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習語文的角度來讀自己喜歡“課外書”吧!

更多精彩文章 請關注

從學習語文的角度來讀自己喜歡“課外書”吧!

先前介紹周國平和《小王子》給他看。介紹前者,是覺得他可以從中學到立身處世的道理,看後者他可以學習與人相處。他看完後沒有感覺,就又來找我了。

在我們的交談中,漸漸地聽出來了,他讀書僅是為了提高考試的分數。他只追求讀完,而不追求消化。先前兩個女生也有這樣的問題,一看起有情節的書,就只想知道結果,至於它好不好,好在哪裡,全然不領會。

針對這些問題,我提了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要弄清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消遣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如果是為了消遣,自然只看看情節就可以了。如果是為了提高語文修養,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快。就好比澳洲的羊群,為了吃到最好的青草,一出門就往前跑,最後只顧跑而忘了吃草,掉到懸崖下摔死了。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讀書,就要回味,就要分析。

第二,看寫什麼還是看怎麼寫?第一個問題已經回答了。看怎麼寫比看寫了什麼重要。很重要的一點,在每一個觀點、情節的轉換之前,作者是怎樣過渡的。這往往是一篇作品的脈絡所在,看出了這個,一部作品的思路就把握住了。如《五猖會》作者在寫幾次迎神賽會時,都有一些句子展現了“我”的感情,把握了它們,我們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的抑揚鋪墊。

第三,看怎麼寫,其實也是看寫了什麼。議論類的文體,要弄清作者的觀點是什麼,用了哪些證據。記敘類的文體,要弄清作者記敘的主要事件是什麼,幾個情節是用什麼語句串起來的,是否有與故事發展本身並不相關的事,記敘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第四,讀書免不了功利,但不能太功利。不能從書本到書本。議論類的文體中的觀點自己真的同意嗎?可以和作者進行一番辯駁。記敘類的文體,最好帶著感情去讀,能被其激動。

第五,太容易懂的書沒必要去讀。那些一看就懂的書,沒有太大價值。看不懂的書一旦啃下來,理解能力會有一個飛躍。

第六,讀經典。

請花1秒鐘把文章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

版權聲明:本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