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腫怎麼辦?

到腎臟內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最常見的一個症狀就是下肢水腫

,但是很多種情況都不是腎臟疾病,需要到其他科室就診,有些患者病情兇險,還有一些無需特殊治療。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區分自己的下肢水腫需要到哪科就診,或者是否需要就診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下肢水腫的常見可能原因,及對應伴隨症狀,幫助大家辨別自身情況,以便及時、正確就醫。

下肢水腫怎麼辦?

下肢水腫為下肢組織間隙內有過多的液體積聚,使組織腫脹。主要分為腎源性水腫、心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血管性水腫、粘液性水腫、藥物性水腫、淋巴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特發性水腫等。

01.腎源性水腫 

是由於腎臟疾病水鈉排出障礙或者大量蛋白尿導致。水腫特點是常伴有眼瞼與顏面等疏鬆組織部位水腫,晨起明顯,嚴重時可能發展為全身性水腫。常伴有肉眼血尿、尿色加深、尿中泡沫增多、尿量減少、夜尿增多、高血壓、體重增加等表現,常常起病隱匿,既往可以無腎臟病史,需要及時到腎內科就診。

02.心源性水腫

是心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現,其水腫特點主要出現於身體下垂部位,水腫為對稱性、凹陷性。下肢水腫表現為晨輕暮重,主要因為日間活動後液體集中在下肢,夜間平臥後液體轉移至腰背部所致。患者往往伴隨有胸悶、氣促等表現,夜間及活動後明顯,休息後可有所緩解。既往常常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等心臟病史。需要到心內科就診。

03.肝源性水腫

主要見於肝硬化失代償期,水腫特點為腹水為主,逐漸發展為全身及雙下肢水腫,上肢常無明顯受累。常伴有腹痛、腹脹、納差、黃疸、腹圍增加、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等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體徵。患者既往常有肝病史。需要到消化內科就診。

04.血管性水腫

可因深靜脈血栓或靜脈瓣功能不全導致。深靜脈血栓導致的水腫常發生於久坐、久蹲及長期臥床後,急性創傷、婦女產後、大手術及長期口服避孕藥也是常見誘因。多表現為不對稱性水腫,即雙下肢周徑不等,常伴有患側肢體疼痛、皮溫下降、發熱等表現,一旦發生極易誘發肺栓塞,病情需立即就醫。靜脈瓣功能不全導致的水腫多在久站後上述感覺加重,通過平臥、肢體抬高則可緩解。多伴有下肢酸脹不適、乏力及鈍痛感,可伴有靜脈隆起、擴張、迂曲,肢體皮膚脫屑、瘙癢、色素沉著、溼疹及潰瘍等,需要到血管外科就診。

05.粘液性水腫

為代謝障礙性疾病導致,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不全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為酸性黏多糖在真皮內大量積聚,形成各種黏液狀態的疾病,其水腫特點為非可凹性水腫。其中甲狀腺功能不全可導致全身粘液性水腫,常伴有乏力、畏寒、嗜睡、心率減慢等甲減表現,而甲狀腺功能亢進常表現為脛前粘液性水腫,常伴有心悸、突眼等甲亢表現,需要到內分泌科就診。

06.藥物性水腫

指應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體液瀦留於組織間隙而出現全身或局部腫脹。常見藥物如激素類藥物、胰島素、消炎痛、氯丙嗪、鈣離子拮抗劑類降壓藥物、呋塞米等。其中胰島素類引起的水腫多在開始用藥的階段,水腫輕者僅侷限於下肢,重者可波及全身,這種水腫多在數天內消退。鈣離子拮抗劑引起的水腫多見於女性,與立位、年齡、藥物種類、劑量有關,一旦出現,不經治療很難消除。一旦懷疑藥物導致的水腫需要到開具相應藥物的科室諮詢醫生。

07.淋巴性水腫

分為原發和繼發兩類。前者可存在於出生時(先天性淋巴水腫),或發生於青春期(早發性淋巴水腫)以及少見的在生命後期發生(遲發性淋巴水腫),女性較常見。後者常由感染導致,常見於復發丹毒、足部皮膚真菌病、絲蟲病感染等,或區域性淋巴結清掃術亦可引起。水腫常表現為皮膚增厚粗糙,堅硬如象皮,故又稱象皮腫。需要到皮膚科或外科就診。

08.營養不良性水腫

主要由於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營養缺乏、蛋白丟失性胃腸病、重度燒傷等所致低蛋白血癥或維生素缺乏。特點是水腫前常有消瘦、體重減輕等表現。水腫常從足部開始。需要加強營養,必要時到相應科室去除誘因方可恢復。

09.特發性水腫

多發生於婦女,原因不明,可能是內分泌失調與直立體位的反應異常所致。水腫多為輕中度,往往呈週期性,一日內體重變化較大,患者常有程度不同的神經過敏、情緒不安、多汗、潮熱等表現,常於精神創傷、環境變更後起病。約有半數患者有肥胖傾向,部分患者可伴有直立性低血壓。本病病程較長,但大部分可自愈。需排除其他疾病方可診斷。

下肢水腫怎麼辦?

下肢水腫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