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害蟲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


主要害蟲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 | 繡線菊蚜(蘋果黃蚜)


危害特點

以成蟲、若蟲刺吸葉片和枝梢的汁液,為害新梢和嫩葉,被害葉片向下方彎曲或稍橫卷,密佈黃綠色的蚜蟲和白色的蛻皮,嚴重時影響新梢的生長,葉片早落。

主要害蟲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 | 繡線菊蚜(蘋果黃蚜)

繡線菊蚜為害葉片

主要害蟲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 | 繡線菊蚜(蘋果黃蚜)

繡線菊蚜為害嫩梢

主要害蟲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 | 繡線菊蚜(蘋果黃蚜)

繡線菊蚜為害幼果

形態特徵

(1)無翅孤雌胎生蚜。體長1.6~1.7mm,寬0.95mm左右。體近紡錘形,黃色、黃綠色或綠色。頭部、複眼、口器、腹管和尾片均為黑色,口器伸達中足基節窩,觸角顯著比身體短,基部淺黑色,無次生感覺圈。腹管圓柱形,向末端漸細,尾片圓錐形,生有10根左右彎曲的毛,體兩側有明顯的乳頭狀突起,板末端圓,有毛12~13根。

主要害蟲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 | 繡線菊蚜(蘋果黃蚜)

(2)有翅孤雌胎生蚜。體長1.5~1.7mm,翅展約4.5mm,體近紡錘形,頭、胸、口器、腹管、尾片均為黑色,腹部綠、淺綠、黃綠色,複眼暗紅色,口器黑色伸達後足基節窩,觸角絲狀6節,第3節有圓形次生感覺圈6~10個,第4節有2~4個,尾片圓錐形,末端稍圓,有9~13根毛。

(3)。卵橢圓形,長徑約0.5mm,初產淺黃色,漸變為黃褐、暗綠色,孵化前漆黑色,有光澤;若蟲鮮黃色,無翅若蚜腹部較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發達,具翅芽、腹部正常。

發生習性

繡線菊蚜1年發生10餘代,以卵於枝條的芽旁、枝杈或樹皮縫等處越冬,以2~3年生枝條的分叉和鱗痕處的皺縫卵量為多。次年春季寄主萌芽時開始孵化為幹母,並群集於新芽、嫩梢、新葉的葉背開始為害,10餘d後即可胎生無翅蚜蟲,稱之為幹雌,行孤雌胎生繁殖,全年中僅秋末的最後1代行兩性生殖。幹雌以後則產生有翅和無翅的後代,有翅型則轉移擴散。前期繁殖速度較慢,產生的多為無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可見到有翅孤雌胎生蚜。6—7月繁殖速度明顯加快,蟲口密度明顯提高,出現枝梢、葉背、嫩芽群集蚜蟲,多汁的嫩梢是蚜蟲繁殖發育的有利條件。8—9月降雨量較大時,蟲口密度會明顯下降,至10月開始產生雌、雄有性蚜,並進行交尾、產卵越冬。

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冬季結合刮老樹皮,人工刮卵,消滅越冬卵。

(2)生物防治。該蟲天敵種類豐富,數量較多,包括瓢蟲、草蛉、食蚜蠅、蚜繭蜂、花蝽等。防治時儘量選用專性殺蚜劑型,少使用廣譜性農藥。有條件的果園也可人工釋放商品化天敵產品。

(3)化學防治。果樹休眠期結合防治幼蟲、紅蜘蛛等害蟲,噴灑99%的機油乳劑。殺越冬卵有較好效果。果樹生長期往年為害嚴重的果園,可在萌芽後近開花時噴藥1次。一般果園在落花後,當嫩梢上的蚜蟲數量開始迅速上升或開始為害幼果時開始噴藥。常用藥劑有3%啶蟲脒乳油1200~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5000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000~4000倍液、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5000~6000倍液等。

主要害蟲的診斷與防治實用技術 | 繡線菊蚜(蘋果黃蚜)

繡線菊蚜防治技術圖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