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燃點,也是微光

是燃點,也是微光


所謂成功的人生只有一種,就是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度過一生。可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


看了一部關於創業者的電影《燃點》。全程淚目,那些細微之處的碰撞讓我突然有種強烈的表達慾望。

《燃點》的英文名稱:Startsup,開始創業。

從人物和影像呈現選擇上,創業者來自不同的領域,正處在創業的不同階段,他們遇到的問題面對的困境是不同的;像是人物訪談,浮光略影般的講了明星創業者:羅永浩(錘子科技創始人)、papi(papitube聯合創始人)、戴威(ofo小黃車創始人)、金星(新氧創始人)、傅盛(獵豹移動創始人)、馬薇薇(米果文化聯合創始人)、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張穎(經緯中國創始合夥人),還有穿插出現的唐巖(陌陌創始人)、許單單(拉勾網創始人)等的故事,他們或平靜或無奈或焦慮或彷徨的講述著自己創始過程中的遭遇,遇到的危機。

而由於素材剪輯,可能會有觀感上的不適應,比如《燃點》偶爾把鏡頭杵到採訪者臉上;還有就是由於他們是真實的創業者,不是演員,所以你也許根本不可能聽到真正的真話,畢竟他們作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要考慮自身或者品牌,美好的是創業和熱情這件事情,而那些不美好的負面的事情是由於風口,由於機遇,由於自身素質不夠而導致的,但微小的自我曝露增加公眾認同感。

這部紀實類的電影計劃,想要表達的主題,有關於“創業”。拋去外在,它們在呈現的,是關注一個群體,叫做創業者。

更多時刻,我們只看到了作為創業者的高光時刻,看到了他們的成果,有錢有地位有人脈;而沒有看到他們的疲憊、他們每天都命懸一線、他們的痛苦、更新和迭代。

它不勵志,也不雞血,它想要說的,都是找到你所熱愛的事情,去專注,去做到極致,不管是否是創業。

讓我唯一全程淚目的是老羅:

是燃點,也是微光


錘子2017年春季發佈會,老羅語帶哽咽的說:“如果有一天,這款手機賣到一兩千萬臺,你們要知道,這是為你們而做的。

我們都知道的那個結局:錘子被收購,搖搖欲墜六年多的錘子科技,終於轟然倒塌。他在鏡頭裡平靜的說,我想到過死。

而幾年前,老羅在演講時說:


是燃點,也是微光


隔著時間的灰塵看他,有種莫名的唏噓。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於創業者,我們瞭解的還很少。

創業公司3年之內,有93%都會死掉,活下來的只有7%,而7%裡面,真正活下來的,又很少很少。

但是沒有一個創業者,在上路的那一天是想要失敗的。沒有一個人,不渴望著成功,渴望著自我價值的實現。

觀看時,我有一種奇妙的代入感,能感受他們每一次被聚光燈環繞的樣子;站在舞臺下,等待上場,展現自己的光芒萬丈前,又是如此的徘徊、孤獨、痛苦、迷茫、糾結。《燃點》裡很多創業者講的話,我都曾感同深受過。

我們經常吐槽的跟鏡頭前的是一個人,這樣的一個人,有著光鮮的外表,也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焦慮;有著高光時刻,也有過(著)人生的至暗。


選擇了創業這條道路,這期間所要承擔的個人轉化,要靠自己的心力捱過。

環境的殘酷,競爭的激烈,在創業這條路面前,沒有終點,只有廝殺。

在國外,他們把創業當作競賽,而在中國,他們把這裡當作戰場。


是燃點,也是微光


你看,我寫到現在,如果你看過《燃點》,你一定發現,我漏掉了故事主線,跨界美食家創始人、連續創業者安志東。

在影片記錄過程中,他的項目死掉了。

是燃點,也是微光


安傳東是河南農村的一個小夥子。他講到自己小時候,曾經跟著父母來北京打工,現實的殘酷告訴他,要留在北京出人頭地才是最好的出路。

所以他考到了北京,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畢業之後,他開始創業,開始相信創業會改變命運。

鏡頭跟拍他跟女朋友住在破舊的房子裡,經濟拮据;拍他每天回家看易經,相信一命二運三風水;拍他搞線下聚會,可他並不會表達,站在後面手足無措;拍他在做項目的困境,跟合夥人想法不一;跟拍他跟張穎聊他的項目,張穎問他關於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時他的無所適從,沮喪不已的說,他只是否定了我這個項目,沒有否定我這個人;拍他解散公司,比女孩子哭的還兇;過年回家,他爸爸提到用幹了一年農活的錢給他補發了員工薪水。鏡頭裡,他爸爸站起來,兩隻手抹了抹眼睛,說我就想著他能事業婚姻都順順利利的。

那些創業明星,他們或因為風口,或因為背景,或因為機遇,站在了那裡,或被罵被評論;而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窮二代,才是真實的我們的寫照。

可我想多問一句,他屢次失敗是因為什麼?不是要給自己打雞血,說我要改變命運就一定可以改變的,也不是一直堅持孤獨的走這一條路就一定可以改變的。

除了思維方式的差異,我感受到他帶了一種不自知的孤注一擲。他是為了創業而創業。

創業者首先是人,要考慮自己要如何生存下去。可商業這個純理性的東西,不是灌溉了感情之後就一定開出鮮花來的。

或許痛苦的根源,是慾望無盡而不自知。人生最大的苦難是在自以為是的全新生命探索中毫無意義的循環。

很慶幸,影片沒有強行輸出價值觀,只是如實的記錄了這一切。


商業最是無情,也是最真實的能力試金石。不是我有創業的想法就一定會成功,而是我的速度夠不夠快,我的選擇夠不夠精準,我的執行夠不夠到位。

我們的人生不管在做什麼,其實也是如此,不斷的遭遇問題,去打破,再去重塑。


我們偶爾會將創業想象的很美。當你要壓上全部身家,孤注一擲也並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時,才能體會那種孤獨。那些創業者的光鮮只是那一個瞬間,那一個時刻,那個功成名就,萬人矚目的時刻。

可是,其他90%甚至更多的時間裡,他們偶爾自信,偶爾迷茫。他們在自我打破,艱難重塑,未來不可期。

是燃點,也是微光


在最開始看的時候,其實我是想聽一聽女性創業者的獨特視角的。比如,他們其實跟男性一樣,無法家庭事業達到平衡。可是沒有,一共出現2個女性創業者,Papi、馬薇薇,她們講述的內容,讓我意識到在創業這條路上,只有創業者,沒有性別之分,我們要先將自己定義為人,擁有人的品質。


是燃點,也是微光


創業不分成敗,每一位創業者都值得尊敬。他們是推動整體市場前行的那一點點微光。

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作為創業者,要燃燒自己點燃希望,燃點也是微光,終會有燎原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