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朋友家的宝宝3岁了,但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暖男,无论是对于不熟悉的生人还是熟悉的小伙伴都表现的很温暖,更公认的"好人缘"、"情商高"。听到周围人的称赞,朋友觉得特别骄傲。原来宝宝现在的好表现来源于朋友对于孩子同理心敏感期的关注,并且采用了正确的处理办法,让宝宝变得温暖也更加自信。

在朋友某一次出差回来后,宝宝跑上去去从妈妈手里拿过包包,说"妈妈你是不是很累,我帮你倒水把!",朋友很高兴。随后的几天,每当朋友自己一人的时候,宝宝都会跑过来说"妈妈,我陪着你吧。"朋友对于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非常的差异,以前宝宝可是从来不会这样的,于是上网查询了相关的资料,原来这是宝宝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这是一个值得家长非常重视的时期。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显然,朋友的处理方式是有效的,孩子顺利的养成了富有同理心的习惯,同时,有没有表现的过于早熟,不得不说家长的干预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处于同理心敏感期的行为表现。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孩子同理心敏感期的表现。

1.对于父母的行为更加的关注。

孩子对于父母的一言一行非常的关注,有时候是刻意的模仿,有时候是单纯的观察,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体会父母的行为意义。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2.情绪上更加敏感。

在情绪上表现的非常敏感,对于周围人的情绪变化能够很好的察觉到。

3.对于帮助别人有很大的热情。

表现的非常的愿意帮助别人,当看到父母在做一件事时,会想要参与其中。在语言上会表现出更多的关心。

在国外相关的研究中表明,孩子从小就富有同理心,在其成年后更加容易获得成功。其实不仅仅是在孩子成年后,对于孩子本身的好处任何时候是非常明显的。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孩子富有同理心的好处。

1.更容易融入新环境。

当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时,同理心可以让孩子迅速的融于环境之中。可以很好的处理与新环境的关系,对于新面对的同伴也能表现的毫无压力。

2.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有同理心的孩子是非常受欢迎的,更加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而这部分帮助对于孩子完成一件事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3.性格更加外向开朗。

孩子的性格会很开朗,乐于与人打交道。通过对于其他人的情绪的理解更加能够收获可贵的友谊。同时外向的性格也更加收获快乐,很少有不良情绪堆积。

4.表达能力更优秀。

同理心会让孩子更能从他人的方面进行思考,在表达上也更加能够吸引人,得到积极的反馈,孩子也就会更加乐于表达,所以孩子的表达能力也会表现得非常突出。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那么家长针对孩子所处的同理心敏感期,应该这样正确的看待和积极地应对呢?

家长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1.引导孩子体验其他人的心理感受。

可以通过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方式,选择一些讲述同理心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有这方面的意识。也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方式,模拟相关的情景,引导孩子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说角色互换,这样孩子在情境之中,自然就能够体会到立场不同,所想的也会有不同。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2.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有波动的时候,引导孩子除了哭闹之外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说进行表达。将自己感到不开心的部分讲出来,这样更容易完成情绪的梳理和掌控。比如说,孩子的衣服弄脏了,孩子大哭起来,家长可以安抚情绪后,告诉孩子其实也可以这样表达,比如"我的衣服弄脏了,我很难过,妈妈,你可以帮助我把衣服弄干净吗?"这样问题既能被解决,与家长的沟通也是有效的。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3.父母首先用同理心来对待孩子。

在父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学会用同理心来对待孩子。从孩子的立场上进行思考,考虑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情感需要。而不是站在大人的高度上,对于孩子居高临下的操纵。

不过,虽然同理心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家长需要多加注意的是,掌握正确的侧重点,不要将孩子带入同理心的误区,这其中自然有部分内容是需要家长认真揣度的。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家长在孩子同理心敏感期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1.不过分渲染父母的辛苦。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有同理心,会过分的诉说自己的辛苦,这对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一部分压力。孩子也有一定的焦虑情绪,会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希望自己做的非常好,这种过于早熟的表现,是对于本应属于孩子时期的简单快乐的破坏。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2.不过分强调家庭环境的寒酸。

有些父母希望通过对于孩子的"穷养"让孩子对于父母、家庭更加有同理心。但是这种方式对于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来说,会让孩子更加放不下、舍不得,不愿意分享,更不利于同理心的养成。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3.不过分强调父母的期待。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甚至是自己没有表现的很好的部分,也要求孩子做的非常好。比如说自己都不具备同理心,却要求孩子具有同理心。并且当期待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会指责孩子做的不够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承受的。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不可置否的是,对于孩子同理心的培养,可以让孩子更温暖,表现出高情商,同时有同理心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充盈,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情绪表达,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问题,让孩子在交际中更加能够游刃有余。活的像太阳一样本身就很耀眼,同时又能为周围带来温暖和光亮。

“妈妈,我陪着你”,孩子到了“同理心敏感期”,该如何应对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