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群山环绕的岳潭村

岳潭村:全省首例拆旧复垦

大罗村位于梅州市丰顺县汤西镇西南部,是省定贫困村,全村总面积54.8平方公里,其中90%是林地和水库。从大罗村委会出发,沿着蜿蜒山路,行驶大约40分钟车程,我们终于到达岳潭村小组。

在老人的记忆中,岳潭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读书难、耕种难、生存难,并常常发生洪灾、山体滑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开始陆续搬离岳潭村。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最后一户村民搬离,岳潭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岳潭村旧貌

正是这样一条“消失”20多年的村庄,2018年迎来了政策转机!岳潭启动“拆旧复垦”项目,完成拆旧复垦土地43.081亩!2018年12月13日,该项目在省复垦指标交易平台成功交易,肇庆市国土资源局大旺分局以50万元/亩单价购得岳潭村43.081亩用地指标,总交易价达到2154万元。在扣除各项成本和分成后,岳潭村拆旧复垦项目为大罗村集体带来250多万元收益,岳潭村小组40多户村民则可分享1293万元收益!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据统计,2017年末,广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83.12万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面积的40%,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242平方米,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6倍,且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存在很大数量的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自十三五规划后,国家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实施“不饱和供应”策略,就是说我们发展需要的用地指标,国家不能百分百满足,这样就倒逼地方政府盘活地方土地资源,在存量土地上寻找空间。

如何在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寻找更多城市发展中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

如何利用偏远地区荒废的宅基地,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拆旧复垦政策便应运而生!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什么是拆旧复垦?

拆旧复垦的核心:在省内存量土地不变的基础上,置换土地性质!首先将偏远乡村闲置或荒废的建设用地,通过“拆旧复垦”的方式,转变为农业用地。然后通过土地指标交易平台进行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将需要建设用地指标的城市用当地同等面积的农业用地置换成建设用地!

而指标交易所得,扣除成本后,收益将按照5%、5%、15%、75%的分配比例分配给县、镇、村和个人,所以村民将获得最大的分配比例75%(正如上述岳潭村的案例,40多户农民可分得1293万元收益)。

吧啦吧啦一大堆,看图更实际: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拆旧复垦,城乡共赢

对城市发展来说,将原来的农业用地置换成建设用地,从而焕发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么看来,最低50万元/亩的指标价格,并不算高。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依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只是将土地性质从宅基地变回农用地,村民获取收益,通过盘活闲置的用地资源,发展农旅产业,提升收入,实现双赢局面。

不过,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是分散到各家各户的。乡村振兴的关键,是需要对土地进行整合管理,前提需要统一所有村民的意愿,而这恰恰是最难做到的。因为一旦涉及到利益,村民之间闹分歧是常有的事。

那么,在这方面,岳潭村又是怎样做到的?它为何能够成为全省首个拆旧复垦试点村?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岳潭村民

老人们常感慨,年少的时候,我们想尽办法逃离

等到年老的时候,我们对故乡的思念变得愈加深沉

但愿多年以后,我们华发已生,

仍能回到故土,下田种米,生活自足

仍能笑说山是绿的,水是甜的

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详情关注4月10日22:00

珠江频道《乡村振兴纪事》

《空心村的重生之路》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广东首例“拆旧复垦”,43亩山地2154万!

广东电视珠江频道

微博:@珠江频道

微信公众号:GDTVZJPD2013

给小珠子加鸡腿,点个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