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要把黛玉说给薛蟠,她安了什么心思?

松楠庄主


这个问题,倒是也用不着恶意揣测宝钗。宝钗在曹公笔下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为什么非要把她黑化呢?《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钗是有意和黛玉开玩笑,似乎是要把自己哥哥薛蟠和黛玉配成一对儿。宝钗说,“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才放定,也不必提出人来。我说你认不得娘的,细想去。”这话其实真挺厉害,意思好像是拿黛玉和薛蟠配对儿,可实际上又没明说,让人抓不到把柄。

从前情来看,这一回的故事里紫娟对宝玉说姑苏林家要接黛玉回苏州去,把宝玉吓得都失魂了。因为宝玉这一病,原本生病的黛玉也吓得够戗。当薛姨妈来探病时说起什么月老牵红线成就姻缘之类的话,然后宝钗才开了这个玩笑,这也是顺水推舟的事,也许就只是当时的一个玩笑。觉得黛玉好,想娶回自己家,作为妹妹也不可能觉得自己哥哥差,配不上黛玉。因为当时黛玉正因为自己没有父母而伤心,宝钗给她开解,想让她做自己家的人,也并不算什么坏的心思。

宝钗的心机,不该说的话一句不说,王熙凤也说她是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如果真想把黛玉和宝玉分开,把黛玉和自己哥哥配对儿,可能真的就不会随口说了。再说,这种儿女婚事,怎么能是宝钗说了算的,所以这种私下场合她才能开玩笑当笑话儿说。真要她说了算就不会这么轻易出口了。

还有一种可能,宝钗拿黛玉开玩笑配薛蟠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法,对应的是前边紫娟跟宝玉说,“年里我就听老太太说要定了琴姑娘呢”。怎么紫娟能试探宝玉,宝钗就不能试探黛玉?也许作者就是分别用紫娟和宝钗的试探来向读者表明宝、黛对对方的真实心意。

宝钗也不一定真的那么想嫁给宝玉,还要为这个试探黛玉。之前已经发生过了清虚观道士为宝玉说亲,还有宝玉说梦话不认金玉姻缘,只认木石姻缘这些事,贾府老太太什么态度、宝玉自己什么想法,宝钗这么聪明的人心里没数儿吗?


沅汰


红楼梦里处处是细节,回回有伏笔,不细读很难品出背后的故事和深意来。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一回,薛姨妈宝钗母女俩拿黛玉姻缘开的一个玩笑就不简单。

这一回里,先是黛玉要认薛姨妈做干妈,然后宝钗说认不得,接着她拿黛玉和他哥哥薛蟠开了一个玩笑,被薛姨妈玩笑着带出了宝黛姻缘。这段情节,看似都是玩笑,但玩笑着却藏着认真和试探。

我们先看宝钗是怎么跟黛玉说的:

宝钗笑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

我们知道,黛玉其实是个非常单纯的女孩,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很容易被人套路,她被宝钗套路了,她自己还不知道,之后才发现,原来宝姐姐早就给她挖好了坑,等着她跳呢。

宝钗这时候还没有明说,但她说话时的一个神情,非常有意思,即“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宝钗为什么会有这个动作呢?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另一处非常相似的文字。

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父子回去奔丧,半路碰到了家里人,问了家里情况,当父子俩得知两个姨娘都来了后,我们看贾蓉的反应:

贾蓉当下也下了马,听见两个姨娘来了,便和贾珍一笑。

贾蓉为何听到尤氏姐妹来了,和贾珍一笑呢?从后文我们知道,父子俩之间在尤氏姐妹这件事上,是有共同的默契的,什么话都不用说,递个眼神立马就明白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宝钗对薛姨妈的“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就很好理解了。

答案很明显,虽然此时黛玉还没反应过来,但薛姨妈听到女儿的玩笑后,看到女儿递过来的眼神,立马就明白了什么意思,甚至我们还可以推断,也许母女俩早就偷偷地为薛蟠相过贾府里的不少女孩子,黛玉也在其中!

黛玉听了宝钗的玩笑,自然是害羞的,嘴上不依,要薛姨妈惩罚宝钗,我们且看接下来薛姨妈母女俩的一番话:

薛姨妈忙也搂他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他是顽你呢。”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

薛姨妈是时时在贾母跟前奉承说话的人,她多精明啊,在立马明白宝钗的玩笑后,赶紧解释,她生怕黛玉小性儿认真了,没想到宝钗说的更直白。

宝钗一个姑娘家,一直都是品格端方,行事稳重,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什么这时候突然开这么大的玩笑,而且还是拿黛玉的姻缘开玩笑?宝钗为何突然把她不成器的哥哥和聪慧灵秀的黛玉绑到了一起?

我们如果往前看,就会找到前文伏笔,宝玉遭魔魇时,有个细节特别有趣,说的是薛蟠看到了林黛玉后的反应,我们且看原文: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这个很有意思了,众人都忙的不可开交之时,曹公忽然插进了这么一段,用意何在?难道只是随便一写吗?当然不是!我们将薛蟠见到黛玉的反应与宝钗的玩笑放在一起思考,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见了林黛玉后的薛蟠,有没有可能求薛姨妈向贾母去说亲,要娶林黛玉?甚至还在薛姨妈跟前求了不止一次?按照薛蟠的个性,太有可能了!我们不妨再来看两个例子。

薛蟠娶香菱时,薛姨妈一开始不想给他的,但后来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还是答应了。王熙凤向贾琏转述这件事时,是这么说的:

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

这段话透露了一个信息,薛蟠为了把香菱弄到手,对薛姨妈是软磨硬泡了整整一年的,可见这个呆霸王,为了一个人儿,的确是有一股子呆劲的。

其实不仅香菱,薛蟠还曾为得不到一个人大闹过一次,弄得贾府人尽皆知,这件事是通过宝钗的心理活动交代的。宝玉挨打后,宝钗去看,原文有一段关于她心理活动的描写,是这样的:

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这段话再次透露了一件事,薛蟠曾经为了秦钟,闹过很大的动静,我曾分析过这件事,根据脂批可知,薛蟠为秦钟之事,应该惊动过贾母的,所以宝钗说是“闹的天翻地覆”,由此可知薛蟠的心性,只要他看上的人,是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的。

我们再回过去看宝钗的玩笑,还会那么简单吗?有没有一种可能,薛蟠曾为林黛玉跟薛姨妈闹过,宝钗也知此事。母女俩明知此事断然是不可能的,贾母是不会同意的,所以坚决地拒绝了他。

这一回宝钗把这件曾经发生过的真事,当成一个玩笑,看似云淡风轻地说了出来,其实这背后不简单,从后面薛姨妈的一番回应中,我们可以得出,宝钗的这个玩笑涉及到了宝玉和三个女子的姻缘,一个是宝琴,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钗。

所以,宝钗开黛玉的这个玩笑什么意思呢?是真的玩笑还是试探?又或者是母女俩唱的一出双簧?

当然,我并不是说薛姨妈宝钗母女有心计,不安好心,只是人都有利己的本能,站在薛姨妈的立场上,如果宝玉要娶亲,她首先想到的真的是黛玉吗?那么她带着宝钗薛蟠一直住在贾府不走所为何事?宝钗真的没有对宝玉动过心思吗?在此之前,金玉良缘的说法可以说贾府人尽皆知了。

我只是太心疼颦卿了,没有父母疼爱,没有人真心为之作主,自己的姻缘总是被别人玩笑着说来说去,等来的却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想及此,不免为我黛玉一哭。


少读红楼


这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里的一个情节。薛姨妈表示疼惜黛玉,黛玉说要认薛姨妈为娘,宝钗就打岔说认不得。认不得的理由呢,是薛蟠相中了黛玉,既然要让黛玉当薛家媳妇,自然就不能让薛姨妈认黛玉当女儿了。

很多读者读到这一段都会觉得唐突黛玉。薛蟠是什么人?粗鄙不堪,也配跟仙子一样的林妹妹相提并论?宝钗把黛玉说给薛蟠,想想就恶心,她怎么说得出来?

其实我觉得,要说宝钗安了什么心思,倒也未必。薛蟠很不堪,那是读者从上帝视角看到的结果。而从常理来说,人都是觉得自家人好的,就算知道自己哥哥不怎么样,宝钗下意识应该也还是会维护他,不肯说他不好。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宝玉挨打,宝钗来看他的时候,袭人不小心说出宝玉被打的缘由,是跟薛蟠有关。宝钗心里明白,自己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但是她开口说话的时候,却变成了这样:

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这其实就是偏帮薛蟠,帮得很厉害了。明明是薛蟠吃醋告状,连累宝玉挨打,宝钗自己也明白是自己哥哥的问题,但是一开口就变成了薛蟠只是大大咧咧没有多想,“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也就是并非有意害宝玉。相反,宝玉自己结交琪官,有错在先,薛蟠不过说了实话而已。所以,宝玉和袭人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

这就是宝钗说话的艺术。表面上冠冕堂皇,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是在替自家人强行挽尊留面子。而且宝钗这种做法是一以贯之的,也就是平时没少在别人面前提薛蟠,提的时候也没少正面描述。换言之,不管别人眼里的薛蟠怎样,在她的叙述中,那都是一个没啥大缺点的正常的哥哥。

贾府和大观园,说到底也是一个人情社会。薛大姑娘成天用寻常口吻说自己哥哥,别人就算有不同看法也不能说啥,总得给宝钗面子啊。这不,她暗示黛玉要嫁给自己哥哥,读者觉得很亵渎黛玉,黛玉自己却只不过是上来抓宝钗,嘴里笑着说“你越发疯了”,并没有生气、觉得被亵渎的感觉啊。

可见平时宝钗在其他人面前维护薛蟠的举动是有效果的,至少明面上大家不会表现出对薛蟠低看一眼。既然明面上薛蟠也是这么有脸有面的,那么宝钗把黛玉说给他,就不算是恶心黛玉,只是普通的打趣而已——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那么,就不能说宝钗有什么心思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玩笑嘛。

幸好这玩笑也到此为止,被薛姨妈一句还算公允的“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遭踏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打住了。否则,宝钗要是继续“疯下去”,像王熙凤那样打趣黛玉,来一句“我哥哥哪里配不上你”,恐怕读者都要替黛玉抓狂了:明明恶心,却又不能说啊!

但是话说回来,宝钗真的是无心开的玩笑吗?她真的不知道自己哥哥配不上黛玉,不知道这样开玩笑是唐突黛玉吗?我觉得也不全是。

宝钗维护自己哥哥,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以宝钗的聪明,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哥哥有多不成器?从前面举的例子看来,宝钗的心理活动充分说明她对薛蟠的本性是有清楚认识的。但她在公开场合还是要为薛蟠文过饰非,只能说明,第一,因为亲缘关系,她选择性忽视自己哥哥的缺点;第二,因为死要面子的心理,她着力营造薛蟠的正面形象,就像她平时着力维护自己的端庄人设,绝不允许自己的形象崩塌,自然也不允许家人的形象有污点,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

还有第三点,我个人觉得,就是她潜意识里对黛玉的敌意了。

宝钗其实很明白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而她自己的目标也是宝玉,出于女孩子的微妙心理,她应该是把黛玉摆在敌对位置的。但是由于她自己的人设是端庄大方,不涉男女情爱的,所以在明面上,她非但不能明显地针对黛玉,相反还要对黛玉友好,这样才显得落落大方,心中无愧,符合自己的形象。

然而,面对“情敌”,女孩子的细微心思还是会偶尔流露出一些来的。宝钗对宝玉的情感流露,一般都是在黛玉不在场的情况下。和黛玉面对面时,她通常都会避开宝玉这个话题。但是心中有所思,有时还是未必能藏住。我个人觉得,当宝钗和黛玉谈起婚姻话题,就是她藏不住这份心事的表现。

宝钗和黛玉不同。黛玉情之所至,自然流露,大家都能看出端倪。宝钗碍于自己的大家闺秀人设,再动情也只能用表面的风轻云淡来掩饰。但像她这样的大家闺秀,本来就不应该乱开玩笑的,如果这玩笑还涉及婚姻问题,只能说心里所思,掩饰不住了。

把黛玉说给薛蟠,就是一次涉及婚姻的玩笑。这个玩笑直接把黛玉跟宝玉的婚姻联系断开了。

还有一次,就是她和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那次。黛玉感叹自己寄人篱下招人嫌弃,宝钗安慰她说,自己也和她一样。黛玉说不一样,宝钗有母有兄,家里又有房有地,住在贾府却是独立经济,不像她一草一纸都要仰仗贾府,所以会讨小人嫌弃。宝钗怎么说的呢?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我看书看到这里总觉得很突兀。宝钗是什么思路?好好的怎么就扯到将来黛玉的婚姻呢?只能说,这就是暴露了她的内心了。虽然貌似和黛玉很交心地聊着,但是心里始终惦记着自己、黛玉和宝玉的关系。这不,莫名其妙地又扯到婚姻问题了,黛玉本来没往这上面引啊,这不是宝钗自己牵挂的问题是什么?

而这一次,宝钗一句“将来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暗示黛玉将来是像贾府女儿一般出嫁。换言之,宝钗这句玩笑式的话,依然隐约表达了她的心思:她就是不愿意把黛玉的婚姻和宝玉联系在一起。

这是把对方当“情敌”才有的微妙心绪。否则,宝钗就会像王熙凤那样,直接拿黛玉跟宝玉开玩笑了。

宁愿拿自己哥哥跟黛玉开玩笑,也不愿意拿宝玉出来。宝钗这举动,与其说是试探黛玉(她应该明白黛玉的心思,不用试探),我觉得不如说是因为在乎宝玉,希望把黛玉和宝玉分开,不自觉地把这种小心思流露了出来。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宝钗要把黛玉说给薛蟠,没安什么坏心,只是以玩笑的口吻说出了一个事实。那就得薛蟠一眼就相中了林黛玉,想娶黛玉为妻。

当然了薛蟠不过是个人的想头,没人敢给薛蟠和黛玉保媒。

宝钗和薛姨妈都希望黛玉嫁给薛蟠,这样即可以得到黛玉的嫁妆,又可以为金玉良缘扫清道路,使宝钗能顺利嫁给宝玉。但是她们母女不敢太岁头上动土,不敢向贾母提亲。

宝钗这么说,不过是和黛玉玩笑,逗黛玉一笑而已。

黛玉也没有真生气,而是和薛姨妈卖萌,撒娇。


润杨的红楼笔记


你看,这题目出得就感觉宝钗好象没安好心的样子。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宝钗说这话的场景。

这段话是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忙试玉,慈姨妈月初语慰痴颦”。在这之前,我们看看经历过几件事:

一是宝玉挨打后薛蟠去探望,见到了黛玉酥倒在那里。

我们从前文可以知道,这呆霸王薛蟠可是见到自己喜欢的都要弄到手的,香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为此不惜出了人命案他也不管。那么,现在,见到黛玉后他酥倒在那里,他自然不能也不敢用对待香菱的方法去强娶黛玉,毕竟贾家比薛家还高了一头,再有贾母这样的老祖宗坐镇,他们还寄人篱下。但是,他回家跟薛姨妈说心事,这事儿一定跑不掉,跟宝钗商量也是有可能的。事实上薛家的很多事都是宝钗在拿主意。所以,宝钗应该是深深懂得她哥哥心思的人,她知道薛蟠想要什么。


二是紫鹃试玉也让宝钗对宝玉彻底失了望。

紫鹃一句林妹妹要回老家苏州去的话,就让宝玉成了那样了,如痴似傻,那么,如果不让宝玉跟黛玉在一起,宝玉又会怎样呢?宝钗并不是那种在情感上低三下四的人,她之所以后来要嫁给宝玉,实在也是无奈的选择。那么,在眼下对宝玉失望的情况下,不如就索性成全了黛玉。所以当着薛姨妈的面打趣黛玉,纯属小儿女之间的玩笑话。

三是这时候黛玉和宝钗之间已经有了一种新的亲密关系。

贾母王夫人等外出,将黛玉托给薛姨妈照看,薛姨妈看着黛玉孤苦伶仃,觉得她可怜,说出我比疼你姐姐更疼你的话,也可能是当时一时的情之所至,而黛玉随即说姨妈既然这么说,我就认姨妈做娘,彼此之间更进了一步,黛玉真要认薛姨妈做娘,那她跟宝钗就成了亲姐妹了,那这时候宝钗作为亲姐姐,打趣一下子黛玉,就是很自然的事。宝钗一边说着一边和她母亲挤眼儿发笑,也说明宝钗这纯属是玩笑话,否则作者就不要添上这么笔。都说曹公手下无闲笔,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这时候应该是宝钗和黛玉关系最好的时候。没有所谓的阴谋论。


苏小妮


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

一方面,黛玉是宝钗的情敌,而且因为“金玉良缘”的缘故,黛玉时不时酸性发作,常常借机敲打宝钗或者宝玉。

这样次数多了,自然搞得人家薛宝钗很不自在,当然也不会对她有什么好印象了。所以,敌对这种心思是相对的。

宝钗在第二十七回中就使了“金蝉脱壳”的法子来为自己掩饰,很难说不是对这种敌对心理的潜在回击。这几乎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下面这段话就说明了宝钗当时对于宝黛的看法。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

后来,在三十回中,宝钗更是对二人这种唧唧歪歪、卿卿我我有些烦透了的感觉。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其实宝钗的地位很尴尬,要说烦宝玉吧,也还有点儿少女对少男的喜欢,不然也不会一不小心就给他绣上肚兜了,还真情流露在宝玉挨打后给他送药。只是这样的情形实在太少,她还是女夫子的时候要多。要不然,难保宝玉不会移情别恋到宝钗身上。

说到底,宝玉之所以最爱黛玉,恐怕还是因为黛玉“真情流露”的时候太多了。他们是同一类人。

另一方面,宝钗在说要把黛玉说给薛蟠的时候,很明显是在开玩笑。

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他我不依。”薛姨妈忙也搂他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他是顽你呢。”

薛宝钗再不济,也清楚自己的哥哥配不上林黛玉,不至于明摆着的去讨人嫌。所以这个就是玩笑话,而且既然她清楚颦儿的性格,这种话要是认真说的话,明摆着瞧不起人家林黛玉,所以必须是玩笑话,这样既开了黛玉的玩笑,也活跃了谈话气氛。宝钗那么聪明的人,纵容真有诡计,岂能让人一眼就看出?

更重要的是,这段对话发生在黛玉和宝钗和好之后,即《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之后,所以无论如何不应该将这段对话的用意过分臆测。


半瓣花上阅乾坤


应该只是开玩笑,薛家尚有自知之明。薛姨妈求亲邢岫烟时描写了她的心理活动,“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给薛蟠为妻。因薛蟠素昔行止浮奢,又恐遭塌了人家女儿。正在踌躇之际,忽想起薛蝌未娶,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于凤姐儿”。从这里可以看出薛姨妈其实是很谨慎的,她虽看好邢岫烟,但恐怕薛蟠姿质太差,贸然提出被邢夫人拒绝,亲事不成反伤了面子,所以提了薛蝌,而后邢夫人在考虑时也恰恰想到了薛蝌生的好,同意了这门亲事,这么看,连邢岫烟她都顾忌着邢夫人不敢提薛蟠,更不要说黛玉了,薛姨妈是想都不敢想的。


值得一提的是薛家因为商贾出身,虽然富有,但是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薛家的每一未婚的少爷小姐,都肩负着远重于一般官宦家族子女的使命,就是通过婚姻提升薛家的政治地位。

我们看薛家最成功的一次应该就是薛蟠和宝钗的爸爸与薛姨妈的婚事,这一次联姻使薛家位列应天府护官符四大家族之一,从而使薛家得到了其他三大家族的庇佑。而这种联姻又需要下一代不断的去加强,薛蝌与邢岫烟就是薛家与贾家的再一次加强,别看邢家穷,邢岫烟可是贾赦的内侄女,有了这个姑父,薛家以后生意兴旺顺畅不说,就是薛蝌想入仕途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贾家奴才的孙子都做了知县,何况侄女婿呢,所以说薛蝌是高攀了邢岫烟的。宝钗和宝玉也是同理,宝琴许配梅翰林家也是高攀,薛蟠虽是个草包,但薛蟠的婚姻也没含糊,攀高他是不行,找了个平级,同是皇商的夏家,但是注意这夏家是断后的,那么夏金桂进门就等于把整个夏家都搬来薛家了。


蓝铃花般的火苗


如果认为宝钗是一个心机婊,那她大约是想给黛玉添点堵。如果认为宝钗是一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藏愚守拙的大家闺秀,她这句话只是一个玩笑。我觉得宝钗这句话绝非“添堵”。但也非“玩笑”这么简单,应该于“玩笑”之中含有更多的还有试探。



这个章节出现在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当时薛姨妈要认林黛玉做女儿,宝钗忙道:“认不得的。”“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说你认不得娘的,一细想去。”乍听起来,这是姐妹之间的戏谑之语,仔细想想,却大有深意。在此之前,林黛玉与薛宝钗已经通过“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把手言欢,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也日渐稳定,贾母也已经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薛宝钗行事稳重,处事豁达的“宝姐姐”自然不会再去因此给黛玉添赌。王熙凤曾经说过薛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而薛姨妈也赶紧拒绝,并说将林黛玉配给宝玉才好。恐怕二人在家中讨论过此事了。

我们知道,薛蟠是见过林黛玉的,第25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通灵玉姊弟愚双仙》中写道: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由此可见,事后薛蟠向薛姨妈提起聘娶黛玉之事也不是不可能,说不定薛姨妈己暗地里问过王夫人,但因为种种原因,王夫人也不敢做主。宝钗此时提出来,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大约想通过玩笑的方式,看看林黛玉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若是能够促成的话,不但黛玉有了着落,金玉良缘也有了希望。这大约是薛宝钗的一点小心思,即使对母亲也不能表示的小心思。若是不成,也可以看做一场玩笑,无妨大碍。全然忘了,一个是三品大官的千金,一个是商家子弟,虽然是皇商,也是门不当户不对的,这大约就是薛宝“身在局中”一时脑门发热而做的糊涂事吧。倒是薛姨妈看的清,及时打住,让事情一笑了之。


萍风竹雨123


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


这是薛宝钗和薛姨妈来看黛玉的时候,说的玩笑话。这话说的前因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因为“禁书”事件互相剖白了心迹,化解了一直以来的心结。薛宝钗也通过送燕窝,劝慰林黛玉的病,进一步拉进了和林黛玉的关系。恰逢薛姨妈来看黛玉,林黛玉就想认薛姨妈为干娘,薛宝钗借机开林黛玉玩笑。

这里边透露了几个大家关注的问题。个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下,可能和大家认可的不一样。


首先,宝钗的玩笑曾经确有其事。

我们之前分析过薛蟠第一次看到林黛玉,作者用了“酥倒”,可见薛蟠虽然肉欲,对林黛玉是一见钟情的。以他的个性,看好了怎么可能不立马回家和薛姨妈说要娶林黛玉。薛姨妈自然知道儿子什么德行,知道不可行,绝不可能给他出头讨骚的。这件事一定薛宝钗也知道了。这次就拿出来打趣林黛玉了。


其次,薛宝钗的玩笑并不抱有目的。

宝钗一直被人误解,也是没有必要。就以这次开林黛玉玩笑,也是话赶话,小姐妹的互相玩笑。这样的玩笑话,年轻时候很多人都经历过,哪有什么恶意?当然《红楼梦》不可能随便浪费笔墨无的放矢。宝钗这一句不过是为了呼应薛蟠对林黛玉的觊觎之心,是上下文行文的需要。后边香菱跟林黛玉学诗,薛蟠因为夏金桂有文化就急火火的娶夏金桂,都是因为林黛玉给他的印象难以磨灭。而薛宝钗这句话更证实了薛蟠对林黛玉的用心。


最后,宝钗这句话引出了后边薛姨妈的态度。

…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我们之前说过,薛姨妈这句话出自真心。第一是可怜林黛玉无父无母,没人替她操心。第二也是变相提醒薛宝钗是不是认真对待贾宝玉。这两件都体现了薛姨妈的“慈”。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人间的暧昧怎么瞒的过过来人薛姨妈。宝玉刚刚因为紫娟一句林妹妹要回原籍的话差点疯癫。薛姨妈这是提醒宝钗认清事实,潜意识里,慈母薛姨妈是不想女儿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的。

所以看《红楼梦》建议不要带着阴谋的眼镜去揣摩角色,只要将上下文联系好了,我们就知道有些事不过是人之常情。宝钗这句话并不存在试探林黛玉。而引出薛姨妈的话却是真的对她自己的提醒!

我是君笺雅,多歧为贵,看我眼中的红楼梦和你们有何不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君笺雅侃红楼


只不过是一个玩笑话,偏偏要认为薛宝钗有什么心思。如果读红楼梦都要这样读,哪里还有什么真善美,跟读《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当读者讨厌薛宝钗的时候,薛宝钗说什么话,都会被认为是有阴谋的。即便一个很平常的话,如果你讨厌这个人,这个人说的每句话,你总能挑出毛病,总认为她心怀不轨。

我是觉得有很多读者读红楼梦,总喜欢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待红楼梦的一切,好像在红楼梦里面除了林黛玉贾宝玉晴雯等几个人之外,所有人都安着坏心眼,所有人都在一门心思的害人。

还记得苏轼与佛印对禅的故事,两人并坐,苏轼问佛印看自己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苏轼很高兴,却说佛印像一堆粪。佛印只是笑了笑,当苏轼回到家告诉自己的妹妹苏小妹时,小妹说,佛印说你像佛,是因为心里有佛!你说佛印像粪,说明你心里有粪!

其实我觉得读红楼梦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虽然不能把人都往好了去想,起码也不能把人都往坏了去想。就如同我们自己是苏轼的话,看佛印,虽然不认为他是一尊佛,但是也不能把他贬为一堆粪,就是一个人!当然也有读者会辩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他就是一堆粪。因为根据这样理解也对,因为人本身就是“无中生有”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故而人就是粪,也行!当然也有读者认为,人死后,肉体成粪,灵魂成佛,成圣。等等,这样看来人又可以成佛。为什么要说这些,本来就是一个人的问题,但是能牵扯到成粪,成佛?这就是胡说八道,牵强附会,浮想联翩的由来。为什么红楼梦乱七八糟的文章层出不穷,牵强附会的理解一波高过一波。想来就是这样的缘故。

回归主题,宝钗要把黛玉说给薛蟠,这只是一个玩笑话而已,非要说安什么心思。当然顺着这个思维也可以说上一箩筐的话,因为在红楼梦中想要找牵强附会的理解非常的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