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扁平化的自媒体模式创作探讨

如今的自媒体早已经进入到了“付费时代”,目前付费的趋势主要是平台给自媒体创作者付费为主。这个很好理解,如果我们把互联网平台想象成传统媒体,自媒体都是一个个作者专栏。媒体给作者付费是理所当然的,原来的免费创作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而读者付费的时代还在酝酿,目前来看只能是少数的精英创作者可以实现这种“收费模式”,而且大都集中在一些“金融”等技能类的领域,社会和文化、娱乐等领域还是以免费阅读,然后平台通过广告流量变跟作者分成的模式。像今日头条这样的优质自媒体平台就推出了像“青云计划”等优质文章的扶持计划,给优质创作者以奖励。

自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扁平化的自媒体模式创作探讨

互联网就是去中心化,而自媒体就是打破了中心化的媒体平台之后实现了扁平化创作的一种模式。这种创作模式要比中心化的媒体时代更加迅速和丰富。当然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时代,整个社会呈现出了一种“透明”的状态。譬如最近网上一个女人在大街上踹了一个孩子一脚,结果立刻就在网上引发了民众的愤怒,最后真相是这女人是孩子的妈妈,妈妈也因此道歉。

这个事件如果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万万不可能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因为太小,也不值得浪费版面和资源。而在自媒体时代则不存在版面的问题,事无大小关键看是否引发观众关注,在某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监督作用,有积极的一面。

除了积极的一面,自媒体的“负面”作用也体现挺明显。那就是谣言不断,造谣成本太低,“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但是好在这是一个公开的平台,任何谣言都存在被“澄清”的机会。随着社会加大谣言处罚力度,造谣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总体而言自媒体时代还是在促进社会文明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扁平化的自媒体模式创作探讨

自媒体时代除了内容创作者比以前多了之外,读者群体也呈现出了几何级数的增长。一个新闻动辄几千万、上亿的阅读量,很多明星八卦转发点赞过千万都很常见。如果去除掉水军等因素这个数量也是很可怕的。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老人群体的普及,很多老人对于互联网的熟悉甚至是一步到位,直接从报纸电视过渡到了手机阅读时代,可谓是大踏步跨越式的升级。

这也就造就了读者群的垂直细分。目前很多自媒体平台,像微博、百度、今日头条、趣头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他们主要的用户群画像都不太一样,喜欢的文章和内容风格也不一样。

前不久跟某一个互联网平台的朋友聊天,谈到了他们平台的用户群和喜好的内容风格等问题。他们的平台主要是三四线女性用户为主,平时用户关注的也都是娱乐八卦为主。他的一个观点很明确,那就是如果没有他们这个平台可能这些用户也不太会这么久的在网络上阅读,他们是抢夺了电视的时间。这种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看似无趣的娱乐内容集合平台其实反而是对这些平时不怎么看书读报的人群“一次了解社会,进行学习的机会。”

他这个观点我很赞同。毕竟除了娱乐八卦还有其他像育儿、教育、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自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扁平化的自媒体模式创作探讨

传统的媒体形式(包括出版)基本上作者往往都是专业媒体人或者专家进行的“精英式”的创作,作品无论是内容和思想性甚至文字水平都是专业级别的。这样的作品的读者也是有门槛的,往往是有一定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

而自媒体则打破了这种一维的“精英式”创作,原则上现在的自媒体从业者大部分都是原来“精英作家”的读者,只不过是升维成了“创作者”。这种身份的“升维”导致的就是内容的“降维”,而降维后的内容被稀释后给了原来那些本来就没有阅读习惯或者没有能力阅读“精英作品”的普通人群进行阅读。从这个角度而言自媒体确实做了一次很好文化普及工作。

我们一方面在批评很多自媒体创作的内容良莠不齐,毫无营养的娱乐八卦,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文章,他们的读者可能根本就不会去花时间在网上阅读。至少这种娱乐文章培养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而阅读能力和思想性则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这是一种互联网再教育的过程。

就像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一样。文艺电影永远就是这么一部分小众的文艺观众,而商业化爆米花电影虽然没什么内涵但是它却可以让跟多的人走进电影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慢慢的商业电影看多了,娱乐文章看多了,一部分读者自然会寻找更多带有思想和深度的作品去提升自己。

自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扁平化的自媒体模式创作探讨

就像以前我去参加一个电影研讨会,遇到了一个学古汉语专业的大一女生,她以前是郭敬明的粉丝。当我质疑她“你一个学古汉语专业的也会喜欢《小时代》吗?”女孩赶紧羞涩的摆摆手:“那都是高中时候看的,现在早就不看了。现在喜欢韩寒。”

你看吧,每个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具有思想内涵和深度的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进步的过程。喜欢郭敬明的不一定不会学古汉语,而喜欢阅读明星八卦的人未必将来不会成为大作家。

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日渐提高,互联网内容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这一点上电影领域就体现的比较明显,观众在经历多年的好莱坞大片视觉轰炸之后,对电影的审美明显提高了,前几年“烂片当道”随便一首流行歌曲改编的电影都能票房大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自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扁平化的自媒体模式创作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