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塘水质好不长蓝藻,是怎么做到的?

水产日记


水产养殖中鱼塘出现蓝藻确实是一件要人头痛的事情,如处理不好会经常反复,严重影响到鱼的生长及日常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养殖水体不长蓝藻呢?其实您在提问时已有答案,那就是养好水质!对此踏火给您如下建议:

1、对于之前经常出现蓝藻的鱼塘,可在空塘期间先将鱼塘水排干,彻底地清塘、晒塘,尽量将塘底过多的底泥清除一部分,以减少之后水体中的有机质含量。

养鱼前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亩用量为75公斤左右,消毒方法可先将塘加水15公分左右再下石灰,等石灰化开后再洒均匀。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洒完之后可用农用的悬耕机将塘底的底泥翻一两遍,其目的是让石灰与底泥充分结合,更有利于底泥中的有机质分解。


2、养殖早期一定要培养好水的藻相,在早期通常水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褐色为主(其中包含茶褐色、红褐色、姜黄色等),另一类为绿色水(如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等)。在这两类水质中,前者的水体中含鱼类易消化吸收的浮游生物较多,适合鱼类生长。其水体中的藻类以隐藻和硅藻为主,;而后者的藻群则以绿球藻、微曩藻等为主,所以水色呈现绿色,易产生蓝藻。根据这一原理,可在早期培水时有选择性地接种一些藻种。

3、日常投喂和换水,平时一定要注意及时换水,保证水质的活度,使藻类生长及便换平衡;,同时做到合理投喂,对于鱼吃剩下的残饵要及时捞出来以免坏水,这一点很关键。

4、适时改底,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水体和鱼塘底部的有机质会积累较多,这时需定期用药物来改善底质才行,否则蓝、绿藻很易爆发起来,最后水体中出现蓝藻。

5、可适当放养殖一些滤食性鱼如鲢鱼,让其滤食一部分水体中的藻类,以保持水质的清爽,减少蓝藻爆发的机率。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希望对您有帮助!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的经验分享正在进行中....... 敬请您关注踏火道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搞水产养殖,水质决定养殖的效果和产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生产中到养殖中后期,特别是到了夏季,很多养殖户的池塘、水库均出现水体过肥、滋生蓝藻的现象,导致鱼儿发病甚至死亡。这种情况下养殖户采取换水,泼洒杀藻的药物后略有缓解,但几天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搞得养殖户非常苦恼!

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随着养殖时间增长,养殖水体中残饵、排泄物、分泌物增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就会出现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超标,滋生蓝藻等有害藻。实践证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才开始处理,虽用了很多调水解毒的药物,但收效甚微就采取大量换水,然而换水代价较高不说,很多也没有那么好的水源条件。

根据笔者多年的养殖经验,和一些养殖户实践的情况,采用微生物调水可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没有蓝藻滋生。使用的微生物菌主要就是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调节处理,属生态防治方法,安全无毒副作用,并且养殖户完全可以有家里自行培育这些微生物菌,所以处理成本也非常低。

但使用这些微生物菌,需要注意这几点,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是在养殖初期就应使用,而不是水质已经恶化才用就不易体现出明显效果;

二是几种菌配合使用,具体调水方案为每个月养殖水面泼洒2-3次光合细菌、2-3次芽孢杆菌,使用时早上太阳出来泼洒光合细菌,午后泼洒芽孢杆菌;每月泼洒1-2次乳酸杆菌,同时常采用其拌料投喂;

三是泼洒使用前后三天不要使用消毒、杀菌、杀虫剂,否则将大大影响使用效果。

头条号/水产日记,微信公众号dzyz168,分享交流微生物菌的培育与使用!


水产日记


水质的好坏是通过水体所含物质表现出来的,其中包括了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特别是藻类,因不同的藻类会呈现不同颜色,也被视作为水质好坏的指示物。

水体中的藻类一般是由水源带进,继而再扩大繁殖而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施了肥,水中就有藻类,就会肥起来的原因。

池塘水体很适合蓝藻等藻类生存,这也是蓝藻总是出现的原因。

这也就表明,要完全杜绝池塘中的蓝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控制其数量。

要控制蓝藻数量,最好就是限制它的生长条件。比如:

1、冬季清理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漂白粉彻底清塘。

2、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3、科学肥水,不要过度投肥。

4、使用微生态制剂(如EM菌)。

池塘环境很特殊,它里面的投入品很多,造成水域环境复杂,有机质容易积累,导致很多有害藻类、寄生虫、细菌等滋生。要想水质好,就要在各个养殖环节上多做优化,比如科学投饵、科学肥水等,尽量减少有害投入物,增加有益物质,维持池塘生态动态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