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今天我从实战角度出发,具体说说这两把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一:大红袍壶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上面从某卖家那“偷来”的图片,一把号称“全手工 泥料是大红袍 ”的紫砂壶,标价158元。下面开始分析。

一、形体方面

这是一把“掇球”壶,掇球壶的寓意是很好的,“掇球”谐音“得求”,是有求必得的意思。但乍一看,这把壶“整体”就有毛病。壶把、壶嘴与壶身搭配过于生硬。下面,我拿一把掇球作个对比(照片上是生胚,还没有烧制)。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我认为掇球的壶把应当像佛祖的耳朵一样,过渡自然而又沉稳,不能是像猴子耳朵似得在“招风”;壶嘴好比是壶的门面,应当大气而有力,不能是看着畏手畏脚。这就是我们讲求的“神韵”,但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把壶欠缺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做工方面

这把壶号称是全手工,其实不看实物,很难去判断做工,而且卖家也没有提供太多的细节图片,我选了一张勉强能看清的来说说。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主要看图中标注的这个位置,不管全手还是半手,都需要用脂泥粘合围片与底片,把身筒的形状大概做出来,这时就会留下这个痕迹;关键在下一步的精修上,两者的做法就不同了:全手是用工具(拍子、篦子)在外面调整壶的形状,对壶的内部痕迹无影响,虽然后期也会修整,但痕迹没法完全去除,如A所示;而半手是把初步的身筒,放在模型里,用手或者其他工具由里向外用力,这时候就会把壶内的痕迹抹去,如B所示。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但这把壶就很有意思了,它努力想往全手工上靠,所以在壶底用脂泥弄了一圈痕迹,但就错在这一圈痕迹太过于明显规整,结果是画虎不似反类犬。至于壶底的那半个颗印章,那并不能代表什么。

所以,这把壶最多也就是半手,甚至可能是灌浆、机车壶。有一点要声明,我并不是说半手工的不好,而且我反而建议新手买半手工的比较合适(相关知识也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这一点只能说卖家不地道,用半手的冒充全手的,以此来忽悠人。

三、泥料方面

对于紫砂壶来说,形体不行、做工不行都可以忍受,就是艺术性差了一点嘛。但因为是要入口的东西,泥料是万万不能出问题的!对于做紫砂壶的,做壶艺术性差那是能力问题,但用料差,那就是人品问题了!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真正的大红袍壶 局部图】

这把壶的泥料号称是“大红袍”,不了解的同志可以网上查查,什么是大红袍泥。简单说,大红袍泥是朱泥中的极品,优质的普通朱泥现在都贵的吓人,别说这种有价无市、比黄金还贵的大红袍了。所以不用深入分析,也不做科普了,就凭“大红袍,158元”而且颜色还如此鲜艳,这就是把典型的化工壶!

二:朱泥壶

花1000元买了把朱泥壶,说是捡了个大漏,我简单看了图片后,给了它0分。为什么?下面我开始分析: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原矿朱泥、680CC(大容量)、全手工、1000元

一、形体

对于仿古、石瓢、掇球等传统经典器型,其做工好坏都有相对明确的标准,如果能够审出它们的“美丑”,那说明你已经入门了,这也是前期文章中我重点分析这些壶型的原因。但是对于这类创意器型,那就各有所好了,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之所以给它0分,主要是下面这个原因。

二、泥料

喜欢朱泥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了解的却是很少。就拿这把壶来说,它错就错在“大容量、全手工、原矿朱泥、1000元”上,下面我详细讲:

(一)讲讲“原矿朱泥”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左:小煤窑朱泥矿石、右:用它做的壶】

朱泥根据产地分,主要有原矿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三处均在宜兴),其中原矿朱泥的“原矿”二字指的是黄龙矿,黄龙矿主要出产紫泥、清水泥等,而且质量上乘,但朱泥就比较少了,总体品质也不如赵庄朱泥和小煤窑朱泥,但因为人们的“原矿”情怀,价格反而要相对高些。当然,赵庄和小煤窑的也不便宜,只要是正宗货都不是几百块就能解决的问题。

(二)讲讲“大容量”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朱泥壶身筒 制作】

因为朱泥细度高、粘性差,所以做的时候成型难;加上其收缩比可达30%,所以烧制变形大、容易开裂、成品率低。相比于其他泥料,用朱泥做壶需要非常的细心、更加反复的修整以及40%左右的损耗,这就必然造成泥料和时间的大量浪费,而且容量大一点、风险就大几倍,所以一般的朱泥壶以“小容量”居多,而且多少有点瑕疵(不是做壶的不努力,是朱泥实在难掌控)。市场上常见的“大容量”“完美无暇”朱泥壶,都是泥料中加了铁红粉等化学物质,以此来降低制作的难度和烧制过程的损耗。

(三)讲讲“全手工”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朱泥壶制作过程】

我前面讲了,朱泥的收缩比非常大,所以为了把开裂、变形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全手工做壶的过程中就必须保证壶身、壶嘴、壶把、壶盖的厚度都尽可能一样,这就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这时候采取“半手工”,可以稍微简单一些,但仅仅是一个环节可以保险些,其他环节难度仍然依旧。所以市面上说是几百的“全手工”的朱泥壶一般都不靠谱,向熟悉的人高价定制除外。

(四)讲讲“1000元”

我为什么每次都拿“壶的价格”作文章?因为对于网购一族或者没法大量接触紫砂壶的朋友,说再多的直观技巧都没有立竿见影的作用,看图片判断泥料也基本不靠谱,所以通过“价格”来推断,反而能够少走弯路。(贵的不一定100%好,但便宜肯定有问题,因为卖壶的肯定比买壶的精!)

实战分析:这两把大红袍,朱泥壶为什么一文不值?

【朱泥壶制作过程】

最后说一句,这里我不是抨击同行,因为这样人不是我的同行;也不是说行业水有多深,因为行业真的还是好人多;更不是一定要你买我的壶,因为我的壶自然有人买,这个你真不用操心。我只是希望和大家普及下基本知识,至少要会识别出这样明显的破绽,毕竟钱都是辛苦赚来的,实在不行买点茶叶喝喝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