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到极致即无形

太极,练到极致即无形

近日遇到一位年轻的太极拳教练,虽不说身形可比大师,但经过刘老师指点,才知他最精妙的部分不是身形,而是——抛开他的经验不说,他对太极之道的一种精妙的领悟。

今天就以打太极拳为例,说说一件事情怎么才能做好,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结构。

有形,隐形,无形。

有形。就像这位小师父所言,他最无奈的是,最初在广场上教阿姨打太极,往往只能互相对接看得到的部分,无非就是纠正一下你的姿势啊,提醒你哪里该模仿得更到位一点啊......这就落在了有形的部分,哪怕你学得再像,都只是一个空壳子,照着别人的来,永远没办法培养自己的风格。

隐形。到了这一步,开始了知动作背后还有更本质的东西,这就需要你脑子里装一个“导航”了。譬如,练太极拳,你心里是否时刻有个太极的模型呢?是否剥离掉所谓的外在模仿,心里自生长出一套能够感知阴阳且随时自我协调的系统呢?我也在另外的场合遇到过一位十分有经验的太极拳、八极拳教练,她带大家做动作,向来不许大家用眼睛跟随她,从一开始就只能听从她的声音指示,自己摸索。每个人听到的所谓高低远近,腾挪跌宕,应在自己身上都很不同,当动作熟了点,自我消化了点,你会发现一种气感升腾,你开始有点内驱力了。

无形。若说隐形的环节还有个需要相合的过程,到了无形,便是你在练拳,拳在练你,着实不分了,你,就是阴阳本身。这听起来有点玄,当我看到刘老师的样子,也才真的明白了这一点。好比他随意地歪坐在沙发上,但你看他自有一种中正挺直,他说对啊,任何时候都能自然感知身体中有条中正的线——这是种感知,然后,身体所有部分都自然合于阴阳地回归一种协调,表现出来即一种极为灵活且不失美感的轻松,你会觉得他的身姿不论怎样都很养眼。这一点,也让我想起人生中第一次禅七时一位南传佛教师父给过的指导,他说,打坐要始终注意挺直脊柱,似乎有股气在其中牵引,但你不会累,它像个衣架,肌肉则像搭在上面的衣服一样。

太极,练到极致即无形

不只是太极啊打坐啊,人生也如此呢,任何有形乃至隐形的事物,都逃不开二元分判的道路。有个分,然后不可避免地要对抗,稍微差池一分,都是失却中正的深渊,所以才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想想看,“危”在哪儿呢,就像一个平衡性不好的人走在路边花台上一样,战战兢兢,时刻都会掉落下来;“微”在哪儿呢,就像某些瑜伽动作,就是要你突破身体的各种散乱最终找到一个内在平衡的自己,这确实是一种难言的感知,是一种纯粹的内在节奏。

找到了这点节奏,你就找到了无论如何都是活的状态,所谓“活”,就是一种生生不息、自然合道而德的状态,因为一切进入你的事物都在自然归位,自然呈现价值——皆因你是平衡的核心。而没有这点节奏呢,我们无论如何都在力争“活”但不得不“死”的状态,所谓“死”,就是封闭系统不得不遭遇的熵增状态,你没有办法,因为你用力了,而且越来越用力,遂而偏离中道越来越远。换言之,你越来越有形,越来越对抗,越来越无序。

太极,练到极致即无形

你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哦,这是我从两位师父那里学来的,不约而同地一致。很简单,你闭着眼睛平举双臂做个金鸡独立试试,越是柔软宁静的心,越是能站得稳,反之则......试了就知。

只有到了无形的状态,你找到了自己的核心且如此平衡安稳地立住——啊,等一下,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找到自己吗,求放心吗——所有事情才能无论如何都顺畅起来,因为,它们统统因为你的归位而自动有序归位,你因一颗心,可以产生无远弗届的实在的影响力。

所以,在无形的层面,如刘老师,以统摄阴阳的道眼看世界,才能活得极矛盾,又极圆融。智和愚,贵和贱,他统统接纳,在无形感知的消融-沉淀-重建之中,它们成了阴阳本身,和合互生,流动不息。

就在刚刚,我的问题提纲中还有以下一条:老师,您如何把极为矛盾的事物统合为和谐一体的呢?可是现在,突然有点明白了,靠的是无形而融贯的“一”的境界的体证,他真的既活在了具象之中,又活在了具象之外,因为到了那个点,你已经不在“二”的世界里了,这果然是一说就错的境地。

注:本文主要观点来自易鸿运首席导师刘昱诚导师,以及易鸿运伙伴们的集体研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太极,练到极致即无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