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捻军覆灭(1)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清政府可以说是左支右绌,举步维艰:对内要清剿旷日持久的民众起义,对外要应付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大批能臣干将脱颖而出,他们的出现不仅为清王朝续命,带来了短暂的中兴之光,更为这个时代苦难的中国带来了一丝丝希望。

第一节:捻军覆灭(1)

1868年初,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会同各路清军迅速包围并剿灭了东捻军主力,生俘统帅赖文光。接到求救信息的西捻军并不知道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倾巢而出,试图接应东捻军,却不想一下钻入清军的包围圈。

1868年8月,在直东战场,西捻军主力已被以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为主的清廷大军围困数月之久。虽然多次组织反击,死力冲突,但在李鸿章“缩地围扎、坚清壁野”的战略围困之下,西捻军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五万余众及随军家属粮草乏绝,渐入窘境,军心开始涣散,如再不成功突围,即将不战自乱,对此,这支捻军的主心骨,绰号“小阎王”的张宗禹深知其道。

这天深夜,张宗禹坐在简陋的主帅营帐里,虽手握兵书,但一个字也看不下去,放下兵书,踱步营外,望着满天星辰,听着周遭的蝉声不绝于耳,张统帅不由地感叹这一生久经沙场,遇到过多少次困难险阻,都被一一克服,但从未遇到如此危局,竟无力掌控。“这是天要亡我呀,只可惜了追随我的兄弟姐妹”他仰天长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