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丨中企海外收购靠“财大气粗”?德国这项研究打破偏见

本文共1408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划重点

❶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报道了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颠覆了一个普遍流行的观点:即所谓“中国公司利用政府补贴在报价上击败其他投资者并将他们挤出市场”。

❷ 此前,安永对2018年全年中国海外投资研究表明,中国海外投资更倾向于欧洲,且“一带一路”项目热度不减。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4月8日发表文章称,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有助于消除对中国投资者的偏见:根据这项研究,中国公司并未获得国家大量资金,因此不能在报价上击败所有竞争对手;相反,中国投资者支付的价格低于其他投资者为类似公司支付的价格。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调查了2002年至2018年间在92个国家进行的7万多起跨境公司收购案例,其中1900起收购交易的买家来自中国。

按资产负债表平均总额计算,中国投资者收购的公司的规模是其他国家投资者收购公司的规模的7倍。而其他投资者关注的则是盈利良好的公司。

文章称,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投资者以更便宜的价格收购外国公司这一事实颠覆了一个普遍流行的观点:即所谓“中国公司利用政府补贴在报价上击败其他投资者并将他们挤出市场”。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说:“中国投资者似乎重视规模而非盈利,从而避免与其他竞标者竞争。”

海外丨中企海外收购靠“财大气粗”?德国这项研究打破偏见

这是2018年9月18日在比利时泽布吕赫港拍摄的中远海运运营的码头。(图片来源:新华社)

政治紧张局势和海外经济放缓正在影响全球的并购活动。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30日报道,根据迪罗基公司的数据,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的并购交易总额达9130亿美元,同比下降17%。

知名会计机构安永1月24日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全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2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一倍。

2018年,在全球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海外投资更倾向于欧洲。

欧洲仍是中企海外并购金额最多的地区,达659.4亿美元,且增长迅猛,同比增长37.9%,占中企全球总并购额的六成,比2017年增长近两成。

“一带一路”越来越被看好。2018年,中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增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高于整体增速。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新增投资41.3亿美元,创造产值143.1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4.9亿美元。

普华永道认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仍将保持热度,并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国内投资者在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保持信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从前三季度的投资主要流向来看,这些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32.8%、16.7%、9.7%和9.2%,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同时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海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来源/参考消息、欧洲时报

责编/张广琳 审校/王沥慷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email protected]

加入我们:[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