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1

前幾天去朋友小蟲家,他們夫婦倆是丁克族,家居環境的整潔程度簡直超乎想象。地板和窗戶纖塵不染,所有入眼的物品幾乎都用大大小小的收納盒收納著,看得出來女主人花了很多心思在家居環境的打理上。

最羨慕的還是他們家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整潔,沒有任何屎尿屁氣息!

小蟲是自由職業者,每天在家的時間比較長,客廳幾乎成了他個人愛好的展示區。巨大的恆溫酒櫃和一大一小兩個雪茄櫃佔去了一面牆,電視一打開萬年不變的CCTV5,角落裡堆放著橢圓機、啞鈴、泡沫軸各種健身器材。小蟲一大愛好就是一邊踩著橢圓儀,一邊看藍球賽。我笑著對他說,你這日子過得太讓人嫉妒了。

沒生孩子之前,我完全想不到一個小孩的出生,對家居環境的摧毀會是颶風級的。剛出生的時候,各種奶粉、紙尿褲、溼紙巾剛需品堆滿家裡的各個角落。能走會跑了,大大小小的玩具,滑板車、電動遙控車、繪本滿地都是。

這都沒什麼,隨著娃一天天長大,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出現了。

孩子王成長學院(kidswantjy),回覆關鍵詞“2”,即可獲得孩子王門店價值89元的童樂園券1張,免費帶孩子去童樂園玩!限量100份,先到先得。

2

不管你買再多玩具,小屁孩從來不懂得收拾,一言不合就往地上一扔,任憑你苦口婆心幾百幾千遍,他一副“我聽不見啊聽不見”的樣子。家長不僅要負責掏錢買買買,還要負責跟在屁股後面收拾,簡直是吃力不討好!

這一點在小惡魔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想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對家居環境那是有相當高的要求。傢俱的位置擺放、地板的清潔那叫一絲不苟。

然而,這一切在有了娃以後都成了泡影。每天下班回到家地板上都是一堆的玩具,上班累了一天,下班還得一個一個地收拾。每到週末,大掃除的時候都想胖揍他一頓!偏偏老公還在旁邊說風涼話:誰讓你買那麼多,少買一點不就好了!


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N多次,我試圖苦頭婆心地去感化小惡魔:

我: “寶貝,咱們先收拾好玩具再吃水果好嗎?”小惡魔:……我:“寶貝,快來和我媽媽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小惡魔:“可是,可是,我還想玩啊。”我:“寶貝,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哦,不然你以後就沒有新玩具了。”小惡魔:“我不要!”

然後,就像沒聽到我的話一樣,默默地跑掉了。


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軟的不行,我開始正面硬剛。

“不收拾是吧?我要開吸塵器了,馬上把你所有的玩具全部吸走!”“九點了,還不收玩具?我要拍照給張老師了!”(張老師是兒子幼兒園的班主任,她說的話,在兒子那就跟聖旨一樣。)“還不收?信不信我馬上把你的玩具送給對面的小朋友!”“不想收?我讓你的玩具見不到明天!”


這些話的恐嚇效果很顯著,嚇得小惡魔鬼哭狼嚎,母子關係瀕臨決裂:

“媽媽你太壞了!我再也不要做你的孩子了!”

“我再也不要和你做朋友了!”

“我太生氣了!再也不原諒你了!”

兒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好幾次還吐了一地,親子關係急劇惡化。


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正面硬剛對孩子的行為觸動幾乎為零。

好多次我都想就這樣吧,不在收拾玩具這件事上再折騰他了。與其讓他收拾,還不如自己收拾,既節省時間,還節省心力。

也許他慢慢長大了,會懂得自己收拾呢。直到有一天,看了王悅薇老師的一篇文章《你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差生的》。

王老師是寧波某小學的“網紅”班主任,也是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老師,她提到她所接觸過的所有差生,幾乎都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不會傾聽,二是課桌抽屜很亂。

一個不善於保持課桌抽屜整潔的孩子,首先不是一個有自制力的孩子,其次說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就像陶行知說的,生活即教育。學習能力說白了就是生活能力的體現。一個生活上處處依賴父母,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是很難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的。

細想一下,王老師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放棄讓兒子整理玩具,家長大包大攬,說白了就是在教育上偷懶。畢竟自己整理玩具,遠比一遍遍讓兒子整理來得輕鬆得多!

看來,收拾玩具這事還得死磕到底。

3

在和小惡魔交鋒好多次之後,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小惡魔不想收拾玩具的原因如下:

  • 意識不到收拾玩具的必要性:為什麼要收玩具呢?我只想玩玩具啊!
  • 體會不到收拾玩具的樂趣:玩玩具才好玩,收玩具一點都不好玩!
  • 收拾玩具產生了挫敗感:收玩具好累啊,太難了!還老被媽媽罵!
  • 三、四歲的孩子的記憶時間很短,經常收拾著又忘了,轉眼又玩起玩具來了。

知道原因後,開始對症下藥。

為了培養起小惡魔收拾玩具的習慣,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在家上演一出“宮心計”。難怪很多家長說,自從有了娃,演技都提升了。

反向提醒

記得有個育兒專家說的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家長自己做什麼永遠比讓孩子做什麼,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打個比方,與其在家叨叨讓孩子多看書,不如家長自己天天捧著書看。孩子在這種氛圍的耳濡目染下,自然也會愛上閱讀。

你的行為才是對孩子的一種反向提醒。

所以,給孩子一個任務,讓他在睡覺前記得提醒爸爸媽媽分類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時在日復一日的耳濡目染中,激活孩子自主自發收拾玩具的行為,培養良好的整理習慣,同時激勵大人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這一點我的體會是最深的,靠嘴提醒娃收拾,你在旁邊袖手旁觀,對孩子來說基本等同耳旁風。最初的一段時間,必須由大人引導著孩子一起收拾:“兒子,來,我們一起把玩具收拾好。看誰收得多。”

設置一個時間點

三、四歲的小朋友正處於立規矩的年紀,本身也處於秩序敏感期。設置一個收拾玩具的時間點,讓孩子習慣在這個時間點做這件事。久而久之,孩子收拾物品的習慣自然也就建立起來了。

我給兒子定的時間是晚上9點。9點一到必須把地上、沙發上、茶几上、書桌上的所有玩具全放回它們原來的位置上。有一天,我下班晚了,看地上玩具不多,沒讓兒子收拾。結果小傢伙上床後反倒提醒我:“媽媽,我今天還沒收拾玩具呢。”

有一次因為收拾玩具這事,老公也對兒子發脾氣了。結果第二天婆婆接兒子放學,回來路上他自己對婆婆說:“今天我一定要把玩具收拾好。”你看,孩子並非不知道是非對錯。他們只是需要大人不斷地去強化,去提醒。

對付熊孩子的絕招:請孩子幫忙

很多時候,我們為孩子做得太多,大包大攬,會讓他們逐漸喪失基本的動手能力,也容易讓孩子意識不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家長不妨跟孩子一起合作收拾玩具,比如請孩子把玩具遞給自己,或者給孩子做出明確的指示,比如:“寶寶,幫媽媽把這個小汽車放到茶几下的粉色盒子裡。”再慢慢轉換角色,讓孩子成為收拾玩具的主力,家長做孩子的小幫手。

和老師“串通”

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孩子長大了,家長的話越來越不好使了,老師的話那就像聖旨一樣。兒子非常喜歡他的班主任張老師。於是我單獨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多表揚他收拾玩具的習慣。並且定期和老師反饋這件事,拍拍收拾玩具後的照片給老師。

對於孩子來說,來自他最在意的老師的讚揚,就是他最大的動力。這年頭,當媽必須要有點幹間諜的本事。

讓整理變得有趣

收拾玩具本身對孩子而言是一件枯燥且無趣的事,家長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好勝心,讓孩子忘掉負擔。比如讓寶寶和媽媽比一比,誰能更快把這些積木排列好放進箱子裡,誰放得多。當孩子成功後,家長不要忘記對孩子加以肯定和讚賞,加深孩子快樂的體驗。


這件“小事”讓我和四歲的兒子瀕臨決裂,但我決定死磕到底


最後,我想說的是,別指望一次就能讓孩子明白。一次就能學乖,這世上還有真正的熊孩子嗎?那些在外面彬彬有禮,家教良好的娃,背後都是父母無數心血、千遍萬遍、反反覆覆教育的結果。在抱怨娃不收拾不配合的同時,我們還是得拿出自己的耐心來,不厭其煩地、春風化雨地循循誘導、諄諄告誡、及時行動。耐心、耐心、還是耐心!總有一天,小屁孩會主動行動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