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宽厚,德高望重,翻篇吧!社会啊,请不要过度包装父母的好!

我是解忧公主,帮你解读难题,解除忧虑。点击关注,持续分享情感干货。

父母的“作”,是全天下最糟心的“作”,是儿女们最痛苦的“作”。因为血缘,大家成了一家人,可除去这层血缘,有多少人能配得上“父母”这个称呼?

苏大强是电视剧《都挺好》中的一个角色,他的自私自利、为所欲为、矫情无能,还有变着花样的作死技法,给原本还好的儿女婚姻造成了多大的麻烦,令人心痛。我们恨其无赖,痛心儿女,可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

善良宽厚,德高望重,翻篇吧!社会啊,请不要过度包装父母的好!

的确,每个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孩子,可一旦孩子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做父母的就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抚养成人,但有一点需要矫正,孩子不是用来还债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消费的。

苏大强式的父母,只知道捂紧自己的钱袋子,开口闭口让儿女还钱,三室两厅200平的孝敬,还想娶个小保姆过日子——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在家里可怜兮兮,在外面随心所欲,开口闭口就用儿女“架不住、扛不住”的孝心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该做主的事情不管不问、装聋作哑,该省心的时候一点都不省心,这样的父母谁能招架得住?这样父母还是我们眼里善良淳朴的父母吗?

善良宽厚,德高望重,翻篇吧!社会啊,请不要过度包装父母的好!

德高望重,宅心仁厚,淳朴善良,是非明辨,快翻篇吧!

孝顺没有什么不对,可愚忠愚孝就是纵容和庇护,一个缺少善良、只知道“作”的父母,无异于是儿女的灾难。不管他们的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在他们眼里,99%的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钱多就是孝敬,钱少就是不孝,钱多就亲,钱少就远,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每个家庭,哪一家不是这个样子,哪一家不是假装和睦?可恶的是,整个社会还在闭着眼睛说瞎话,杜撰出无数感激涕零的故事来激励人、启迪人、刺激人,孝敬成了无条件、无约束、无节制的避难所。

还记得一个惊悚的故事,说母亲为了让孩子们养活自己,就说谁孝敬得好,谁的孝心大,她大箱子里的财产就归谁,孩子们争先恐后孝敬,最后打开箱子,里面竟然是老母亲的乳汁——奶水干枯后结下的血块。看来,当这个女人无法用自己的德行说服孩子的时候,就只能用圈套设计了,这个故事代代相传,流传甚广,上一代都在欺骗下一代,下一代都被上一代所欺骗,套路骗、道德骗,远胜于现在的传销,如果是这样,这个社会有多可怕?

当父母是一门学问,值得一辈子去学习,可遗憾的是,不管是学校和社会都没有一门父母学的教科书,全社会都在一味强调孩子学习,却从来没有人强调父母学习,当孩子悄无声息来到这个世界时,除了供他们吃饭、穿衣、上学、花钱以外,做父母的还懵懵懂懂、一无所知,直到两鬓斑白、青春不在,才发现自己不如孩子。不学习,谈何成长;不学习,谈何长大,所以做父母的一旦退去“父母”这个职位,每个人就是一个普通人。

抢座位、碰瓷、商场偷东西、广场占地盘、公交车上抢方向盘,还有理财、保健、养生、坐享其成的骗局与陷阱,请问哪一个不是我们的父母?一位呼和浩特的九旬老汉常年坐在大学门口的石凳上,手执拐杖,目光游离,看见漂亮女生,就用拐杖敲打女学生的臀部,谁也拿这个流氓没办法,倚老卖老,社会底线在这些老人面前被践踏的体无完肤,而他们哪一个不是孩子的父母,不是我们自己的家长?为老不尊、为老不善,这样老人绝不在少数,他们就像染缸,到处污染着良好的社会风尚,亵渎着下一代的真诚、善良、淳朴、信任以及是非分明的道德底线。

善良宽厚,德高望重,翻篇吧!社会啊,请不要过度包装父母的好!

当父母老了的时候,我们尊称他们为老人,我们就给他们贴上了一种标签:德高望重、宅心仁厚、善良仁慈、是非分明,我们往往被幻想和假象所蒙蔽,不愿意睁开眼睛看一看他们的真面目,不愿意给自己的父母贴上另外一种标签,我们认为“坏人都是别人家的父母”,即便全世界的老人都是坏人,自己的父母一定除外!

普通人就有着普通人的弱点,有着人性的恶毒和仇恨,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无视人性,并处处冠以道德评价,这个社会只能是睁着眼说瞎话,长此以往,真正的善良就消失殆尽了,剩下的只能是一代又一代的欺骗、敲诈、蒙蔽,还有一句“我们真傻”。

我是解忧公主,喜欢我就关注我!点赞评论互动,转发有礼。

解忧杂货店为您恋爱、婚姻、职场、个人成长烦恼提供最接地气最靠谱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