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到底有何魅力?讓閻連科一口氣讀完!

這部小說完全可以與本世紀(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戰爭小說《西線無戰事》媲美,甚至要超越《西線無戰事》,因為與《西線無戰事》不同,這是一部超越戰爭的小說,是一部關於創作,關於逝去的青春,也是關於美和傷痛的愛情小說。

在一口氣讀完這部《戰爭哀歌》後,我產生的第一個念想竟然是,倘若這部小說不是降世在越南,給這部小說生命的母語不是越南語,而是英文、法文、德文等,那麼它在世界上會是怎樣的一種喝彩和盛況呢?

上面這兩段話,分別是英國《獨立報》在1994年授予《戰爭哀歌》“外國小說獎”的評語,以及閻連科在2015年讀完夏露的初譯稿後,忍不住地讚譽保寧和他的《戰爭哀歌》。閻連科在推薦長文裡還有一段褒獎之詞,“《追風箏的人》與《朗讀者》這兩部小說,無論是作家個人的寫作技巧,還是對戰爭災難與命運的生命體驗,都不及《戰爭哀歌》來得更為豐富和直切。”

超越戰爭!關於逝去的青春,關於美和傷痛!

保寧在1987年出版了《戰爭哀歌》的越南版,初名叫《愛情的不幸》,因為它超越戰爭直麵人性的視角,在越南出版後受到了各方關注,在九十年代初就被引介到英美。英文版的名字是The Sorrow of War,由於這本書在歐美受到追捧,成為一本經典,在九十年代越南再版時,就將名字改為了如今的《戰爭哀歌》。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到底有何魅力?讓閻連科一口氣讀完!

英文版The Sorrow of War

小說將背景設定在越南戰爭,描繪了戰爭中的殘酷場面,例如,此刻戰友還在戰壕中打牌,下一秒炮火襲來,打牌的人就只剩下自己。在戰爭中,才會體味得到的生死之感。而這本小說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有二:

一、小說超越了戰爭,它是關於逝去的青春,關於美和傷痛!

就像譯者夏露譯後記的題目“超越戰爭”,這部小說確實超越了戰爭,戰爭只是它的背景,它的內核是關於逝去的青春,關於美和傷痛!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碎了阿堅和阿芳這對年輕情侶的生活,在血肉橫飛的戰爭中,主人公阿堅成了倖存者,但戰爭帶來的傷痛還遠遠沒有平息。那些經歷仍舊縈繞在阿堅的生活之中,被戰爭毀滅的不僅僅是阿堅,阿芳也遭遇了難以想象的夢魘。

二、小說直麵人性,直麵包括戰爭在內的大的外部衝擊下,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會受到何等的衝撞!

英美評論界紛紛將《戰爭哀歌》提到《西線無戰事》的高度,甚至認為超過了《西線無戰事》,也並非毫無依據。

《西線無戰事》成為世界文學經典名著的內核所在,是直面戰爭中人性受到的衝擊,一個經歷戰爭的人再也回不到日常生活中了。《戰爭哀歌》同樣直面了人性的狀況,而它更為突出的地方在於,直麵包括戰爭在內的大的外部衝擊下,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會受到何等的衝擊。就像書中主人翁阿堅所說,“時間越長,他越覺得自己不是活著,而是被困在這人世間。”

現代世界十大小說,被譯為20多種語言!英文版再版七次,英美課堂必讀書!

《戰爭哀歌》出版後獲獎無數,獲得越南文學的最高獎——越南作家協會獎。在國際上獲得獎項更多,僅舉一二:英國 “《獨立報》外國小說獎”與丹麥文化部的“亞非拉大洋洲文學獎”(1994)、日本“日經亞洲獎”(2011),還在日本和德國分別被評為“現代世界十大小說”之一(2014) 和“接觸世界文化”最出色的書籍(2015)。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到底有何魅力?讓閻連科一口氣讀完!

保寧

全世界共有二十多國家和地區大多以《戰爭哀歌》為名翻譯出版了這部小說,包括英語、丹麥語、瑞典語、法語、荷蘭語、葡萄牙語、波蘭語、希臘語、日語、韓語、泰語、西班牙語、波斯語、 德語和中文等20多種語言。有些譯本多次再版,例如在英國與美國的英譯本再版過七次,成為英美課堂必讀書,丹麥語與法文版都各有四版,西班牙語譯本在西班牙與墨西哥共出三版,荷蘭語、葡萄牙語與日語井川一久譯本各兩版。

譯者夏露十年三易其稿,譯稿過程數度落淚!

譯者夏露是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南亞系副教授,2009年接觸到保寧的名作《戰爭哀歌》,深受震撼,在完全未考慮出版的情況下,開始了一個人的翻譯之旅。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坦承自己更為深切地體會到這本作品的力度,數度落淚。

2012年,夏露完成了《戰爭哀歌》的初譯稿,她將稿子發給了信任的老師朋友,讀到的朋友紛紛表示受到震撼,其中就包括引薦而讀的閻連科。

之後,夏露又繼續修訂譯稿,除了翻譯基礎的越南文外,她還重新參考了英文版,修訂了兩遍,直到2018年秋天,她去美國訪學才交給出版公司最終稿件,出版公司的三審編輯在審讀書稿的過程中,也是被保寧的這本名作以及夏露的翻譯所震動,再看閻連科近乎“溢美”的推薦,真是完全不過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