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豆:沈阳是座艺术之城

黄豆豆:沈阳是座艺术之城

黄豆豆简介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唱团团长。先后入选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月9日、10日,由辽宁歌剧院与上海音乐学院联合打造“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的东北巡演,在大钻石上演最后两场。著名舞蹈家黄豆豆作为特邀嘉宾表演了《东去西来》中的第二个作品《镜·界》,这也是他以舞者的身份第一次来登上沈阳的舞台,沈阳的观众也有幸近距离欣赏到“世界级”舞者的风采。

黄豆豆是中国最知名的舞蹈家之一。很多年轻的观众认识他,是因为他经常出现在《舞出我人生》《中国好舞蹈》《与星共舞》等舞蹈类综艺节目中担任评委或导师,对于年纪稍长的一些观众来说,一直对他在1995年央视春晚上一鸣惊人的《醉鼓》,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接旗仪式上的舞蹈《中国功夫》等作品印象深刻。而在外国观众心中,他是“中国文化的使者”。1997年,黄豆豆作为我国第一位应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特邀嘉宾的中国舞演员,表演代表作《秦俑魂》轰动国际舞坛,2005-2009年,黄豆豆还多次受到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邀请,担任舞蹈编导和首席独舞……

沈阳是一座音乐和舞蹈艺术的重镇

9日下午,记者走进《东去西来》演员休息室,见到刚从彩排现场赶回来的黄豆豆,还没来得及寒暄,他就说道:“来吧,我们开始采访吧!采访结束后我再休息。”坐定后,只见他额头和两鬓上的汗珠,从发丝间穿过,一直流到脸颊上,被室内的灯光映得一闪一闪的。

其实来沈阳之前,黄豆豆多少有些焦虑,因为留给他和辽宁歌剧院的四位演奏家的合排时间只有一天,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我8日早上到辽宁歌剧院排练场练完功后,开始和大家合乐,仅用了2个多小时,我们就有了相互间的默契和信任。”黄豆豆将之归结为合作伙伴的给力,“他们准备得非常到位,而且经验丰富。”黄豆豆说,由于是现场伴奏,自己跳舞时会根据现场的演奏情况做即兴的处理,“这些细微的变化,辽宁歌剧院的同仁们都捕捉到了,我们通过动作和眼神的交流,把作品更好地呈现了出来,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沈阳这座城市在黄豆豆心里,不仅是音乐和舞蹈艺术的重镇,更是一座艺术之城,“这里有辽宁歌剧院、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这样知名的院团,还有沈阳音乐学院以及很多设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这里是出人才、出作品的摇篮。”

每一刻都是“高光时刻”

《镜·界》是一部紧密结合弦乐、舞蹈和影像的跨界作品,由黄豆豆编舞。作品从镜中影像获得灵感,展现文化认同过程中不迷失自我、获得文化自信的主题。区别于很多舞蹈作品,舞者跟着伴奏跳舞。《镜·界》以纯现场的形式呈现,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现场感。舞台中央,特别设计了一个虚实并置的剧场空间,借助数字媒体的记录性,以及全息影像的即时性和沉浸感,加上艺术加工,黄豆豆在演出现场与两年半前的自己一同起舞。每次跳起《镜·界》,对黄豆豆都是一种挑战。他需要对自己的身形、状态严格把控,必须保持和两年半前一模一样,这样在舞台上,他才能与另一个自己“合二为一”。

“既热情丰满富有想象力,又挥洒自如,轻盈大度,有灵活的内在韵律感又富有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两天的演出中,黄豆豆的“分身术”牢牢地吸引了沈阳观众的视线。市民万瑶说,“不敢眨眼睛,生怕错过精彩瞬间。”还有观众说道,“舞台上,有黄豆豆在的每一刻,都是高光时刻。”

学习舞蹈要从传统文化精髓里提取养分

作为中国最好的男舞者之一,黄豆豆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因为他的先天条件并不突出。“小个子”一度成为他舞蹈生涯的绊脚石。他考上海舞蹈学校,每次班级排集体舞,他都跳得特别努力,却只能站在第一排最边上的位置。那时候起,黄豆豆就把跳独舞,站在舞台中间当成了自己的目标。他还用一张纸把当时重要的舞蹈比赛都列出来,告诉自己,要在30岁前拿遍所有奖项,结果他21岁就拿完了。

对于现在的黄豆豆来讲,他更想做的是传播中国舞蹈艺术的魅力。所以,他不仅在剧院等着观众来,还走出剧院举行讲座、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把舞台和观众的距离打破,用真诚、面对面的沟通,让受众更直观更全面地感受舞蹈。他参与各类电视节目,也缘于这样的初衷——“为普通观众了解舞蹈、欣赏舞蹈提供了更为平民化的渠道”。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王秒/文 李浩/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