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你发微信,但你总是很忙”

“我想给你发微信,但你总是很忙”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老父亲因为一个月手机没有任何动静,跑到手机店修手机。

工作人员问手机出了什么问题?

他说:一个月了,一个孩子都没有给我打过电话,肯定是手机坏了。

经过工作人员检测后,告诉他手机没有坏,老人拿着手机默默地流下眼泪。

这个故事像一根锋利的针猛然刺了我一下。

从大学到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我和父母的联系都是,我每周定期给他们打电话,这也成了我的一个习惯。但是后来,工作越久,自己也变得愈发忙碌起来,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每天转个不停,而父母也在高速运转的同时被无意的甩开了。

渐渐地,从一向都是我给父母主动打电话,到突然来电提醒出现了父母的名字,才忽然发现,亲情被我以“忙”的理由搁置了太久。

和父母通话也由之前几十分钟的畅谈到几分钟的寒暄。在一次又一次的草草通话里,感觉自己像一支支随时被叩动的扳机,洞穿着对我们满怀思念的亲人。

“我想给你发微信,但你总是很忙”

前段时间坐地铁,无意间听到了对面一个中年女人和一位老人攀谈。

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可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应该差不多有七十多岁的样子吧。

中年女子和他慢条斯理地聊着天。

“大哥,你岁数这么大了怎么还坐地铁呀?人太挤了,不安全!”

“我是去医院例行体检,想着也没多远,就盘算着自己坐地铁去吧”

“儿女没有陪你吗?”

“他们工作都很忙,也不想麻烦他们,我这身子骨,还能走几步路呢,唉。”

“也真是,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太忙,忙起来连家里都顾不上了,唉……”

接着,他们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我知道,对于这些,或许我只是个局外人,无法清楚地知道老人的复杂心境,但最后他那轻微的叹息声却久久地在我的耳膜里回荡,让我感到疼痛不已。

是真的很忙吗?我不禁陷入了思索中。

“我准备去上班了,先挂了啊。”

“我还在路上,回头再打给你。”

“我在外面吃饭,下次再说啊!”

......

这些看似十分合理的理由,其实就是伪装了的利箭,射向被孤独包围了的父母。我们嘴中轻描淡写的“我很忙”,传递到父母耳边的却是冰冷的“你走开”。其实,我们可以很忙,但是对父母可以尽量有空。

“我想给你发微信,但你总是很忙”

中秋节那天,我在微信上收到林子发来的一个祝福。

看的出来,这是他精心为我撰写的专属祝福,而不是狂轰乱炸式的群发祝福。心中陡然升起一丝欣喜和激动。

但这时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他,想着不如下班后趁着这个机会给他回个电话,好好叙旧寒暄一番。

于是,回复林子的消息就被无休止的加班搁置了。

下班后,接踵而至的忙碌又开始了:“订餐馆”、“买月饼”、“选礼品”等一系列琐碎的事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涌向我,而给林子打电话的事情却早已被淹没的无影无踪。

当我第二天忽然晃过神来时,一股内疚感却在我的心中肆虐。

我赶紧拨通了林子的电话,解释了昨天的情况,虽然林子嘴上连连说着“没事”,但我心里仍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很惭愧,朋友的主动热络,却被我的忙碌搪塞。

想起某次聚会,有个同学吐槽到:“现在,大家都很忙!当大多数的友谊沦为“点赞之交”时,我们还能够聚在这里,是一场多么大的缘分啊!”

的确,随着微信等社交工具的盛行,“点赞”与“被点赞”俨然成了当下很多人维系友谊的一种方式。很多人也都变成了“点赞专业户”,只要在朋友圈里看到熟人的动态,他们的手指就会如闪电般划过屏幕,动作娴熟,手法精准。

一个大大的“赞”恰如其分地点在了朋友们的心坎。然而,一项新的罪名也横空出世——“不回微信却给别人点赞”。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忘记给朋友回复消息,你说你很忙,但你却有时间刷朋友圈,给别人点赞;你没时间找朋友小聚,你说你很忙,但你却可以和网络世界里的战友厮杀一整天;你忘记在节日里给朋友送祝福,你说你很忙,但你却可以给陌生的客户嘘寒问暖,忘却曾经说过的情谊大过天。

有人说:朋友的疏离,从渐渐无话可说开始。

从无话不谈到无话不说,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是,殊不知,有时候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我们总会以“我很忙”为由婉拒对方,让对方原本想说的话如鲠在喉。

木心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无可奈何了。

很多时候也是这样,不是我们不想去经营友情,而是一旦我们被“我很忙,你走开”这样的潜台词给击中时,就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当“关心”变成了一种“打扰”,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都会因此而变得陌生。

我们可以很忙,但对重要的人却真的可以尽量有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