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 手拉手 共圆“脱贫梦”

创业农场推进精准扶贫,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纪实

一张张贫困家庭信心满满的笑脸,一个个使命在身的党员干部,一批批稳定脱贫的群众……在创业农场脱贫攻坚一线,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共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动人场面。

创业农场场长薛成强调:“精准扶贫是关系到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大事,我们要作为头等重点工作来抓,丝毫不能懈怠。”

自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创业农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举全场之力,聚全民之智,集中各类资金和力量,咬定“精准”二字,一改过去传统“给钱给物”就是帮困脱贫的固定模式,采取“以地、以岗、以业”、“给思路、给政策”等帮扶措施,认真细致的开展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不仅让低收入户当年就摘掉“贫困”的帽子,还要让其在今后的帮扶中逐步走向致富,达到“治标治本”的最终目的,努力探索一条拔“穷根”的脱贫攻坚之路。

2018年是创业农场脱贫攻坚巩固年,农场将2016-2017年度已经脱贫退出的49户93人贫困人口继续结对扶持巩固,通过产业扶贫、岗位扶贫、日常救助、政策落实、兜底保障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年底,农场49户93名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余元,全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压实责任构建扶贫协作四梁八柱

“感谢农场对我们的关心,经常来看我们,还为我们送来这么多生活用品,虽然我父母瘫痪在床,孩子马上也要中考了,但我一定会好好干,一定不会辜负农场对我们这些贫困户的帮扶,争取早日自食其力。”创业农场第一管理区贫困户吴秀娟激动地说。

创业农场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发动,加速落实,农场党委通过制定扶贫方案、成立扶贫领导小组、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等方式,明确职责分工、明确任务目标。同时,坚持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直接抓,敢负责;扶贫办与责任单位具体抓,担实责,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上重要日程。创业农场党委与管理局签订责任状3份,与13个帮扶单位签订责任状39份,各帮扶单位与贫困户签订责任状39份。

“你看,这是我种植的木耳段结的黑木耳,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很多收购商都来收,农场、管理区的领导还帮我们将晒好的木耳进行包装,以每市斤30元—35元不等的价格通过互联网进行出售,卖上了好价钱!”创业农场第四管理区贫困户陆平告诉笔者。

创业农场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责任倒追”,建立了“四项”考核纪律,并下发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同时,建立“多帮一”帮扶体系,实现帮扶全覆盖。采取局领导包场、场领导包区、科室包区、党员干部帮户的“挂包帮”的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全场共计99名党员干部与49户贫困户开展对接,每月深入贫困户开展走访至少2次,落实具体帮扶措施据统计,全年开展入户走访910人次,电话随访1700余次,落实具体帮扶措施210余件。农场打破资金短缺瓶颈,将资金落实到位,提取200万元作为帮扶周转金,用于木耳大棚基地建设、水稻种植示范户生产资金。同时为精准扶贫服务中心拨付50万元,用于保障农场贫困家庭在生活、医疗、助学、取暖、大病救助等方面的救助。为引导帮扶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创业农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创业农场扶贫开发工作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农场扶贫办联合纪委、民政局、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对各帮扶责任人进行考核,加强帮扶干部管理,提高站位,让扶贫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

精准施策让扶贫举措落地生根

日前,创业农场第七管理区科技示范户周鹏将卖粮效益中的3500元,亲自交到贫困户李广春手中,并鼓励李广春一定要树立起信心,早日将生活提高上去。他表示,作为农场科技示范户,今后还将积极主动的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贫困户提供帮助。

在扶贫举措上,创业农场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标准,坚持“以地扶贫、以业扶贫、以岗扶贫、以政策扶贫”为重点的“立体式”扶贫,拓展产业扶贫思路和增收的渠道、办法,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巩固提高扶贫成果。为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党员、科技示范户助力、支援精准脱贫。农场按照“多措并举”“全民参与”“扶贫扶智(志)”的原则,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党员示范户)+贫困户”一帮一脱贫机制,通过注资60万元生产资金,帮助7户党员示范户、5户科技示范户与12户精准贫困户有效衔接和牵手对接,使贫困户“有技可学、有利可获”,进一步巩固贫困户脱贫成果、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农场将扶贫与大棚综合利用相结合,采取“农场出资、扶贫对接单位+贫困户出劳、收入归贫困户”的方式,把20栋木耳大棚全部分配给有劳动能力和种植意愿的19户精准贫困户种植。科技园区、扶贫办和各帮扶单位通过技术指导培训、劳务帮助、联系销售渠道等途径,对贫困户的木耳栽培期间的管理将进行全程跟踪,帮助他们增产增收,其中机关及各帮扶单位党员干部适时为贫困户采摘木耳200余人次。

针对贫困户多数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农场建立了“基本医保+“一站式”医疗救助+慢性病补贴+大病救助”的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保障水平。2018年为4户5名贫困户办理慢性病补贴18566.45元,为2名贫困户发放一站式救助金4316.8元;为2名贫困户发放大病救助金10000元;为8名贫困户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100元。同时为38户74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明确签约的家庭医生,为贫困户提供了492元10项健康体检。

针对因学致贫的9户贫困户,农场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教育扶贫政策,为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学费等3.725万元。其中,为2名小学生免学杂费、书费,并给予1000元补助;为1名初中生免学杂费、书费,并给予1250元的补助;为1名高中生免学杂费、住宿费,并给予2000元的补助;对考入大学的1名大学生救助1.2万元;对已经就读的4名大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的补助。同时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农行、种子公司等共为贫困学生爱心助学1500元。

依托精准扶贫服务中心按月、按季有计划的给贫困户派送米面油和生活必需品及衣物等,折合现金每人每年1600元以上,共计16.79万元。同时,发动全场党员干部捐款共计92792元,助力精准脱贫。

截止目前,农场已为9户无住房的贫困户安排了廉租房,并免收物业费、卫生费;为8户贫困户申请了无住房补贴;在取暖救助上,除民政局每年每人给予的706.78元的取暖补助外,农场为21户贫困户报销取暖费21000元等,切实让各项扶贫举措落地生根。贫志双扶为脱贫攻坚固本培元

创业农场贫困户王顺和低保户温欣在接受农场的帮扶和鼓励后,深深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二人于近日在扶贫办公室的介绍下分别向第二管理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贫困户王顺表示,他将利用所学到的栽培木耳和养殖技术再帮助其他贫困人员一起致富,同时叮嘱家中还在上大学的女儿积极向上,争取入党,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一定要报党恩,在社会上要成为一名也能帮助更多人的好党员。

创业农场在因户施策,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清楚的认识到只有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贫志双扶”关键一招的作用。因此,这个农场更注重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中要害,做好扶贫工作的关键“突破口”。农场通过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充分发挥人社科、科技园区、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结合贫困户需求,为贫困户“量身订制”技能培训计划,采取派出去学、请进门教与现场培训相结合,为贫困户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为提高贫困户的木耳种植和果蔬栽培技术水平,组织贫困户和帮扶单位分别参加农场及管局培训6次,累计培训120人次。

同时,农场积极为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农场积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各驻场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与贫困户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帮扶,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卡制度,联系卡上详细记录党员干部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以及被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实际困难等内容,并详细列出党员干部“结穷亲”的帮扶计划、计划完成时限等内容。各帮扶领导和帮扶单位开展定期走访慰问活动,在给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外,主要是了解贫困户现状、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共同寻找脱贫项目和方法,提升贫困户致富信心。为给贫困户建立长效的脱贫机制,农场扶贫办与帮扶单位多方努力联系帮助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联系工作和安置农场公益性岗位,或鼓励贫困户自谋职业的方式,为25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安排了环卫工、养路工、更夫、收银员等工作岗位,将使他们的月收入增收1000-2100多元。同时,为13户家庭成员办理退休手续,确保他们实现了长期脱贫。农场还专门建立了责任爱心超市,贫困户可以定期免费领取农场提供的锅、碗、盆、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及衣物,既送温暖、更送志气,切实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贫困群众鼓足精气神,树立脱贫的信心、坚定致富的决心。

创业农场党委书记范光林对全场干部职工提出:“我们要继续强化脱贫攻坚战,坚持在落实各项政策的同时,要创新方式方法,保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巩固提高贫困人口家庭收入,实现脱贫项目到户、受益到人,保障长期受益,有效防止返贫。”

2019年创业农场将继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聚焦薄弱环节,创新思路,精准施策,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苦干、实干加巧干,在着眼长远科学推进中全力而行,在为民排忧解难中构筑改革发展新优势,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中努力提高农场职工群众生活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