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京剧“以字就腔”“以腔就字”“以字变腔”“因字生腔”

传统京剧有一种最常见的按腔方法:那就是“以字就腔”,后来随着戏曲的改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字音在唱腔中的重要性,逐渐结合音韵学的一些规律,形成了后来个名家常用的“以腔就字”还有“以字变腔”“因字生腔”等按腔方法。

那么我们就说说这几种按腔方式的具体情况。“以字就腔”。即:唱腔曲调不变, 用变化字的方法, 以新字来服从腔,但字的正倒并不管,唱腔什么曲调字按进去完事,这样的按腔方式,多见于传统老戏,好处是省事,坏处是经常违背字音的规律,很多随便按进去的字其实是倒字。

浅说京剧“以字就腔”“以腔就字”“以字变腔”“因字生腔”

京剧《二进宫》

程砚秋留有一个讲解《二进宫》唱腔的录音,就重点谈过这方面的情况。录音里程先生强调解释了,字音按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字音应该符合音韵学四声的发声规范,在京剧里必须符合“湖广音中州韵”的用字行腔规则。

由于程砚秋、言菊朋、梅兰芳等艺术大师,看到了老腔里存在的这些弊端,所以,他们的唱腔都在行腔按字的规范性上做了非常大的改革。自谭鑫培、余叔岩以后的艺术家,对传统老戏的唱腔唱词进行了修正完善补充,很多唱腔中的音韵倒字被他们重新进行按字改腔,成为新的唱法唱腔。

他们用的方法叫做:“以腔就字”和“以字变腔”“因字生腔” 即:字不发生变化, 用变腔的方法按腔, 当然这些变化的腔,必须符合“湖广音中州韵”的规范,为了不至于腔调太奇怪,或者为了腔的优美和地域的某种习惯性,少数的还可以用京音来做补充弥补。以新腔来服从字(当然这种变腔并不改变腔的主要结构),

那么“以字变腔”“因字生腔”是什么呢,就是字不变,但是用“四声”的规范把这个字正过来,形成新腔新曲,这个程砚秋比较常用。

浅说京剧“以字就腔”“以腔就字”“以字变腔”“因字生腔”

京剧大师程砚秋俞振飞

京剧发展到了“四大名旦”时代,剧本唱词开始有文人接手编撰和撰写,那么京剧剧本和唱词的文学性也就有飞跃性的提高,艺人们也对唱词的倒字问题非常的关注,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他们对传统戏和新编戏的字音都比较重视,唱腔中的倒字问题大幅度减少,唱腔质量也明显提高,产生了很多优美动听的传世佳曲,脍炙人口的唱腔唱段。

这其中程砚秋对唱腔唱词的改革力度最大,他的唱腔也最讲究。程派的传统戏其实改动的字并不是很多,词也多半是老词,只是他把那些过去老艺人按腔中唱倒了的字,用“湖广音中州韵”的规范重新整理纠正过来,词还是那个词,但听起来新颖别致。

关于程腔的新旧问题,有一次程先生接受采访说:“人们说我的腔如何的新,实际我的腔全部是老腔化来的”。但是,他对腔进行没进行创新改革呢?这个毋庸置疑,他是在传统唱腔的基础上的改革,是纠正弊端科学严谨的,把京剧唱腔的按字行腔,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做出了榜样。

他在谈《二进宫》那段二黄慢板头一句“天地泰日月光秋高气爽”就非常详细的讲解了,他对老戏唱腔按字的改革原因,以及他的行腔按字的方法和原则,他说:“若是按照原来二黄原板的老腔,无论字音或高或低什么样子,把唱腔按进去就完事大吉了,但是,这样按腔就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这十个字里边出现了五个倒字,比如:“‘天、光、秋、高’这几个阴平字,是应该高唱的,在这里全部低唱了;而‘地’(去声)字,本来应该低唱的,在这里却将这个字唱高了。字音全部颠倒的情况,就使这句唱腔唱变成了‘田低泰日月广求搞气爽’。”

浅说京剧“以字就腔”“以腔就字”“以字变腔”“因字生腔”

程砚秋演《二进宫》

程先生说:“我小时候和我的师父学《二进宫》时,也是师父怎么教我怎么唱,腔调就是按照上一辈人传下来的学唱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因为老辈传下来大家好像都这样唱。后来逐渐接触字音学的一些知识,知道一些字的高低、四声,才觉得很多老戏唱腔的不合理之处,想尽量用正确的方法来改编它,使它更好的和语言结合。我发现这样改变过来的唱词唱腔,不仅字音正了,而且唱腔也更加顺畅优美好听了。”

程先生还总结道:“传统骨子老戏《二进宫》的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种唱腔,基本上是两种的按腔方法。传统方法是‘以字就腔’,也就是以字来服从腔。这样,腔就永远不会变化, 永远只有一个。新的一种方法(指自己的新腔)则是‘以腔就字’,也就是以腔服从字;由于字音的变化,腔就跟随着做必要的、适当的调整改变,因而根据不同的词句、不同的感情,在原来腔板的基础上,也就产生多种多样的腔调,使各种腔板都丰富、复杂起来。”

所以程先生并不承认他的腔是自己创新出来的,他只是按“四声”的发音规律,比较科学的按字行腔罢了,所以可以讲程派的唱腔应该是按照“湖广音中州韵”的字音规律,然后对唱腔进行调整,在没有倒字的情况下,对唱腔的音乐进行安排,“以腔就字”“以字变腔”“因字生腔”,这样讲我想比较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