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那年夏天,在屋前路旁菜地裡,張氏爬上梯子,伸腰抬手去摘長在高處的絲瓜,誰知系褲的帶子一斷,長褲一下滑到腳跟,下半身閃現出花色小衣,露出雪白的膝蓋和小腿,恰好被路人所瞧,發出一陣浪笑。張氏瞼龐漲紅到耳根,趕忙丟下絲瓜,拉上長褲,爬下梯子,逃命似的直奔回房,繫好褲帶,心還在呯呯跳呢!

想到這樁往事,張氏趕緊淨身沐手,舉案焚香,當眾向蒼天坦言其事,並啟告:‘’我嚴謹守節四十年, 如若此事屬於不貞, 我願遭受任何懲罰……‘’。說來奇怪,這時工地上傳來‘’合上了!合上了!‘’的歡呼聲,眾人方知張氏守節盡孝的真誠感動了蒼天。牌坊終於在一片喜慶的鼓樂和鞭爆聲中順利竣工!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故事口囗相傳,早年在村中老人們的閒聊中還偶有所聞,真實與否,無從考證。而真實存在的,卻只有在張氏身後樹起的那座標榜節孝的牌坊。

牌坊是對張氏守節終身、行孝至盡的最高獎賞,讓她精神上享受了‘’文官下轎、武官下鞍‘’的殊榮。但翻開廖氏族譜,張氏連名字都未曾留下,只是在‘’期聞‘’條目下,留有‘’配大仚張氏,其婦享年七十有三‘’寥寥幾字。如此巨大的反差,真讓人覺得多麼的可悲可嘆啊!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站在牌坊下,望著‘’守節庵‘’、‘’古書院‘’,牆頭長著稀疏的荒草,牆根下爬滿了藤蔓,蒼綠的苔蘚,漆黒的門洞,昔日的喧鬧之所,如今成了蒼涼之地,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穿越時光的隧道,我彷彿看見了張氏老嫗滿頭銀髮、一身黒衣,踽踽進出門洞的身影;耳邊彷彿響起了當年孩童在書院裡的咿咿呀呀誦唱之聲……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站在牌坊下,仰望著風化了一半的‘’聖旨‘’豎匾,遙想當年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遙想當年族人因牌坊而臉上洋溢著無限的驕傲和榮光!而對守節之婦來說,牌坊是一副殘酷的精神枷鎖。望著牌坊上的石獅子,血盆大口彷彿越張越大,呑噬了守節之婦的如花容貌、似水年華;呑噬了守節之婦本可選擇改變自身命運的美好人生。以前山村裡傳唱著一首客家山歌,強烈地表達了年輕寡婦對再次選擇婚姻生活的渴望,表達了對人性本能的追求。山歌唱道:

“大伯阿叔莫留娾(ai), 再好田莊也是泥(lai), 再大家財娾不愛, 只愛床下兩雙鞋’’!

山歌充滿了對禁錮寡婦終身守節的封建倫理觀念的控訴與抗爭!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站在牌坊下,望著前方蜿蜒的小河,河水清悠,千古流淌!張氏守節的悲情歲月,隨著河水早已流逝,歷史翻過了沉重的一頁。有關張氏的故事和傳說,早已淡出了人們心頭的記憶,只留下古牌坊靜靜地守望在小山腳下,成為一個時代厚重的文化歷史的沉積。


【西溪廖坊村古牌坊】遂川縣古牌坊記錄 2

離開牌坊,踏上古道,走向村口,不知怎地,一路上心頭湧起無限悲愴!守節庵、古牌坊;古牌坊、守節庵,兩者蒼涼的影像,總在我的腦海裡反覆交相印疊,思緒飛揚,心潮起落,化作詩云:

古道殘垣守節庵, 紅杏有花禁不開, 五十春秋血和淚, 凝作千古石坊牌!


想了解更多遂川特色文化,請用微信搜索“木子軼說”公眾號,點擊關注,定能夠讓您瞭解更多遂川歷史典故,特產特色、人文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