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時代,人人皆可開店,人人都是電商

社交電商作為傳統微商轉型升級之後的經濟體,成為大家廣泛關注、選擇的主要消費形式之一。社交電商因其重視“社交”的基準,更是成為互聯網新經濟時代的主流。

2016年

是社交電商興起之年

2017年

也是小程序興起的興起之年

2018年

社交電商、小程序,都迎來了大爆發

社交電商時代,人人皆可開店,人人都是電商


小程序是基於微信衍生出來的“輕量型APP”,對用戶來說,不需要下載那麼多的APP,有需要在微信搜索就能使用,也不會受推送消息打擾;對商家來說,不需要耗費鉅額資金開發、維護,不管是對用戶還是商家都是雙贏的結果。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對小程序的印象還停留在微信小遊戲“跳一跳”上面,而社交電商正處在炙手可熱的位置,但很少有人能夠將這兩種形態連接在一起。

很多人認為社交電商不過就是微商換了一個名字,到頭來還是在微信上做生意。可是,社交電商不需要押錢、囤貨、發貨、售後,覺得又不是微商。

也有不少人覺得,社交電商的分享經濟,靠的還是熟人之間的互相推薦,做的是熟人生意,但社交電商的覆蓋範圍早已超過熟人這個小圈子。


社交電商時代,人人皆可開店,人人都是電商


什麼是社交電商?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中國社交電商大數據白皮書對社交電商的定義是這樣的:

是電子商務的一種衍生模式。基於人際關係網絡,藉助社交媒介(微博、微信等)傳播, 通過社交互動、用戶自生內容等手段來輔助商品購買,同時將關注、分享、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應用於交易過程之中。是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的融合,以信任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是新型電子商務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直白點說:“運用社交屬性開展電子商務交易。”


社交電商時代,人人皆可開店,人人都是電商


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會主動與用戶產生鏈接、互動、交流;是一種更積極地電商模式。

它的存在就是拉近商家與顧客之間的距離,雙方產生情感連接,雙方是一種彼此成全的角色。

社交電商與其他最大的不同點:消費者開始成為消費商

以往的消費形式單一,付錢→拿貨。

而社交電商贏得爆發式增長的優勢在於:如果你是商家,讓你聊著天就能做成一單生意;如果你是買家,你可以把你覺得不錯的商品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完成訂單後自己還能獲得產品的金額獎勵。這就是社交電商與其他最大的不同,也是它最大的魅力。

社交電商利用的就是通過人與人之間原本就有的社交關係,把用戶引流到社交電商平臺,成為社交電商平臺的用戶,然後經過裂變從而影響到更多的人。


社交電商時代,人人皆可開店,人人都是電商



社交電商發展的關鍵:社群運營!

從人、貨、場的角度來說,社交電商提供貨和場,而會員提供流量;

會員獲取的流量既是自己的流量又是社交電商平臺的流量;

平臺與會員一起服務及管理著流量,通過提供的各種各樣的商品,服務好這些用戶。

所以,社群就是為了更精細地服務這些用戶。

在互動的過程中發現並挖掘他們的需求並滿足他們,提供及時、有價值、實用性強的方法技能,這樣你的社交電商、社群事業才能有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