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绣线菊蚜(苹果黄蚜)


危害特点

以成虫、若虫刺吸叶片和枝梢的汁液,为害新梢和嫩叶,被害叶片向下方弯曲或稍横卷,密布黄绿色的蚜虫和白色的蜕皮,严重时影响新梢的生长,叶片早落。

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绣线菊蚜(苹果黄蚜)

绣线菊蚜为害叶片

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绣线菊蚜(苹果黄蚜)

绣线菊蚜为害嫩梢

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绣线菊蚜(苹果黄蚜)

绣线菊蚜为害幼果

形态特征

(1)无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6~1.7mm,宽0.95mm左右。体近纺锤形,黄色、黄绿色或绿色。头部、复眼、口器、腹管和尾片均为黑色,口器伸达中足基节窝,触角显著比身体短,基部浅黑色,无次生感觉圈。腹管圆柱形,向末端渐细,尾片圆锥形,生有10根左右弯曲的毛,体两侧有明显的乳头状突起,板末端圆,有毛12~13根。

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绣线菊蚜(苹果黄蚜)

(2)有翅孤雌胎生蚜。体长1.5~1.7mm,翅展约4.5mm,体近纺锤形,头、胸、口器、腹管、尾片均为黑色,腹部绿、浅绿、黄绿色,复眼暗红色,口器黑色伸达后足基节窝,触角丝状6节,第3节有圆形次生感觉圈6~10个,第4节有2~4个,尾片圆锥形,末端稍圆,有9~13根毛。

(3)。卵椭圆形,长径约0.5mm,初产浅黄色,渐变为黄褐、暗绿色,孵化前漆黑色,有光泽;若虫鲜黄色,无翅若蚜腹部较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发达,具翅芽、腹部正常。

发生习性

绣线菊蚜1年发生10余代,以卵于枝条的芽旁、枝杈或树皮缝等处越冬,以2~3年生枝条的分叉和鳞痕处的皱缝卵量为多。次年春季寄主萌芽时开始孵化为干母,并群集于新芽、嫩梢、新叶的叶背开始为害,10余d后即可胎生无翅蚜虫,称之为干雌,行孤雌胎生繁殖,全年中仅秋末的最后1代行两性生殖。干雌以后则产生有翅和无翅的后代,有翅型则转移扩散。前期繁殖速度较慢,产生的多为无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可见到有翅孤雌胎生蚜。6—7月繁殖速度明显加快,虫口密度明显提高,出现枝梢、叶背、嫩芽群集蚜虫,多汁的嫩梢是蚜虫繁殖发育的有利条件。8—9月降雨量较大时,虫口密度会明显下降,至10月开始产生雌、雄有性蚜,并进行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冬季结合刮老树皮,人工刮卵,消灭越冬卵。

(2)生物防治。该虫天敌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包括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花蝽等。防治时尽量选用专性杀蚜剂型,少使用广谱性农药。有条件的果园也可人工释放商品化天敌产品。

(3)化学防治。果树休眠期结合防治幼虫、红蜘蛛等害虫,喷洒99%的机油乳剂。杀越冬卵有较好效果。果树生长期往年为害严重的果园,可在萌芽后近开花时喷药1次。一般果园在落花后,当嫩梢上的蚜虫数量开始迅速上升或开始为害幼果时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3%啶虫脒乳油1200~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00~6000倍液等。

主要害虫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 绣线菊蚜(苹果黄蚜)

绣线菊蚜防治技术图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