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事变)为什么没有扩大为苏联和日本的全面战争?

rammstein69


首先要注意,诺门坎事件最初的交战双方,本来就不是苏联和日本军队,而是蒙古共和国的边防部队骑兵第六师,与“伪满洲国”的兴安北警备军因为越境纠纷先打起来的。这个“兴安军”也是伪军的一支,主要由内蒙地区的蒙古族组成,负责“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之间的边境线巡逻。



(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

双方发生冲突后,背后的主子才分别出手,最先帮忙的是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第23 师团,然后是苏联第57 特别军出马助战。也就是说,这场战役的爆发点不是苏联和日本直接对峙的地区,属于苏日仆从国之间的意外武装冲突。

再注意时间,“诺门坎战役”的战争时间是1939年5月11日起到9月中旬,对日本来说,正是在关内战场与中国军队打得正激烈的时间段,当年冬天国民党军队甚至有能力发起“冬季攻势”,侵华日军主力正在全力应付。



对苏联而言,希特勒德国正在欧洲大搞扩张,先后已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诺门坎战役期间的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日益紧张的欧洲形势不允许斯大林在远东牵扯过多精力和实力。

同时还要注意双方高层的态度,向来我行我素的日本关东军从上到下“迫切与苏军一战”,因为几十万关东军除了少量“东北抗联”外已无重要对手,非常渴望进行新的军事冒险,以便试探苏军实力和态度,如有可能便彻底击败苏联这个大敌,在他们心目中,苏联远东驻军始终威胁着“伪满洲国”的存在和安全。



(朱可夫在诺门坎前线)

而日本政府和军部却对与苏联开战持谨慎态度,一方面深知苏联军事实力的庞大,一方面中国关内战场胜负未分。因此当关东军上报冲突要求出兵后,日本高层吵成一团,主张扩大和不扩大的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陆相坂垣拿出个主意:“一个师团的小事情,就让关东军自己处理好了。”

言外之意,日本政府决定装死,先潜水看看关东军作战结果,再决定是否全面开战。



斯大林的态度正相反,为了早日断绝日本人的北进野心,从而腾出手来专心欧洲局势,就必须一战打疼日本。因此苏联方面调集了陆空精锐部队增援诺门坎战场,同时选派了名将朱可夫指挥所有参战部队。

最后要注意的则是三国关系,1939年8月23日诺门坎战役正酣时,德国与苏联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为先对付英法,暂时抛弃了军事盟友日本的利益,与苏联眉来眼去,致使日本朝野深感被出卖,决计不再单独挑战苏联。

(日苏中立条约签署)

战役过程和结果不再赘述了,日军惨败,关东军向国内求援,日本政府和军部立即明确了态度:“知难而退”,专心解决他们嘴里的“中国事变”,同时借机对一直不听招呼的关东军进行整肃,司令官植田和参谋长矶谷全部撤职,一边派出政府代表与苏联谈判。

而斯大林则是:“见好就收”,不但让朱可夫在战役最后阶段手下留情,还迅速答应了日本的求和谈判要求,两国政府如此的态度,使诺门坎事件极速降温,不久双方签署了《日苏中立条约》。

诺门坎战役刚刚结束,1939年9月17日苏联红军就侵入波兰,斯大林为什么见好就收,则一目了然。苏联对重庆政府的军援也告停止,日本人亦有收获,只苦了无助的中国。


度度狼gg


诺门罕战役,是前苏联与日本的军队在中国北部进行的一场战争。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日军的骑兵遭遇苏联的坦克机动部队,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

今天,我们之所以关注这场战争,不仅是因为它改变了日本战略的进攻方向,更重要的是战后苏日之间达成的互不侵犯条约,确实对中国战场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停止了对华一切援助,断然切断了从苏联进入中国的国际物资援助线,直接加剧了中日在缅滇地区围绕国际运输线而展开的一系列战事。

1939年5月18日清晨,蒙古人民共和国边境第24骑兵警备队的几位牧马人像往常一样赶着马群,渡过哈拉哈河来到水丰草美的东岸放牧,但他们却遭到驻哈拉哈河岸边锡林陶拉盖哨所之兴安北警备军骑兵守备队的开枪阻截与凶狠驱赶,被迫撤回河西苏联占领区。

随后,50余名一时头脑发热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骑兵以武力攻占了这座锡林陶拉盖哨所,日本关东军总司令部听闻后,极为兴奋,认为这是一个向外蒙与苏联宣战,进而击溃苏军以期达到占领外蒙之战略目标的绝好机会。

因此,关东军第23师团,第1坦克师团(这可是日军唯一的坦克师团!)迅速被通过铁路运往哈拉哈河前线。苏蒙两国同样毫不示弱,立刻依据《苏蒙友好互助条约》组建第57联合作战突击军,还在距前线125千米,位于外蒙境内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设立前线指挥部,苏军的伊-15歼击机也开始在哈拉哈河上空盘旋。

1939年8月中,欧洲形势急剧变化。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远东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1940年6月9日,苏、日两方正式缔结协议。

那么,诺门坎战役后日军为什么放弃北进了呢?因为石油问题,1941年8月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日本只有2年石油储备,而那个时候西伯利亚大油田和中国大庆油田都还没有被发现,只有远东有百来万吨的油田。日本1年至少需要400万吨以上石油,那就只有南下夺取印度尼西亚的大油田了。

而此前苏军与德国有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与日本又是轴心国同盟,因此与苏联冲突演变成大战本就是日本外交部不愿意看到的。诺门罕之战,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伤6万余人。

单从战场情况来看,日本惨败,参战部队遭受毁灭性打击,自日俄战争以来日本对俄(苏)的心理优势荡然无存。苏联也只能算作惨胜,兵力三倍优势,武器装备绝对优势,兵员损失甚至超过日本,绝对算不上完胜。公平地说,双方都没能从战场上占到什么便宜。

军事上的损失对参战各方来说都不是大事,重要的是战争的结果。1939年8月31日,双方结束交战状态,9月9日,日方提出停战,9月15日,双方签定停战协议,9月16日,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1940年7月,双方开始会谈,并于1941年4月12日达成协议,次日正式签署协议,那就是《苏日中立条约》。

《苏日中立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保证维持他们之间和平和友好关系,并相互尊重缔约另一方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将保持中立。

双方还同时声明: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地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之后,苏联停止了对中国抗日战场的援助。


刀墓手札


这是两个原因引起的!一个是英法两国的态度,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当仇视苏联,一直都在挑拨与苏联的战争,这使得苏联有加入轴心国与英法大战的想法。

其次则是德国的关系!当时的苏联是德国的盟友,日本是德国的小弟,两个国家都听德国的。德国的出面调停使得两个国都不得不停止相互敌对的军事行动。

在诺门罕战役中,日本是战争的挑起者也是战争的失败者。虽然苏日两军的伤亡人数大致相当,可是苏军伤亡大都发生在战役前期,这是因为苏联军队是完全机械化的,前期缺油缺弹药导致战争机器卡壳不能动,不得不跟日军近战导致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而在战役后期,苏军的物质就位以后,苏军则是以一种碾压的姿势毁灭日军的。所以,在诺门罕战役结束后,主动权是在苏军手里的!

德国这时候已经向波兰发动进攻了,德国占领波兰的速度让苏联震惊。苏联对德国的惧怕是与生俱来的!俄国人与日耳曼人的战争持续了一千多年,俄国人从来就没赢过。俄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不平等条约就是跟德国签的,列宁建立苏联后为了跟德国签订停战协议,被迫割让两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相当苏联三年财政的60亿美元。苏联虽然在这时候与德国结盟但不代表他对德国完全没有防备,他十分害怕德国攻下波兰以后直接进攻苏联本土。所以,与日停战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在里头的。


优己


在诺门坎战役之前,还有一次张鼓峰事件,虽然规模不大,但对日本是南下还是北进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1938年7月,苏联和日本在张鼓峰(中苏朝三国交界处)因为领土争端爆发的一场战斗,苏联动用了2万多人,日本动用了1万多人,苏联军队伤亡700人左右,日本军队伤亡1000多人,日本退出张鼓峰地区。



日本原本认为,凭借战无不胜的武士道精神,就可以冲垮苏联,然而这次日本失算了,拼刺刀在坦克面前丝毫不起作用。但是,在日本高层认为苏联不可能全部是坦克作战,应该再做一下尝试,结果在诺门坎面对强大的苏联坦克面前,日本伤亡5万多人,从此彻底打消了北进的想法。由于苏联重点防御德国的进攻,所以得胜后也没有继续攻打日本军队。



日本军部认为,美国离日本相距遥远,打掉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也没有能力攻打日本,日本认为当时日本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所以,就有了偷袭珍珠港事件,进而实施南下计划。


适情雅趣


战后,苏俄承认了“满洲国”,日本也承认了“蒙古国”,可谓不打不相识、皆大欢喜,又为什么要继续打下去呢?




指望和俄国人做朋友的,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Blue_Team


因为苏联和日本都不想扩大战争,怎么会扩大为全面战争呢?

诺门坎战役本就是日军前线军官又一次“下克上”的冒险试探。成功的话,就像918事变,七七事变以及淞沪会战越过制令线一样迫使高层追认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既成事实。


要是失败了(就像诺门坎一样),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本来高层就不愿意打,前线又打成这个鸟样,在中国事变不能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与苏联全面开战除非日本人疯了。因此,息事宁人是日本的唯一选择。


至于苏联,其战略重心一直都在欧洲。整个1939年,入侵波兰、进军波罗的海三国、入侵芬兰,苏联的东方战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立中。毕竟,当时来自欧洲的军事力量才有可能迅速给苏联造成生存上的威胁。因此,在欧洲大陆风云变幻,局势诡谲难测的情况下与日本全面开战绝不符合苏联的利益。


既然当事双方都不想打,这个全面战争怎么会打的起来呢?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1840年后的战争往往不是单纯的两个国家的战争,诺门坎战役没多久德国入侵波兰苏联紧随其后,英法对德宣战苏德成为邻国,之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日本的物资供应能力超过国民党但是与苏联相比差远了,日本专门找了一个苏联补给线非常漫长物资供应不足苏联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最后惨遭失败更不要提苏联物资供应充裕的地方。即便是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在东北举行大规模演习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攻原因在于虽军队不是问题但是对苏大规模作战物资不足以支撑三个月连续作战,要知道日俄战争双方的兵力一共才50万。

即便是如今印度 德国军事物资储备也仅够维持三个月,日本九一八事变不过几万人,淞沪会战三十多万已经是规模空前了,北上苏联演习是五十万军队纵观日本二战五十万规模的大战豫桂湘没多久就开始撤退收缩战线,更何况对面苏联最少时都有七十万人。


用户5870630010


首先,日本对于北进战略并不坚决,正如918一样,这是一次试探性进攻既然碰了壁,那就立即回头了。第二,北进派将领因诺门罕一战大多受到了处分。第三,诺门罕一战,从双方战略目的来看,认为是苏军取得胜利。但单纯从战损还是苏联较大,日本较小,但从两国整体来看,日本受到打击远远大于苏联,同时此战也暴露出日军在武器装备,侦查方面的巨大问题,日本对于与苏联全面战争认为还是没有准备好。第四,日军的总体战体系尚未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