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靠外賣蔬菜年入百萬巨頭目光鎖定“菜市場”

大妈靠外卖蔬菜年入百万巨头目光锁定“菜市场”

隨著生鮮電商競爭持續升級,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新業務。

日前,蘇寧小店宣佈,將於4月下旬在小店App上線商品預售和蘇寧菜場兩大重點功能模塊,其中蘇寧菜場主打24小時內從原產地直髮至門店。實際上,近一年來蘇寧,盒馬、餓了麼、美團、蘇寧等巨頭紛紛搶灘“買菜”業務。此外,該行業玩家還有京東到家、小區快點、每日優鮮、U掌櫃、樸樸超市等諸多平臺,網購買菜似乎又成一新“風口”。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巨頭們以不同形式進軍社區菜市,競爭不斷升級也將推動原有行業格局加速洗牌,未來生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或將會逐步提升,這意味著,生鮮電商之戰仍是“持久戰”,而“菜籃子”之爭僅是開場。”

大妈靠外卖蔬菜年入百万巨头目光锁定“菜市场”

餓了麼蜂鳥配送員到菜市場裡面取貨

菜場大媽靠外賣年入百萬

巨頭對菜市場的爭奪,無疑給菜市場裡的攤主們更多的機遇。

今年50歲的石宗容從1994年起在南坪正揚大市場擺攤賣菜,在不足7平方米的攤位上,主要賣西紅柿、辣椒、土豆等,經營狀況最好的時候每天營業額近2000元。

“隨著超市、小區便利店等興起,農貿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現在年輕人太忙,沒空買菜,我就想著可以通過外賣,把菜送到他們家裡去。”石宗容說,2015年她便開始接觸外賣平臺,在網上賣菜,成為這個菜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做起外賣後,由於單量越來越多,石宗容從僅銷售幾個品類,到如今拓展到600多個品類,包括蔬菜、生鮮、調料等。除了菜場常規的生鮮外,她還在攤位上屯了一些乾貨,此外還有冷鮮櫃、冷凍櫃等。而對於顧客需要而自己菜攤上暫時沒有的菜品,她還會到市場上別的菜攤採購。

“我們這個攤位最先只賣3種蔬菜,加入菜老包做起外賣後,為了提高營收,我拓展到600多個品類,包括蔬菜、生鮮、調料等等,可以說應有盡有。”石姐目前由於生意太好,請了四個親戚一起幫忙,兩個人負責在攤位接單、對單,兩個人負責安排蔬菜。

現在每天賣菜收入能達到8000元以上,每個月外賣平臺能做3000多單。店裡8成以上的收入都來自外賣,年營收超200萬。

被數據包圍的菜商

菜市場裡的攤主們不懂什麼是數字化,但他們也想通過互聯網去賺錢。當互聯網平臺和企業為攤主們提供客源服務後,這種賺錢方式就異常方便了。隨著外賣的紅火,像石姐這樣的菜攤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大妈靠外卖蔬菜年入百万巨头目光锁定“菜市场”

以往進貨、銷售,全憑多年積累的經驗,如今有了“大數據”這個“秘密武器”,可以直接實現菜攤的“在線化、數字化”,更精準地預估進貨,做好庫存管理。

在業內人士看來,餓了麼佈局生鮮外賣業務,不僅可以豐富平臺涉及的業態,還可以獲取大量的生鮮食材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能夠有效幫助提升餓了麼有菜的運營效率,讓餓了麼更好地服務於平臺以及餐飲商戶。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菜市場”戰略意義在解決大部分80、90後年輕人不願或很少去菜市場買菜的痛點。

餓了麼數據顯示,同比2017年,2018年重慶整體外賣訂單量增長了近6倍。與全國消費情況相比,重慶人最喜歡買蔬菜,過去一年的蔬菜豆品訂單佔比高達90%,最喜歡的是菜品是土豆。

“由於菜市場低租金甚至免租金的優勢,餓了麼相當於是把社區菜市場當成一個大前置倉,通過代運營商進行輕資產運作,自己提供數據、工具的賦能和運力的服務。這個模式中可以包括三方主體:攤主+代運營商+餓了麼,也可以是攤主+餓了麼。”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補充道。

解讀:

生鮮電商爭奪是場“持久戰”

今年1月份,美團在上海悄悄佈局生鮮配送,並於3月份在北京兩大居民區開始試運營。

3月底,盒馬新業態“盒馬菜市”首家店在上海五月花廣場開業,資料顯示,盒馬菜市是以面銷為核心的菜場形式電商;

4月初,叮咚買菜全面接入餓了麼平臺,餓了麼將為其提供物流、售後、營銷的服務……

巨頭頻頻佈局菜市場到底為哪般?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根據市場分析,生鮮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並且隨著中國人口數量的增加,未來生鮮電商市場具有很大潛力。從目前的生鮮市場來看,本地菜市場有時效性,超市覆蓋不夠密集,加上一二線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一些居民特別是上班族,買菜難問題突出,所以買菜領域具有較大的用戶需求。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較2017年上半年851.4億元,同比增長23.5%。預計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2000多億元,可見生鮮市場將迎來蓬勃發展。

高榕資本投資合夥人、前沃爾瑪中國CEO陳耀昌,再看生鮮電商前景,生鮮零售是電商平臺發展最慢、商品最高頻、市場體量最大的賽道。除了有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以外,如果通過生鮮整合上游供應鏈,將來的商機不斷。

實際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鮮行業已經迎來洗牌期。2016年開始,生鮮電商領域噩耗頻傳,美味七七、社區001、後廚網、許鮮網等生鮮O2O紛紛倒閉;另一方面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入局,不斷加碼冷鏈物流和生鮮供應鏈投資,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將愈發具有優勢。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曹磊表示,從巨頭的動作可以看出,2019年生鮮零售的三公里爭奪戰正在拉開序幕,大量的便利店、社區生鮮店等商業基礎設置,正在以店為倉,佈局近場。大賣場結合多點、京東到家等平臺紛紛接入線上;樸樸超市、叮咚買菜“半小時達”帶給用戶越來越極致的購物體驗;而盒馬、美團等巨頭也正在虎視眈眈,進一步調整戰略。

“隨著巨頭們以不同形式進軍社區菜市,競爭不斷升級也將推動原有行業格局加速洗牌,未來生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或將會逐步提升,這意味著,生鮮電商之戰仍是“持久戰”,而“菜籃子”之爭僅是開場。”曹磊說。

大妈靠外卖蔬菜年入百万巨头目光锁定“菜市场”

未來生鮮電商不會有壟斷玩家

巨頭都將目光鎖定在“菜市場”,實際上是源於生鮮電商行業的競爭在各個方面展開,同行之間的競爭與巨頭之間的對壘愈發的激烈。新的賽道總會最快到擠滿競爭者。

對於生鮮電商的未來,高榕資本投資合夥人、前沃爾瑪中國CEO陳耀昌認為,生鮮零售市場很大,沒有一家壟斷的贏家,未來區域規模的生鮮電商和全國生鮮電商會共存。

在陳耀昌看來,如此激烈的競爭中,生鮮零售要做的就是分析自身能力和競爭環境,選擇最合適的地區去可持續發展,不要盲目什麼都做。要在不斷提升客戶服務的同時,提升內部運營效率,達到可盈利的規模,對資金的運用和科學的現金流管理也非常重要。

曹磊也表示,純電商平臺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用戶的購物需求及購物習慣,實體商業也一片疲軟,全渠道是互聯網環境下電商模式升級的必然結果,傳統生鮮零售企業的互聯網轉型需求越來越高;而生鮮電商平臺與傳統企業合作也可迅速補足線下短板。

曹磊表示,生鮮電商的運營難點不少:首先農產品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潤低,直達產地需要規模效應;第二,品類多且雜,同質性強,儲存時間短且非標化導致損耗率居高不下;第三,自建冷鏈倉儲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品質難以把控;第四,傳統生鮮的做法和電商匹配難度大。鑑於此,生鮮電商的發展在引導線下流量的時候,要提高配送速度,優化自身的供應鏈,並且建立嚴格的產品標準,保證生鮮產品的質量。

“對於規模大且利潤率低的生鮮配送而言,打通“最後一公里”的成本依然可以降低。希望未來機器人、自動化、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把成本降低,對於提高零售企業的盈利能力極其重要。”陳耀昌認為。

上游新聞記者 孫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