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英:战场上走出来的贤明皇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宿州人(今安徽宿县人),是明末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义女。

出身富裕家庭的马姑娘,母亲去世的早,父亲马公为了躲避仇人,远走他乡,把女儿马秀英托付给好友郭子兴。不久,马公在外地去世,成为孤儿的马秀英被郭家夫妇收养了,郭子兴夫妇对待养女很用心,从小教她读书写字,针织女红。年方二十的马秀英样貌端庄,得益于良好的教育,为人处世落落大方。

眼看着养女长大了,郭子兴夫妇张罗为她寻找婆家,一个年轻人进入了郭子兴的视线,他就是朱元璋。公元1352年,当和尚的朱元璋走投无路之时,在老乡汤和介绍下投靠郭子兴。战场上的朱元璋沉着冷静、能征善战、才能出众。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对自己的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便提出将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他。

马秀英:战场上走出来的贤明皇后

那个年代,子女的婚事只能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郭子兴的安排下,马秀英嫁给了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是一个穷小子,自从娶了主帅的义女,朱元璋的地位大大提高,人们尊称他为“朱公子”。郭子兴是一个性情暴躁、主意多变的人,看着朱元璋战功卓著,军队中的声望很高,加上他的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嫉妒朱元璋,天天在背后说坏话。郭子兴开始猜忌朱元璋,把他监禁起来,不准他吃饭。

每到这个时候,马秀英都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饭送给丈夫,并去义父义母面前求情,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使得朱元璋能脱离困境。有一次,朱元璋又被关了禁闭,聪明的马秀英把刚刚蒸熟的大饼藏在怀里,躲过守卫的追查。见到丈夫,马秀英解开衣服拿出大饼,胸前已经被烫起了燎泡,藏起的饼子还是热气腾腾的。看到真心关爱自己的妻子,朱元璋被感动了。

马秀英:战场上走出来的贤明皇后

朱元璋从小生活贫困经常挨饿,全家饿死以后他独自一人只能上山当和尚。出家以后他经常被师父和师兄弟们欺负,被赶到贫穷的地方化缘。被迫当兵之后,战场上的日子生死难料。他已经受惯了人间困难,习惯了冷眼相待。直到遇见马秀英,冰冷许久的朱元璋感到了亲人的温暖,从小父母双亡的马秀英也找到了终身的依靠。在困难的日子里,两个命苦的年轻人定下了承诺:无论贵贱生死,永不相弃。

随着朱元璋军中地位的不断提高,马秀英一直陪伴左右,她是朱元璋的重要参谋和得力助手。朱元璋在前线指挥作战,马秀英带领随军家属搞后勤,保证前方将士的衣用供给。她亲自照料朱元璋的起居生活,保管作战行军的各种文字材料,在混乱的战场上,马秀英始终与丈夫共同患难,生死与共。当陈友谅进攻江宁,朱元璋亲赴前线迎敌,战争一度处于劣势,城中的部分官兵开始动摇,马秀英站出来,把自己家里的所有衣物、首饰、值钱的东西全部拿出来,犒赏将士和家属。后方稳定了,前方将士大受鼓舞,陈友谅大败,朱元璋乘胜扫平了各路起义军,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马秀英:战场上走出来的贤明皇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登基称皇,国号大明,册封马秀英为皇后。贵为国母的马皇后依然保持节俭的本色,平时一律粗茶淡饭,穿衣用具简单,后宫之中带领公主、嫔妃刺绣、织布。马皇后教育子女戒骄戒躁,当儿子长大后去封地做王爷,马秀英派江贵妃随性监督,把身上的旧衣服脱下来送给江贵妃还拿来一根棍子,叮嘱她:“如果王爷有过错,你可以替我用棍子打他,他还不听话,你就回到京城告诉我。”看见母亲的衣服和棍子,周王心生敬畏,不敢造次。

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微服私访去赏花灯,见到 一个灯迷上:“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月边住”谜底是一双大脚。朱元璋认为这是讽刺他的马皇后没有裹脚,非常生气要严惩刁民。马皇后听说后对他说:“臣妾脚大,皇上都不嫌弃,和别人有什么关系呢?当年皇上遇险,幸亏臣妾脚大才能背着陛下逃出来。天下百姓都是您的子民,子民们无心冒犯,只是一个灯谜无伤大碍,请皇上以慈爱之心爱护万民,不要因为一个灯谜置人于死地。”一席话诚恳感人,朱元璋见皇后如此大度,深感佩服,于是收回命令使得百姓免去一场灾难。

朱元璋当了皇上以后,害怕大臣功高震主,采用各种残酷的手段,株连屠杀开国功臣,树立自己的权威。很多忠良因此丧命,马秀英对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她多次劝皇上以尧舜为榜样,实行仁厚的政策。

马秀英:战场上走出来的贤明皇后

朱元璋要杀李文忠,马秀英说李文忠一向忠实可靠,你不要轻易相信诬陷他的话,保住他的一条命。宋濂是当代的名士,对太子有教育之恩,年老返乡后,他的孙子宋慎犯罪,牵连到家庭。马皇后为宋濂求情,对朱元璋说:“民间百姓对待老师始终不忘恭敬,宋先生已经告老还乡,并不知道朝中之事,又怎能因为子孙犯罪而牵连致死?”朱元璋还是不肯赦免,到了晚饭的时候,他发现桌子上全是素菜没有酒肉,皇后跪下说:“我已经用皇上的酒肉祭祀神灵,希望保佑宋先生,这也是太子对老师的一片尊敬之心。”朱元璋受到感动,特别下令赦免宋濂,送回老家安置。

就这样,马皇后以仁慈的心对待每一个人,把他们从朱元璋的刀下救出了来,尽一切力量去弥补皇帝治国的疏漏和不足,在她重病的时候,她拒绝医生为她治疗,朱元璋问她原因,她回答说:人的生死有命,医生只能治病,不能救命,如果医生治不好我,皇上会降罪于医生,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病情加重时,朱元璋问她想说什么。马秀英说:"希望陛下能够求取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

洪武十五年八月,50岁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悲伤不已,亲自烧香祭悼,从此之后再没有册立皇后。马秀英与朱元璋共度三十余年年,无论是在动乱的战争岁月还是大富大贵的皇家生活中,她始终如一,用行动信守当年的承诺。她陪着朱元璋在动乱中起家,从颠沛流离到入主中宫,始终不忘创业艰难,保持朴素的本色,不忘民间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的很多见解都被朱元璋采纳,并载入史册,垂范后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