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我們觸摸革命老區的歷史脈搏(二)

國防時報赴巴中尋訪健在失散老紅軍側記(二)

兩山鳥鳴啼不住,軍車已越幾重山。

清晨的薄霧未消,我們來到坐落於兩山之麓、三面臨水一面靠山的毛浴鎮。

在此,懸崖堤壩處,散落的紅色石刻隨處可見。明清風格的川鬥黛瓦平房和石板街,家家戶戶簷下都掛著一盞紅燈籠和一面面“紅四方面軍”的旗幟。走在小鎮的石板小道上,穿過時空隧道,彷彿又看到那些身著灰布衣褲、頭戴八角帽的紅軍將士……

巴山,我們觸摸革命老區的歷史脈搏(二)

▲毛浴古鎮

翻過起伏環繞的山路,越過叢林疊翠的巴山峻嶺,我們來到位於毛浴鎮浴江村的一處古樸老房,門前一株茂盛的梨花樹使幽靜的庭院充滿了春的韻味。順著青石路走進老房,正在灶火旁取暖的耄耋老人就是楊茂德。97歲的他,說起當年的故事激動萬分,反覆絮叨:“我那時候還小,參加了紅軍兒童團,在紅軍隊伍休息時,給紅軍戰士送水、打扇,配合紅軍作戰,做好各種後勤保障工作……”

巴山,我們觸摸革命老區的歷史脈搏(二)

▲97歲的失散老紅軍楊茂德

告別楊茂德老人,我們直趨通江縣王坪村,當年紅四方面軍總醫院所在地。如今,這裡已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2萬多名紅軍將士在此長眠。

風雨八十餘載,坐落於通江縣沙溪鎮王坪村山腰之上的紅軍烈士陵園見證著老區人民不變的紅軍情懷。

巴山,我們觸摸革命老區的歷史脈搏(二)

▲王坪紅軍烈士陵園

讀史我們可知,1932年12月21日,紅軍抵達通江縣東北角泥溪場。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形勢發展和戰爭需要,決定以總指揮部野戰醫院和紅10師醫院為基礎,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總醫院,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由此誕生。1934年1月,紅四方面軍總醫院遷駐王坪村,而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現為中國最大、最早的大型紅軍烈士陵園。

走過鐵血丹心廣場,穿過莊嚴高大的牌坊,從千秋大道拾級而上,陵園之中,紅色的烈士紀念墓碑傲然挺立。這是1934年安葬紅軍烈士時立的,墓碑後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墓冢。

巴山,我們觸摸革命老區的歷史脈搏(二)

▲紅軍烈士紀念墓碑

“這裡戰事極為慘烈,先後經歷了上百場戰鬥。”尋訪時,附近一位大爺說,巴中當時總人口約120萬,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的就達12萬人。到新中國成立,參軍的巴中兒女僅倖存萬餘人。

“萬源那邊打仗時,傷員不計其數。”大爺根據父親的回憶說,因為戰事緊,傷員源源不斷地被送往這個醫院。“擔架隊員們把螢火蟲收集起來,放在隊員背上,藉著微弱燈光,在崎嶇山路中趁著黑夜把傷員轉運過來。紅軍當年還用熨斗燙傷口,這是為了結痂。”大爺說,由於當時條件惡劣、醫藥及器械缺乏,不少從戰場上轉運下來的傷員得不到及時有效救治而壯烈犧牲,因而有7800餘名紅軍烈士遺骸被安葬在一個集墓之中。

為了紀念這些死難的紅軍英烈,1934年7月,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在王坪村修建烈士墓,並立碑紀念。

然而,這個當年由紅軍自己設計、打造的墓碑曾險被破壞。

1935年2月底,紅四方面軍奉命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的戰略需要,撤離川陝革命根據地,西渡嘉陵江,開始戰略大轉移。這年秋,當地惡霸地主王篤芝隨國民黨清鄉委員會,對王坪一帶瘋狂反撲,破壞烈士陵園。幸有鄉親們聞訊冒死保護墓碑,他們偷偷把墓碑抬到田坎上,挖了2米多深的坑,把它埋在了囤水田裡。儘管還鄉團對村民嚴刑拷打,但他們始終沒說出墓碑下落。新中國成立後,紅軍老戰士到王坪烈士陵園弔唁戰友,提及曾有一塊墓碑高高聳立,鄉親們便帶著紅軍老戰士找到了墓碑。於是,這塊凝結萬千將士鮮血的紅軍烈士紀念碑,重見天日。

再往上拾梯而行,便是無名墓碑群。

在這裡,讓我們一行震撼不已的情景躍然眼目。只見漫山遍野,目光所及,一大片鐫刻著紅星的墓碑佈滿山崗,陽光下星光燦爛,映照著蒼茫青山。

巴山,我們觸摸革命老區的歷史脈搏(二)

▲紅軍無名墓碑群

這裡安葬著17225名烈士的遺骸,是2012年從通江縣地域偏僻的23個鄉鎮50處紅軍烈士墓區遷葬而來。每人立碑一座,墓碑通體潔白,不著一字,唯有碑身正面中央刻有一顆紅五星,象徵著紅軍烈士對革命無限忠誠的高潔品質。加上集中安葬的,整個墓園共安葬了紅軍烈士25048名。25048個戰友在這裡重逢,25048個忠魂在這裡安息。哀婉的《鮮花曲》和《思念曲》輕柔響起,漫過記者的心田,化作經久不息的感動。

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英名垂千古。

我們繼續緩步登上高臺,只見一座豐碑高聳,刺破青天,碑上與浮雕疊加在一起的“川陝忠魂”四個大字,再一次撞擊記者心胸。豐碑後是一面綿長的英烈紀念牆,刻滿了烈士的名字。記者在牆上看到了這樣的名字:二娃子、三娃子、王狗娃子、白二娃子……而更多的烈士是馬革裹屍、青山埋骨,卻沒有留下姓名。

參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和紅四方面軍總醫院(即301醫院的前身),當年紅軍戰士流血犧牲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從這裡,有多少痊癒的戰士重返戰場,又有多少父親的兒子、兒子的父親長眠在山崗,那是一個個年輕而又鮮活的生命,如今已化作一顆顆紅星,像滿山火紅的杜鵑花。

巴山,我們觸摸革命老區的歷史脈搏(二)

▲紅軍烈士紀念雕像:忠誠

步下石梯,再次回眸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我們有感得《念奴嬌:謁川陝紅軍烈士陵園》詞一首——

王坪高處,恨黃土,埋我忠魂血肉。欲借長纓縛罪魁,拜祭青春宏夙。料想當初,少年心事,擬把江山贖。今終盛世,撫碑指與君讀!

莫提戰火紛飛,當年兵事,都作胸中鬱。應道河山皆是畫,堪慰英靈前矚。新築碑林,葺修坊閣,滿院庭臺綠。更回眸處,一輪紅日相簇!

時光流逝,歲月易老,王坪山仍在蒼茫的時空下靜默。在這裡,仍拂不去金戈鐵馬、崢嶸歲月的歷史氣息。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的身影,仍在時空裡閃爍……【未完待續】

記者:唐雪元、李 超、呂佳俊

攝影/攝像:李 超、呂佳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