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继两年前发起创立“平遥国际电影展”之后,导演贾樟柯又发起创立“吕梁文学季”。 4月8日在北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由贾樟柯艺术中心主办的首届吕梁文学季将于5月9日至16日在山西吕梁汾阳贾家庄举行,并于临县碛口古镇设立分会场。届时,莫言、苏童、阿来、格非等大家云集并汇聚35场当代文化艺术活动,这是在乡村举办的为数不多的当代文学活动。


我们的写作永远有一个原点,那就是从乡村出发

中国艺术报记者 何瑞涓

村子里的文学季,听似一场幻梦,却是大咖云集,由诗人、评论家欧阳江河担任文学总监,莫言、贾平凹、余华、苏童、阿来、格非、李敬泽、韩少功、迟子建等20位文学名家组成顾问团,数十位文学名家和批评家将亲赴吕梁,与读者见面。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吕梁文学季顾问团及文学总监



8天时间里,围绕主题“从乡村出发的写作”,阿来、格非、李敬泽、苏童、西川、叶兆言将带来6场“大家演讲”,还将举办5场学术对话、3场朗诵会以及以“诺奖之后的莫言”为主题的莫言研讨会、校园日、写作工作坊、电影放映会等,共35场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同时也将策划举办“墨写新文学”艺术展览和图书市集。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节目架构



“我是一个拍电影的人,但我更是一个文学青年。”贾樟柯说道,小时候父亲教他读唐诗,《登鹳雀楼》《山居秋暝》《出塞》《渡汉江》等等,感受到中文带来的美丽,后来知道这些唐诗很多都是山西人写的,觉得非常骄傲,也在心里埋下了对汉语最初的热爱。

再长大一些,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候没有太多娱乐,其中一项就是听小说。上中学时有一次贾樟柯骑自行车在街上走,喇叭里播放一篇中篇小说《黄河在这儿拐了个弯》,那是他第一次在小说里听到黄河的故事,听到关于故乡的故事和叙事。“阅读和写作带给我们无限的精神抚慰和满足。我觉得文学对我们来说不单单是某种职业,更是每个人都应该接触、都应该去抵达、去聆听、去体会的一种生活中要永远陪伴我们的东西。”贾樟柯说,那个年代文学是最大的娱乐,而现在好像逐渐在失去这种乐趣,“我觉得可能我们需要重新回归到一种阅读和写作的快乐里面,用我们的方法去让更多年轻人探寻自我,感受到文字之美,感受到诗和远方。”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吕梁文学季创始人、贾樟柯艺术中心创始人贾樟柯


“表里山河三晋地,书写半部全唐诗。”山西文学底蕴深厚,文脉源远流长,首届吕梁文学季主会场设在贾家庄,这是一个与文学血脉相融的村庄,“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郭沫若诗),作家马烽、西戎、孙谦等“山药蛋派”作家曾在此创作大量优秀作品。

“文学季为什么放在贾家庄?我们可不可以在乡村谈文学?”贾樟柯介绍说,这几年贾家庄建立了贾樟柯艺术中心,集展览、电影、图书馆为一体,可以作为文学季的主会场,“这也是我个人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因为我是从小地方来的,我知道每一块土地上都会有热爱文学艺术的人,文化资源更多地集中在大城市,我希望让这些资源流动起来,所以就回到了汾阳,回到了贾家庄,只有增加乡村的文化吸引力,才能重新吸引人们回到乡村。”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吕梁文学季文学总监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自称是贾樟柯最忠诚的“骨灰级粉丝”,“我人生中最欠缺的经验就是乡村经验,贾樟柯的电影帮助我完成了对中国乡村的认识”。首届吕梁文学季的主题是“从乡村出发的写作”,在欧阳江河看来,乡村是中国古老农耕文明的精神源头,是百年中国新文学最重要的隐喻,也是当代文学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文学现场。乡村可以是贾家庄这样一个小小的具体的地方,也是每个中国人存在方式的一部分,是我们的童年经验与童年记忆,是我们祖先脉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欧阳江河指出,尽管进入了全球化、高科技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的写作仍离不开乡村,无论怎么变化,中国人的精神源头在乡村,我们的文明本身包括了乡村,在这个意义上讲,乡村和写作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对抗、相互认出、相互对话的关系,乡村不只让我们回到过去,回到童年、往事和祖先,在乡村意象中我们也认出自己,“所以我们的写作永远有一个原点,那就是从乡村出发”。乡村不仅是我们生活于斯、成长于斯、劳动于斯的地方,同时也是一种升华、一种象征,是被我们写过、歌颂过的地方,我们怎么写、怎么歌颂,乡村就有可能按照我们所写、所歌颂、所塑造的样子发生改变,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乡村连着整个人类、整个世界、整个中华文明,贾家庄可以变成这样一个符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和乡村联系的原点。”

吕梁文学季将设立“吕梁文学奖”和“马烽文学奖”,其中“吕梁文学奖”下设年度作家奖、年度小说奖、年度非虚构作品奖、年度诗歌奖以及年度山西作家奖,均从上一年度公开发表的相关作品中选出;“马烽文学奖”则设立年度农村题材作品奖。评委会成员包括阿来、格非、韩少功、李敬泽、苏童、西川和徐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敬泽担任本届评委会主席。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2019首届吕梁文学季荣誉设置及评委会名单


马烽的小女儿段惠芳在现场发言时止不住哽咽,她表示,父亲马烽是从吕梁山走出来的作家,为农民写作是他一生的宗旨,也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动能,他把对农民的感情、对农村社会变化的思考,融入到文字里面,成为他在有生之年对他所经历的那段中国乡村史的记录和思考。“文化的根脉在乡村,任何一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必须是其所处时代的产物,必须记录时代,为当下在我国人口构成中占很大比重的农民而歌,既是时代赋予文学的责任,也是许多文学创作者的追求,我想这也是吕梁文学季设立马烽文学奖的意义所在。”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马烽之女段惠芳出席首届吕梁文学季北京发布会


作家余华也来到发布会现场,他说:“马烽、西戎等书写乡村的作家都是我们当年走上文学之路的导师,是对我们的写作有过巨大帮助的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晋军也一直是当代文学中很强大的力量。”谈到对“从乡村出发”的理解,他认为并不是一定要从乡村出发,“只要不是通过麦克风传递的文学都是从乡村出发”。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著名作家、吕梁文学季顾问余华


乡村与写作不可分割,小小的贾家庄里有一片文学的天地,笔端有山河与无限风光。吕梁文学季的LOGO设计别出心裁,浓浓的一点、一横,温润厚重,名为“书写山河”,一横代表江河大地,一点来自诗仙李白唯一传世手迹《上阳台帖》,形如逗号,代表永不停止的写作。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吕梁文学季logo


吕梁文学季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助阵。发布会上,大提琴家朱亦兵带来优美的现场演奏,张宏、李然、王京三位山西朗诵家朗诵了白居易、王维、柳宗元、王昌龄、宋之问等山西籍诗人的古诗作,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汾阳籍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勇手,画家、电影评论家、贾樟柯艺术中心馆长林旭东等也来到现场,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夏祯等领导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文学回到乡村,以其独特的魅力助力乡村发展,再次整装出发。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首届吕梁文学季北京发布会嘉宾大合影


拍电影的贾樟柯,为啥在村里办文学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