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感新聞”還需積極對待

當前,無論在哪個平臺,都會有些“痛感新聞”,或為博人眼球,或為記錄事實。但這些都使絕大多數人悲傷。有些新聞甚至會造成全國性的轟動,不利於正能量的傳播。

但是,這些新聞報導的本就是社會上發生的真實的事情,也正是這些新聞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冷暖,更真實地感受到了世界的溫度。我們只有勇敢地去面對它們,面對他們的靈魂,才能愈加明白生命的價值與珍貴,才能擁有存活於世的勇氣。

“痛感新聞”還需積極對待

​換個方面思考,這些人的離去,何嘗不是一種解脫,他們在歷經自以為的大苦難後離去,也是一種成功,自我世界的昇華。他們行於世界上,在人潮中前進,他們的意志本就比我們堅強,我們更無評價他們懦弱的資格,他們只是失去爬起來的機會。也正是這些新聞,將他們悲慘的經歷暴露於大眾面前。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殘酷,也增強人們意志的同時也可以不斷地改進社會,使社會更加美好。

現在的資訊平臺中,群眾只能被動接受,群眾看不了自己想看的,只能看大家想看的,甚至只能看新聞發佈者想發的。是以,我們需要學會適應,適應這些新聞的同時,更要適應這個世界。

但過多的痛感新聞也是不行的,正所謂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人們堅持不在同一地方跌倒兩次,那麼接受到的“痛感新聞”多了,而當人們在痛感新聞鋪天蓋地的世界中待久了,他們的心理便會出現問題,認為悲傷才是正常,這會嚴重影響社會發展。

“痛感新聞”還需積極對待

​因此,“痛感新聞”雖會加強我們對社會的認識,但是這種新聞不能過多。使社會越來越美好是每個人的願望,也是每個人的責任。

無論什麼東西,它有益與否都會隨人們對待它的態度變化而變化,這就啟示人們要積極對待“痛感新聞”;而量變引起質變,傳播者也需控制其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