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流浪大師最多不過是為“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古詩做個註腳而已,你怎麼看?

電影基本法


沈巍是拾荒漢,不是書生。謝謝。如果不是沈巍唸了大學,先做了一個書生,為什麼他會進上海審計局做了一名正式職員?正是因為他做了書生,有了這個身份,才能獲得一份讓別人羨慕的穩定工作。而之後,即使沈巍行為極端,他也沒有失去他的好工作,他僅僅是病退而已,不用上一天班,還可以領2000多元工資。等他達到退休年齡,按照他正式職員的崗位,又是上海地區的人,養老金起碼得有五六千以上。這個數目比絕大多數在工廠裡面辛勤工作的人都多!你說,誰虧待了沈巍?

沒有人虧待他!但是,沈巍又為這個社會做了什麼?他今年52歲。流浪26年。也就是說,他26歲就開始流浪。本該是為社會做貢獻的黃金年齡,為家庭做貢獻的年齡,他拋棄了責任,自己在外面閒逛!什麼垃圾分類?那都是他的藉口。提倡垃圾分類,可以通過呼籲、推動立法來做,也可以多做宣傳,不一定要撿垃圾吃。他不過是思想上有病變,為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找藉口罷了。

如果人人像他這樣,不要家庭,不為社會做貢獻,這個社會會怎麼樣?

歸根到底,他就是一個太過自私的人,為了自己的意願,對親人殘忍,對所有的人殘忍。他真的沒有傷害別人嗎?他的親人不服。

一個真正的書生,是有骨氣的,他要匡世濟民,要做出一番事業來。這事業,不是每天喝陰溝水,不是撿垃圾吃。沈巍何來這些?他只有麻木不仁的心。


懷疑探索者


有人認為流浪大師最多不過是“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古詩做個註腳而已,你怎麼看?這個看法太片面,要把這個問題回答好,我們首先得了解“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詩的詩人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寫出來的。當然,相信有很多人都是聽過這句詩的,但是出自哪裡就未必知道了。這首詩出自清朝詩人黃景仁的《雜感》,詩人在那個時代是懷才不遇的。他在寒窗苦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可是卻依舊還是窮困潦倒,並沒有改變什麼。他的命運非常悲慘。可以說他比現在的“流浪大師”那是悲慘得多,但是他又是清朝著名的詩人。宋代詩人黃庭堅的後裔。我們先來看這首《雜感》的全詩。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也時代不同而出來的不同結果,我們現代講的是,知識改變命運,不管你是做哪行的,只要你堅持讀書,飽讀讀書,哪怕你前期如何的貧困潦倒,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而在清朝那個時代不同,黃景仁他又是生在乾隆時代,家裡又沒有背景,只會讀書,自然也是發不了家了。但他依然是著名的詩人。

流浪“大師”沈巍,他是出於理念不同,而得不到一些人的認可,但是,他對讀書非常有興趣,他堅持二十多年飽讀讀書,這也是能改變他命運的關鍵。所以,我們不能說他是一個“百無一用是書生”。

不管是在現代還是未來,讀書都會是改變命運的不變真理。如果你頭腦靈活,能夠學以致用,那對於改變你的命運就會更快一些。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他一生沒有上過軍事學校,但他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詩人,也是他堅持讀書學習得來的。我們能說他是一個書生而已嗎?我還是覺得讀書改變命運對於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我會向每天堅持讀書的人學習。


許飛揚說茶葉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雖然出自清朝,但是放在任何一個朝代都能找出很多印證這句話的人和事,大意就是說書生迂腐,手無縛雞之力,也沒有賺錢的營生,說白了就是窮困潦倒。那麼流浪“大師”沈先生是這句話的註腳嗎,我覺得不是,持這種觀點的人大多還是存在“知識無用論”的眼紅心理。

不管你是批判沈先生也好,支持沈先生也好、欣賞沈先生也好、同情沈先生也好,但是無可否認的是,沈先生他成功了。是的,你沒有看錯,他確實成功了,雖然成功不是他的主觀意願,但是他目前的成功符合我們大多人眼中的成功標準,他再也不是那個流浪漢形象的迂腐沈先生了:

書中自有顏如玉

你們看看,有多少人有福份能美女環繞。沈先生一副世外高人的丐幫形象,很顯然,美女們是被沈先生淵博的學識給“征服”的。

你們看看,又一個“敬佩”沈先生學識的,要嫁給沈先生,說明這個社會還是尊重知識的,我甚感欣慰。

書中自有黃金屋

你沒看錯,“大師”屈服了,剪了頭髮,理了鬍子,辦了身份證,迴歸社會了。前幾天有個民辦高校年薪百萬聘請沈先生去講課,可見接下來沈先生不管做什麼,都能財源滾滾。畢竟名聲擺在那裡。


你們看,名、利、美女,“大師”都即將擁有,你們還說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嗎?

說點正經的:我們還是要從大師身上看到人性的閃光點,比如熱愛讀書、心地善良、支持環保等等,批判“大師”的人,無非就是覺得你算哪門子大師,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成為“大師”並非他的意願,他是屬於躺著也中槍。但願他能為我國的環保事業作出一份貢獻,同時,也能實現他傳道授業解惑的夢想。


頭老王條


“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出處大家可以自己去百度。

這句話可以是自憐、自苦、自怨、自嘆,而不是用來評判別人的的標準。

黃景仁在說這句話時是一種自矜的口吻,嘲諷世情,感慨世道,後面結尾還有一句“春鳥秋蟲自作聲”。

他的意思是:世人看我是一個書生,功名不就,稼檣不會,只能參佛參道,吟風弄月,好像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

其實哪個書生不願意“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只是命途多舛,仕途失意。

即使世情淡泊,世途險惡,我還可以發出一點聲音,有一點作為的。

學成文武藝,帝王家不用。國家和個人的責任該怎麼劃分呢?

實在是“勘破世情驚破膽,實是世事寒透心”。

世人都喜歡“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不是門縫裡看人,就是撅起屁股看人!


光從字面理解,還有一句話,想必流傳更廣:“請君試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題主和題主代表的人正是這個心態。“千里做官只為財”,萬里工作也只為財,沒錢就是沒用!

先不管“流浪大師”沒錢沒勢(像網絡流傳的),陶醉在個人自由世界中!

請問:

“流浪大師”是書生嗎?

可能是吧!讀過一些書,關心一點時政,能講幾個漚爛了的道理!

我相信中國高校擴招以來,好像一般人都讀了幾本書。“流浪大師”是書生,中國遍地是書生。

“流浪大師”在垃圾分類;一般人都在找工作、找女朋友、結婚、生孩子、玩手機、玩手機、玩手機。

“書生”怎麼會沒用,都是社會主義的螺絲釘,“祖國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革命不分高低貴賤,撿垃圾的怎麼啦,撿垃圾的人就不能看書。看書就得加個“書生”的名頭,供各位“書生”們圍觀?

“流浪大師”可以自理自立自娛自樂,“書生”們在玩遊戲、泡吧釣妹子、喝酒吹逼、臧否人物、憤青社會!

如果非得把“書生”這個在古時候是榮譽稱號的名稱加到“流浪大師”頭上,右手想中國無用的人應該海了去了!

反過來,正是這些“百無一用”的人,像一群被捏住了脖子的鴨子一樣,一個個伸長了腦袋,鼓出迷茫焦慮的眼神,在造謠、在炒作、在口水!

世界是個大舞臺,大家在圍觀“流浪大師”。“流浪大師”也在看鴨子呢,“書生們”!


右手累了


我從來不痴迷看視頻,但流浪大師的視頻還是持續關注了一下。對於流浪大師的的總體感覺是:

1 非常佩服他的學識。

流浪大師流浪十九年,在那種環境中竟然能堅持讀書,實在令我佩服,有一位大姐評論說看流浪大師開始覺得他可憐,後來覺得自己可憐。我們都活在物質裡,精神空虛。而大師外表是乞丐,內心是富豪。

2我很同情他的遭遇。

視頻顯示,大師由於垃圾分類被單位勸退,被家人驅趕。他自爆是因為童年撿垃圾賣錢買書,形成習慣了,工作了積習難改,嚴重影響到別人了,才會導致如此現狀。我認為他是有強迫症,戀物癖之類心裡疾病,所以一身學識被疾病耽誤了,崔永元也得過抑鬱症,治好了一樣是一位文人鬥士。所以我們應該幫助他克服頑疾才能讓他迴歸正常生活!不應該冷嘲熱諷,覺得書生百無一用。


等一個知己


把一個精神病人捧為大師,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社會的病態。人,不管你腹中經綸有百萬,只要不為社會所用都是廢柴。諸葛亮如果不出山,後人誰知道有孔明?我非常讚賞儒家的“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那是怎樣一種鴻偉抱負!讀書為什麼?修身!修身為什麼?持家治國平天下!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何等美哉!一個男兒,內不能持家,外不能為社會做貢獻,與廢物何異?當然,沈巍走到今天這一步,與其家庭錯誤教育有關,他父親必須負全責!這是一埸悲劇,希望大家都能吸取教訓!


古琴清韻


我跟大家講句實在話真心話,像這位流浪漢的大師僅憑講些國學經典段路和語言犀利,就被認定為知識淵博,熟讀各種國學經書的大才子了!我告訴你這個世上騙子多過流氓,凡事坐過牢並且是刑期長的而後出來的,原在監獄那些愛好歷史和三國的犯人,從古到今的歷史人物事件及各種評論他都熟得無法比喻,就這類人與他言談,聊天你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是罪犯,甚至連論語,儒家之論等講得頭頭是道,與之相比也許比這沈巍更似才子,更當大師之稱!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僅憑表面幾句文采即斷定就是什麼大師,博學深厚的才子這些定論!只有真正瞭解背後真實故事才能下結論!多想幾個為什麼就知道為什麼了!


偉偉富貴


為什麼要“用”?

他叫沈巍?他是不是大師我不知道,因為我對熱點向來避而遠之。但是我只針對這一句詩,胡說八道幾句。

學習為什麼要“用”?

如果說“學以致用”,那莊子怎麼說?接近神仙的存在,學識貫通天地,也沒見到他老人家如何濟世,如何爭霸,如何立功。

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那是老掉牙的封建好不好。

我白天撿破爛,晚上讀《純粹理論批評》不可以麼?

我白天和隔壁老王結成團伙亂搞一氣,我晚上看《唐詩三百首》不可以麼?

我白天裝成君子孔孟附體正義爆棚,我晚上下黃片看AV讀限制級小說不可以麼?

就是一個業餘愛好而已!

讀書,做學問,也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

我能從讀書中得到快樂,得到滿足,得到愉悅,甚至能產生感官上的快感,足矣!

我喜歡考據,在各種各樣的詩詞文章裡發現古人的漏洞和缺失,那種突出其來的毛孔綻放的感覺和高潮沒有任何區別。

為什麼非要用上呢?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當年的奧數都白學了吧?

黃仲則的這一句詩是自嘲,自嘲脾氣的又臭又硬,自嘲自己的清高,敏感,和裝不下的自尊心。

但絕不是判斷。

書生真的無用麼?陳平六出奇計,張良定策關中,孔明三分天下,賈詡一語定儲,還有狄仁傑砥柱中流。

如果中華文明是靠刀槍支撐下來的,那麼中華文化可以說都是靠書生延續下來的。

書生,分兩種。

一,有用,能用。

二,有用,不用。

同樣是一顆白菜,為什麼在炒的時候非要放肉呢?我就喜歡吃醋溜白菜不可以麼?

俗!


亦有所思


巜十三贈沈先生巍》五首

其一

誰將後跡頭條上?

每見網民問先生。

莫持高論駭庸俗,

恐慕騖趨臥江湖!

其二

世道黑白辯更淆,

人間善惡分猶難!

持書獨坐若無人,

贏得安閒度餘生。

其三

只恐塵囂起,推君立浪濤。

千古隱逸人,浮名汙清操。

其四

吾將棄家與公遊,

學君持書臥明月。

能明諸緣如幻夢,

即是真覺亦上仙。

其五

或有營千金,或有買美笑。

或有謀高官,或有寓五湖。

遂性各所求,何用互詆訾?

吾材鈍庸愚,不堪斫樑棟。

只望明智士,盡展龍在天。

啟恤莫相擾,拾荒心所甘!


阿笨32610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首歌詩的作者叫黃景仁,寫過很多的詩,在清朝他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然而,會寫詩能當飯吃嗎?我們都知道官場,那是需要打點,再說黃景仁窮困潦倒,也沒有錢去打點,自然是再有才華,那也是會被淹沒。科舉沒考上,不會做生意,不會種莊稼,所以才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詩人非常的無奈,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又有才,卻偏偏無法出頭,不能進入到仕途,不能夠造福一方的百姓,那自然是非常的苦悶。

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因為我覺得流浪大師沈先生和詩人黃景仁非常的相似!沈先生的文學底蘊厚不厚?我通過觀看這麼多的視頻,感覺是不一般的深厚,沒有讀過大量的書,達不到如此境界!沈先生有沒有遠大抱負?

我的判斷是:有!沈先生不愛錢財、看淡名利是事實,往往這種人更可怕,可怕什麼?怕的是他有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抱負!我認為沈先生的抱負有可能是:讓天下沒有不能物盡其用的物品(在一般人眼裡是垃圾)!馬雲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不是與沈先生相同?反正我是臆斷,對與錯,還得沈先生說了算!

但是,先生目前在自己的抱負上確實無法出頭,垃圾分類的事在我國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提上日程……但是,先生網絡上爆紅,也算是為垃圾分類發出了最強音……

但是,我不同意先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註腳!先生博覽群書,記憶力超群,理解力超群,又因無慾無求,所以極大地調動了他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先生作為一名大學的教授,真正是有用得很,大用得很!

說著說著,我的話又繞出來,強烈邀請先生來我們西安民辦學院就職,講講課,分分垃圾,指不定哪一天,我們配合先生找我到某些切入點,垃圾分類可以上升為大事業,講課也上升為教育救𠆢的大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