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没有车补合理吗?

寒浞之乡


事业单位是有车补的,不过基本都是实报实销,并且大部分地方还没有改革到位。

公车改革政策对减少公用经费支出,节省政府开支有很大的作用。公务员公车改革政策已经执行好几年了,从2016年初开始,基本上所有地方的公务员都已经发放了车补,最低级别的科员每月也有400元左右的收入。但是,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政策一直没有落实到位,尤其是按照什么标准发放一直没有最终定论,不过根据部分改革到位的地区政策来看,大部分地区还是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

事业单位车补难落地,主要原因是事业人员太多,参改人员范围难以确定。车改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开支,杜绝公车私用,杜绝违规报销油费等问题,但是如果把全部事业人员都纳入车补发放范围的话,相反会增大财政负担,也就不符合车改的目的了。比如,一个县的事业编制人员差不多是公务员的10倍左右,并且人员身份特别复杂,包括医护人员、教师、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发放标准是很难界定的,如果事业人员都按照公务员标准发放的话,想必会大大增加财政负担。并且,事业人员从事的工作和公务员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大家感觉很多单位既有公务员也有事业编,但那都是属于混岗的情况,其实是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不过,事业人员并不是没有车补,只不过不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发放,而是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至于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看各地政策如何执行。

总之,事业人员也是有车补的,只不过大部分采取的是实报实销的方式。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不合理,不合理,不合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2017年行政机关的公车改革结束以后,公务员能够每个月领到好几百元的车补,而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也被提上了议程。

对于广大事业单位干部而已,虽然车改会比公务员更迟了一些,但是大家都还是抱有期望的,希望能够像公务员一样每个月增加一些收入,即使金额更低一些也能接受,毕竟对于一个月工资才几千元的普通干部而言,车补的金额已经不少了。

但是,当2018年国家和各个省份关于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来后,事业单位干部的心都凉了。和公务员每个月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同,事业单位在车改后实行的是以报销公务交通费为主的办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是车改后一分钱也领不到。

现在不少地方机关都存在着混编混岗的情况,在同一个办公室上班,干的活也差不多,结果一个人是公务员有车补,另一个人是事业编没车补,瞬间心理是绝对的不平衡。

论语里有句话说得很好,“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大家都没有车补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矛盾的,而当同等条件下,一个人有车补一个人却没有,办公室内的气氛肯定不一样了。

不过,既然各地的公车改革文件都已经印发了,对于事业编制人员而已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要么继续努力考入公务员队伍,要么选择离开体制。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有什么不合理的?!

公务员有的,不见得事业单位都得有。不光车补,年终绩效、餐补、房补、通讯补贴等等,好多以前公务员就有的,事业单位也没发,不都这样过来了,没什么好奇怪的。机构性质不同,待遇有区别很正常,你羡慕别人有车补,觉得不公平,也可以考公务员去,考上了是本事,考不上老实认命,没什么好说的。

去年4月,中央车改办在甘肃召开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会议,要求全国事业单位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之后,全国事业单位掀起了一股封存公务用车的高潮,公务用车封存后,领导不再配置专车,所有人员除公务行为外,不得使用公务用车。但由于车辆受限,并不是所有人在执行公务活动时,都可以使用公务用车。各单位因此采用实报实销的方式解决。换而言之,事业单位也不是没车补,只是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实报实销来解决,而不是发现金。反映在个人身上,就会产生少一块收入的感觉。全国事业单位呼吁发放车补,由此而来。

国家实行公车改革,目的是改变现有公务用车使用模式,精简机构减少开支。如果给事业单位都发车补,全国3000多万事业单位人,需要的资金体量将会非常大,直接给中央和地方财政造成压力,不符合当下形势,也有悖于公车改革的初衷。采用实报实销的方式解决,应该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当然,部分有财力的地区,也有给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管理工作)发车补,这是个例不具有普适性,另当别论。


80后小公


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工作已经于2016年年底全面完成,公务员拿到了公车补贴,这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非议最大的事情:同样是在一个院子里面工作,公务员有,参公人员有,事业人员没有。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务员坐办公室的多,事业人员的“事”,就是干事的事,天天在外面,却没有车补,找谁说理?

公车改革工作最早的时间表,是先改革党政机关,后改革事业单位和国企央企,是“三步走”战略。但实际上,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之后,湖北等7省紧接着进行了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试点,企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工作,并没有在全车范围之内统一开展。2018年4月7日,在负责车改工作的主管部门—发改官网上,发出了一条消息,公车改革现场会在甘肃省兰州、张掖等地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分为现场观摩和讨论交流,以及工作安排三项大的议程,并在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任务。

实际上一直到2019年的4月为止,全国范围之内统一开展的企事业公车改革工作并没有什么音讯,只是原来的7个省份,相继完成了公车改革任务。和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不同的是,事业单位改革后没有车补,而是实报实销,只有浙江江苏等地部分市县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是减额发放,根据岗位和级别每月按200元左右发放。

事业人员盼望已久的公车改革,没有了下文,车补,更是水中望月。车补应该发吗?当然应该,但是中西部经济困难地区,县区一级公务员公车补贴没有发放的多的是,更不要说是事业人员了。不发的原因,除了没钱,更多的原因是兼顾平衡。县区公务员只占到公职人员的十分之一多,是极少数,这些人每月领车补,其他绝大多数事业人员怎么平衡是个大问题,因此索性大家都不发,一样穷,就都没有意见了。


真宁腔调


要了解事业单位改革,咱们需要先从事业单位聊起。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相比,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在2011年的时候,国家就决定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分类。到2015年底的时候,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基本完成,分为了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共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去年的时候,人社部召开新闻会议,有相关新闻发言人表示接下来国家将对事业单位公益二类进行改革。

公益二类包括哪些单位呢?所谓公益二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据小编了解,事业单位改革,目前实行的方法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指新入职的事业单位员工不再有编制,而原先的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编制逐渐收回。说到这里,很多人开始担心了起来,事业单位改革后,相关的待遇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是否会有车补这项福利呢?

分类推进公车制度改革,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本级按照文件规定实施改革,对参改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同于公务员;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则是对参改人员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方式。

在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或费用报销的范围、标准或额度方面,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本级按照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同样等同于公务员;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则对参改人员实行以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的办法,个别特定岗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并需要主管单位批准。


十堰中公教育


肯定不合理。同一阳光下,待遇不同,能合理吗?!别忘了,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不只是代表公务员而只给公务员车补!一个单位,一起工作,都是全额编制,事业单位为什么沒车补?!


一碧千里6273


车补就像茅台酒!喝的不买,买的不喝!


东原行者


从现在到情况看,车补基本沦为一种福利,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工作用车依然是用单位经费从平台上申请,或者是调用事业单位用车,或者是租车。


初心那些事儿


人分几等何谈公平、公正?没车补也倒能接受,不能接受的是拿着车补仍旧乘着公车,这就没人管了?


王志远175062213


不公平、不公正,人为的制造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