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免费:商业的未来》


导读者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免费:商业的未来》


“免费”这一词,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全新的一种经营模式。

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是数字化时代一个独有特征。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

这种趋势正在史无前例地催生一个巨量的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本期导读者带来由ChrisAnderson所著《免费:商业的未来》。

作者在书中不仅总结了免费模式的一些情况,同时介绍了现实生活中的商业策略免费的观念,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

什么是免费?

谈到免费,我们会有各种疑问——

“商业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是免费的”

“这些企业是如何能做到免费”

“如果它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免费的,那么企业又如何盈利呢”

“免费有什么价值”

“免费的基础是什么,在它背后的原理有哪些”

这也是作者想在本书中阐述的核心问题。

在国外,如吉利剃须刀、谷歌广告系统、安卓系统、Linux电脑系统、维基百科等等公司,利用免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放眼国内,也有很多公司利用免费成为了一代霸主。

这就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爱情公寓》里面就有关于饥饿营销得相关理论:一个人每天请你吃夜宵,一个月过后就,即使没有人请客,你也会自己花钱去吃夜宵。

这就是利用饥饿营销来创造价值。

也有利用交叉补贴的形式。

如淘宝,利用免费开店这一措施,占领了中国的c2c市场,同时打败ebay;

也如阿里巴巴的免费b2b业务,但是通过会员制度交叉补贴的商业模式;

还有百度和谷歌一样,提供免费信息,再提供相关匹配的广告服务;

360公司提供免费安全,做出了浏览器+导航的商业模式。

不仅是互联网企业,连实体运营企业也在尝试免费。

前段时间在校内上很流行的一个帖子是关于“85C如何击败星巴克”,大致意思是85C提供质量相当但价格更便宜的咖啡、同时吸引顾客更多地去消费店里的面包和点心。

咖啡的盈利虽然很薄,但吸引了人流,卖出了更多利润更高的面包。

这其实也是免费盈利模式中“用收费补贴免费”的一种,就像中国俗话说的赔钱赚吆喝。

几乎所有需要人流、声望、关注度等的行业都可以复制这个模式。

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让创业者回归到创业的本质,即首先做出一个有实质帮助的产品或推出一项有吸引力的服务,再去考虑如何实现盈利。


导读者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免费:商业的未来》



(二)。

免费的三大误区

有些企业认为免费是百试百灵的方法,所以不加区别到处滥用,结果造成了营销费用的严重浪费,这其中存在着对免费模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任何市场都适用免费模式。

通过灵巧的设计,免费模式的适用范围可以很广。

一般而言,免费模式适用的市场至少具有客户数量众多,市场足够庞大和产品边际成本低,市场影响力大的特点。

误区二:认为任何服务都适用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的适用范围具有鲜明特征,即企业必须确保免费平台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和加载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即使无法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加载,那么企业平台上的信息也应该具有开发价值。

误区三:认为只要顾客接受免费产品的吸引就成功了。

其实免费模式的难点和关键点是由免费向收费的过度,如果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企业没有妥善处理,很容易引起顾客的强烈反感而得不偿失。

实施全部免费模式的企业则要确保免费模式中能够传递有利于后期产品销售的信息,对顾客心理产生正面影响,并通过高质量的收费产品巩固成果。

(三)。

如何经营免费模式呢?

分析产品特性,满足免费经营的条件。

企业实施免费模式必须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三个条件,即用户数量足够多、增值空间足够大以及能够有效绑定客户。

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准确定位市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节约成本和塑造品牌,尤其是免费产品的提供需要大量成本作支撑。此外,企业还可以把免费产品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进行“病毒式”传播,有利于在目标受众中塑造品牌形象。

从价值链中深挖顾客需求。

实施免费模式的传统企业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从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不断创新增值服务项目。

着眼于价值创造。

免费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为顾客提供系列产品或成套服务解决方案,所以企业需要整合产品和服务,打开后续市场。

免费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新价值来弥补,只要新价值足够大,前端产品即使全部免费也能盈利。

坚守“免费”承诺。

针对部分免费模式,企业必须对其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坚守承诺。

免费之后的收费服务应该是在不伤害顾客信任的基础上,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为增值服务支付合理的价钱,他们才会愿意把品牌信息传播给其他人。


导读者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免费:商业的未来》


摘抄书里最核心的一句话——世界是个交叉补贴的大舞台。

交叉补贴是这本书的核心宗旨。

「用付费产品来补贴免费产品,用日后付费来补贴当前免费,用付费人群来给不付费人群补贴」

这样来说想起了中国一句古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未来,免费作为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将向更多的实体运营企业蔓延,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慢慢习惯享受免费的一切,但同时也会心甘情愿地为个性化服务付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