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意義

黎荔


深情的意義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她是個可愛的小東西,我深知她笑容的甜美中包含罪惡,漂亮的小嘴裡可以吐出蛇信子,每一次擁抱都是在殺死我。但我愛她,我就是愛她,如果她要我的命,我就給她。”

寫得這麼動人、這麼美,沒錯,就是那本驚世駭俗的《洛麗塔》,一本三觀極其不正確、男主亨伯特非常醜惡骯髒的書,功力稍差一點的人,就寫成黃色小說了,而納博科夫,卻偏偏能讓讀者看到一個為逝去的初戀(或者說內心的永恆戀人)所囚禁的絕望人生。亨伯特因幼時初戀女孩的死去,深藏於心的迷失一直是他生活的夢魘,十幾歲青春少女常常吸引著他那顫抖的靈魂。偶然中的必然,亨伯特成了夏洛特也就是洛麗塔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的女兒洛麗塔,一心擺脫多年孤兒寡母尋找靠山的夏洛特也相中了亨伯特。為了與洛麗塔天天生活在一起,亨伯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夏洛特最終發現了亨伯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怒之下衝出家門遇車禍身亡。於是,亨伯特教授帶著他的美麗毒藥洛麗塔,在美國公路上開始了四處流竄的迷亂生活,把變態的愛提煉得越來越瘋狂,越來越真摯感人。


深情的意義


每次讀到亨伯特,總忍不住震顫和心動,“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由上顎向下移動三次,第三次輕輕地貼在牙齒上:洛-麗-塔。”——亨伯特在舌尖含著這個名字,反覆撫拂,他是如此愛她,勝過他所看到的所能想象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

《洛麗塔》這本小說其實是非常唯美的,因為,亨伯特身上有每一個深情者的影子,愛得卑微而無力,令人心疼憐憫。可惜現實中哪有那麼多亨伯特,多是油膩又醜陋的大豬蹄子。現在,愛情缺少培養的器皿和時間,直接死在慾望的空氣裡。人們因愛之名,多做著與真愛無關之事。所以,《洛麗塔》與其說寫的是一箇中年男人為一個12歲少女痴狂墮落的故事,不如說寫的是一個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深情者,即使這個深情者形容猥瑣、風塵汙淖。

我覺得所謂深情,應該這樣去理解,那是一種專注的狀態。每個深情者心中都有一個洛麗塔,不在於洛麗塔有多麼清純或妖冶、身體有多麼的性感或鮮嫩,而在於,如果深情者全副心思都專注在慾望的對象上,他就會更強烈地體驗到這個慾望的對象。是他的專情至致一往而深,使美的光彩被創造和賦予了對象,洛麗塔由此而真正誕生。正如懂得鑑賞酒的人,從不會輕易地饕餮牛飲,他們從場合到時令,從酒具到周邊,有那麼多的講究與趣味,直到醒好了酒之後,他們還不急於一飲而盡,而是把酒舉到有亮光的地方,嗅一嗅,聞一聞,輕輕搖一搖酒杯,最後才細細品啜,其微妙精緻的體驗也正在此。投入越多,領略越多,正因為戀戀不捨,魂牽夢縈,所以思憶對象才成了百年難遇之人,稀世驚豔之物,當然事實上並非如此。


深情的意義


最深情、最動容的愛一個人,不是想佔有她,而是,懂得她,心疼她。即使一腔深情,拼將一生得到的只是深深的冷落與寂寞,也飛蛾撲火,無怨無悔。情到深處,卻總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最深情的繾綣,倒不一定是身體的纏綿,而是到了靈魂的糾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片刻分離都覺得難以割捨。這樣的深情會化成漫天飛雪,幽幽落滿時間的深谷。在將來不可知的漫長歲月裡,深情者依舊會一次又一次,徘徊在那緊閉的窗前,像曾經的無數情動暗夜一樣,用黑夜的眼睛,在夢的世界獨自張望。

愛與被愛的故事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人性中的這種專一的深情,對我們人類的意義何在?人們出生、成長、相愛、老去,週而復始,人類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刻骨銘心僅此一次的愛,總是生命中最絢爛的禮花,耀眼發亮,會讓我們超然於萬物之上。對此在生命的愛惜和一往深情,才能賦予人類生命本身更為深厚悠遠的意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