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子:一心向醫 無愧初心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子承父業,一心向醫。用來形容張冬子的職業選擇,再合適不過。“父親是一名鄉村赤腳醫生,為方圓幾十裡的鄉親看病,口碑非常好。當名好醫生,能治病救人,是父親的心願,也是我的追求。”張冬子主任說這就是他從醫的初心。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張冬子,西安大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從醫20餘年,擅長腦血管介入手術。獨立完成局麻下全腦血管造影術1000餘例,全麻下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急性腦梗死的介入溶栓、機械取栓,支架成形術等。熟練完成神經外科各種顯微手術操作,複雜的神經外科顯微手術、顱底手術、脊髓手術等。2018年3月加盟西安大興醫院神經外科。2019年1月獲第二屆西安市“十大傑出好青年”(創新創造好青年)稱號。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長了一張娃娃臉的張冬子,一談起自己心愛的專業和治好的患者,他充滿了自豪感,讓人深受感染。同時,那種敢拼肯鑽的勁頭,讓人感受到了一位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他視患者為親友,令患者信賴。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患者的信任醫者的信念

61歲的患者老馬,去年3月,突然發現自己嗅覺減退,聞不到味道,同時伴隨頭痛症狀,以為感冒了,持續10余天吃了感冒藥,仍然沒有好轉。到大興醫院就診後入住神經內科。頭顱核磁檢查提示:前顱底巨大佔位性病變,溴溝腦膜瘤。內科請神經外科張冬子主任會診,診斷為顱內佔位性病變,巨大溴溝腦膜瘤。張冬子心裡非常清楚,這種情況必須開顱手術切除,不手術可能導致患者嗅覺和視力等神經功能喪失,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從患者當時病情看,手術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但因腫瘤較大,手術難度風險相應增加。患者家裡經濟狀況較差,老馬下崗十幾年了,愛人靠做保潔打零工,兩個兒女都在上學。老馬是家裡唯一的支柱。這樣一種疾病對家庭無疑是最大打擊。張冬子親自與家屬進行了溝通,看著這個娃娃臉主任,家屬迎面第一句話“這麼大手術,你們能做嗎?”張主任堅定地說,“能,而且能做的很好,我會盡一切能力做到最好,包括術中和術後。也會盡一切可能節省費用,減輕家裡經濟負擔。”經過2小時的溝通和細心周到的術前檢查,家屬已經非常信任。手術那天,老馬的愛人拉著張冬子的手,“我把孩子他爸就交給你了!”張冬子說,老馬的愛人那雙充滿信任和期待的眼神,讓他始終不能忘懷。他當時想,一定要把這個病看好,不能讓這個家垮了。手術進行了6個小時,非常順利。術後張冬子在病房守候了3天3夜,直到患者一切正常,可以下地行走,他才放下心。出院後,冬子也和老馬一家成了很好的朋友。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命懸一線艱難抉擇

臨床醫生常常面臨選擇,特別是病情複雜的患者,醫生的一念之間的堅持,也許就是另一種結局。

44歲的賀師傅是一名長途車駕駛員。半年前,有一天突然暈倒,意識不清,1小時後被120救護車緊急送到大興醫院ICU。入院後半小時呼吸停止,緊急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做了相關檢查後,診斷為“急性肺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動脈瘤破裂”。對於神經外科醫生來說,這種情況最棘手。既需要溶栓抗凝,又需要止血控制出血,這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治療方向,怎麼辦?一般情況下,採取中性治療最穩妥。但是患者生命體徵不平穩,無自主呼吸,不想辦法往前走一步,患者可能就沒有了生還的希望。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看著和自己歲數差不多大的患者,張冬子決定,和ICU、介入科共同合作,冒險往前走一步,先解決肺栓塞問題。先由介入科給予局部介入溶栓,治療肺栓塞。當然,如果控制不好,局部溶栓抗凝治療,可能會帶來顱內大量出血。在他的堅持和反覆溝通下,得到了家屬的理解和支持。萬幸的是,經過溶栓抗凝治療,顱內出血沒有進一步增加。第一步成功了!患者2天后慢慢恢復了自主呼吸,意識進一步好轉,顱內的出血漸漸吸收。10天后,撤出呼吸機,患者意識清楚,全腦血管造影提示,前交通動脈瘤。再次給予介入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即局麻下經大腿根部穿刺,將微導管穿進患者肢體和軀幹送入腦動脈瘤內,在熒光屏監視下,通過微導管送入微彈簧圈,將血管瘤栓塞。消除這顆“顱內炸彈”。術後造影顯示,患者血管瘤消失,無異常反應。那段時間,他幾乎吃住在醫院,密切關注賀師傅的各種數據指標。出院後,老賀生活完全自理,幾乎沒有留下後遺症,開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家屬感謝萬分,送來了錦旗表示感謝。因為對冬子的這份信任,對大興的這份信賴,後來,老賀的母親生病也到大興醫院來就診。

筆者問到,當時冒險做這個決定,是怎麼想的?張冬子說,失敗了,可能會被誤解,甚至陷入糾紛。但是,醫者的良心,讓他放不下。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作最大的努力。”這是父親對他的教誨,也是在唐都醫院進修學習時,從腦科醫院高國棟院長身上傳承的醫者大愛精神。事後高興之餘,他仍心有餘悸。但是挽救了一條生命,成就了一個家庭,他不後悔。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看一個患者交一個朋友

醫生的時間不屬於自己,也不屬於家庭,這是很多醫務人員的常態。張冬子也不例外。碰到危重患者,為了觀察病情,他基本上吃住在醫院,一個星期只回家2次,週末節假日堅持查房。11歲的兒子總是見不到他,一直以為他在外地工作。去年7月,他的母親躺在手術檯上,作為唯一的兒子他卻站在自己的手術檯上給其他病人做手術。他把這份對母親的愧疚只能默默藏在在心底。

筆者看到他給一位患者寫的加速康復治療的個體化方案:早晨6:30起床,洗漱,口服藥物:硝苯地平緩釋片1片,葉酸片2片,早餐,語言鍛鍊(和患者交流)。7:00-8:00起坐,被動鍛鍊,床頭抬高45度,搬動頭部屈頸活動30次,癱瘓肢體屈伸活動40次,小關節活動40次,中風後遺症推拿……從早晨6:30起床到晚上22:00睡眠,15個時間段,包括飲食時間、藥物治療、語言鍛鍊、康復鍛鍊、霧化治療等等,甚至連語言鍛鍊的方式方法都寫的很詳盡,如與患者交流、聽廣播、念新聞等。他把耐心和細心都給了患者。“看一個患者,交一個朋友”,這就是他和患者之間的那份真摯感情。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救死扶傷,無愧我心。”這是張冬子給自己的警言。他說,神經外科手術是刀尖上的舞者。在這片醫學禁地上,他將不懈追求,永不停止。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在西安大興醫院,有一群像張冬子這樣勇於拼搏、開拓創新的中青年優秀學科帶頭人。院長賀建軍教授說:“從2018年開始,醫院先後從省內外知名三甲醫院,引進學科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骨幹90餘名,其中有原軍大培養工作背景佔三分之二,地方三甲成長背景佔三分之一。從目前的影響力來看,醫院採取引進人才換血、特聘專家輸血、自我培養造血的人才培養戰略是正確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是醫院發展的希望。我們今後將搭建更好的平臺,創造更多、更有利的條件,讓他們更好的為百姓健康服務。”(文/通訊員 梁紅娟 圖/本報記者 阮班慧)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张冬子:一心向医 无愧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