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磨剪子来,炝菜刀…"这些曾经飘荡在大街小巷的的叫卖声,是礼县人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回忆,下面这些老手艺你还记得多少?

画 糖 人

吹糖艺人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会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只需花上几块钱,便可看到画糖人拿着汤勺,在石板上飞快来回烧铸,画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磨 剪 子?戗 菜 刀

"磨剪子来,抢菜刀…"的长吆喝伴随着多少人的童年记忆,磨刀石上洒上一点水,转起砂轮打磨,刀、剪子立刻变得无比锋利,少些时候,不知会在谁家案头,切磋出一顿顿美味佳肴、裁剪出件件新衣。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嘣 爆 米 花

巷口响起蹦爆米花“duang”的一声,你是不是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家家户户拿着粮食排成长队,三五成群等到蹦爆米花的师傅一声吆喝“都让开”,所有人躲得远远的,紧紧地捂着耳朵···那时候的爆米花怎么吃着都比电影院里的甜。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锔 碗 儿

过去锔碗匠的装备就是担一根挑子,一头挂风箱,一头挂上炉子板凳锤子之类的。一个七零八落的碗,半个钟头就能重新拼好,现在碎掉一个碗,基本上就扔掉了,老手艺也就没了吃饭的市场。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补 胶 盆 胶 桶

一般都是上岁数的大叔,手里提着一个篓子,出没在大街小巷,居民聚集处,十分有节奏地喊着:“补胶盆胶桶……”住家户只要有一家出来修,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姐姐们都会拿出自家的盆、桶啊出来修。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修 伞

现在伞太便宜了,随便10、20就能买一把,只要有点问题,难逃被扔掉的命运。所以修伞这个行业也就逐渐没落了!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修 钢 笔

那个年代能拥有一只钢笔着实不容易,平时都是细心保养,要是赶上坏了,得赶紧找修钢笔的师傅修理一下,但往往用不了几天又坏了,漏墨、笔尖变性都是常事。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修 理 自 行 车 补 胎 打 气

自行车满街跑的年代,修车那可是热门行业,谁家熊孩子把自家自行车骑车去爆了胎都得马上找修车师傅补胎,骑得亏气了,也可以在街边找个修车师傅借用一下气管子,打个气一般修车师傅都不会收钱。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吹 糖 人

“肩挑糖担走街巷,手敲铜锣哐哐哐,引来孩童齐围观,吹个糖人好漂亮。” 煮熟的糖稀经艺人的吹、捏、刻、剪,立刻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动物,小时候爸妈给买上一个,边走边舔,一路下来小动物的头便被舔完了!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姓 名 作 画

用山水鱼虫画出你的名字,画一幅最多需要2分钟,小时候家里挂上一副,亲戚朋友来了都免不了炫耀一番,倍有面儿!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捏 面 人

一双灵巧的手,几分钟就捏出栩栩如生的面人,小时候最喜欢孙大圣。面人师傅带着行当,现捏现卖。各色面泥、刮子、竹签、梳子、剪刀是捏面人的基本行当,这就是老手艺人走江湖捏面人的全部家当。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剃 头 刮 脸

小时候大街小巷都是这样的摊位,咱康县老爷们儿最喜欢“剃头、刮脸”了,那时候都兴“板儿寸”,讲究“刀快水热,一秃噜一个”。要是哪位师傅手艺好,周围谁再摆摊理发老百姓也不认。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编 草 鞋

下地干活,农村人更加偏爱草鞋,老一辈的礼县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编草鞋的经历,随着布鞋的普及,草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背后却保留着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精 修 手 表

一张不到一米长的旧桌子,摊着各式的表,修表匠戴着特制的放大镜,聚精会神地盯着细小的零部件,将定格的时光重新开启!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刻 章

刻章是个精细活儿,小时候就喜欢趴在边上看人家刻章,一个章几块钱,却要花费至少一天的时间去做,现在电脑刻章逐步取代手工刻章,但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少了“情怀”吧!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手 写 春 联

小时候的春联都是老手艺人纯手工写的,一个个毛笔字龙飞凤舞,刚劲有力,现在的春联虽然千篇一律,但批量生产的春联成本低,让老手艺生存举步维艰。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钉 称

绝对是良心活和细致活,刻斤对两细致入微,在还没有电子称的年代,商贩们做生意完全依赖于钉称师傅的手艺,市场的稳定平衡全在一杆秤之间,随着电子称的普及,钉称的手艺在民间越来越少见。


咱们礼县的民间手艺活计,你还记得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