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绣”出贫困村大变化!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蕉岭这样做……

近年来,蕉岭县围绕擦亮“世界长寿乡”品牌,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小精准扶贫工作,在夯实产业帮扶同时,统筹完成19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编制规划,启动贫困村创建示范村项目368个,并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推进项目库建设,用“绣花”真功夫狠抓扶贫实效,一针一线地“绣”出贫困村大变化。

精准“绣”出贫困村大变化!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蕉岭这样做……

洪才村清澈的小溪旁,村民在新建成的慢道上散步。(汪敬淼 摄)

文福镇白湖村 文旅升级“绣”出特色精品

“参观完数学泰斗丘成桐祖居,感觉蕉岭不仅风景好,人文也杠杠滴,忍不住为家乡打CALL!”“大年初一携亲人一起参观院士村,除了一览风景秀丽的村庄,最大收获就是感受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今年春节假期,看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逛文福“院士村”成为许多市民和返乡群众的必选内容,相关主题靓照和感言频频刷爆微信“朋友圈”。

文福镇白湖村委会干部丘文干说,作为亲身参与见证家乡环境、文化全面升级的一名基层干部,切身感受到卡拉比-丘理论发展40年国际会议这场国际盛会的效应,“盛会效应带旺了这里的人气,不要说是春节长假,仅是元旦当天,来参观的游客就有1000多人,而且多数是外地游客,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走进白湖村羊岃自然村,白墙黛瓦,钟灵毓秀,山水田园与客韵人文交相辉映,让人不禁感叹“院士村”名副其实。去年以来,在蕉岭县精准定位和规划指导下,文福镇以羊岃自然村为环境整治示范点,对白湖村进行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精心打造力田草庐、耕读园和福寿堂等文化节点,让该村摇身变成特色精品村。值得一提的是,有2户贫困户主动参与节点建设,通过做建筑工的形式补贴家用,亲眼见证家乡蜕变为“网红打卡村”。“我参与村庄建设有一个多月,领到了4000多元工资。看着家乡变美,感觉很自豪。”村民丘志耿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主动务工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据统计,白湖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有40户120人,大部分留在文福镇或本村务工。为进一步激活盛会效应、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文福镇下一步将以点带面持续抓环境升级,连片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全镇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圳镇东岭村 红绿相映“绣”准发展路径

去年12月20日,吴广兴与同村的其他11户贫困户齐聚三圳镇东岭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现场领到扶贫产业园的入股分红。这让吴广兴很是激动,“我们12户领取了产业园第一期分红,贫困人口每人有600元,我家共领到了1200元”。

为用好广州南沙对口帮扶单位及各级帮扶政策,三圳镇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引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在东岭村重点推进紫灵芝、金线莲和香菇种植项目,年产值可达800万元。“该项目可为本村约50位农户(含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务工问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增收2500元。”三圳镇副镇长徐乐说,通过“631扶贫资金”入股东岭村党建扶贫产业园,入股贫困户可连续5年领取分红,收益分红额为本金的10%。

除了年底领取分红,加入蜂彩合作社的吴广兴,还通过养蜂增收1.9万多元。东岭村于2016年成立蜂彩合作社,全村共54人参与,年产蜂蜜约5万斤。养蜂成为该村扶贫支柱产业之一。

不仅绿色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作为省“红色村”党建促扶贫示范点,东岭村在蕉岭县委组织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当地红色历史底蕴和地处山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特点,致力打造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三山红色旅游景区等一批红色旧址参观点,从村口标识到沿途的景观雕塑小品,都彰显着浓郁的红色主题氛围。基于“红色”风貌升级,该村农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参观游客很多,节假日达上千人,香菇、蜂蜜等农产品特别好卖,回头客很多。”村党支部书记吴仕兴笑着说。

广福镇洪才村 貌美业兴“绣”好生态名片

“以前周边都是烂厕所和闲置废旧房,现在该拆的都拆了,都平整好建设公共场所”。因家乡环境变好特地从县城户籍迁回洪才村的罗济华说,洪才村经过新农村建设项目打造,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今年春节他三个外嫁女都带着女婿回来过年了,这是20年来一家人团聚得最圆满的一年。“之前广州的女婿回到村里,觉得房子不够干净,又没什么休闲场所,深夜都要去蕉城住酒店。今年回来他说这里空气很好,环境也很美,以后要常回来。” 罗济华的妻子赖阿姨欣慰地说。

群山叠翠,林鸟啁啾,一路红花绿树与竹篱笆掩映,民居风貌自然齐整,经整治后的溪水更加清澈,两旁还新建了护栏和休闲步道,与30米长的廉政文化墙相互映衬。去年以来,在蕉岭县贫困村建设新农村示范村政策支持下,洪才村开启贫困村创建示范村项目30个,筹集扶贫资金700多万元,用于一溪两岸整治、村址周边美化亮化、文化广场建设等村容村貌提升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升级后的“品位新村”正成为点亮寿乡魅力的生态新名片。

与此同时,洪才村产业脱贫路线也在优化升级。市纪委监委驻村扶贫以来,积极探索勾画了“万亩林、千亩果、千箱蜂、百亩薯、一群鸭、一窝鸡”的生态产业脱贫“路线图”,让许多贫困户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罗时来是该村18户贫困户之一,因为自身残疾,加上缺乏农业种植技术,一家四口人生活较为困难。在免费领到种苗和肥料的基础上,他一家通过种植金桔、西瓜等,去年成功实现预脱贫。2018年来,洪才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10000元左右,实现全面预脱贫。

(梅州市扶贫局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