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2019年教培業進入到規範與嚴格監管期,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各個品牌基本上都飽和了,而且受政策的強監管力度也很強。那麼目前教培業的創業機會在哪裡?答案就是在三四線及縣城地區,甚至是鄉鎮。

最近兩年,一些區域品牌機構在政策與市場的壓力下,選擇小成本地投品牌下縣甚至滲透到經濟發達的鄉鎮,效果很好。如一位業內專家所言“當教育在技術的推動下,逐漸標準化與擺脫空間限制的時候,創業紅利也同樣會下沉”。看到我們似乎有些迷惑,他強調說,“你在農村的垃圾堆裡看到過可口可樂的瓶子嗎?當產品完全標準化的時候,市場沒有空白。”

在河南林州,典型的中國縣級市,有一家簡稱“一點易”的教育機構,2012年9月創立,6年後的今天,已發展到了18家學習中心和3座綜合體,同期在校生超過5000人,教職工100餘人。

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這個非一般的發展速度如何煉成的?我們調研訪談、梳理總結出四個節點。


一、從0出發,打造“完整課程體系+完善的教學流程”

一點易創立之初,創始人楊隨昌就堅定了口碑拓市場的戰略。在課程方面,抓本地化課程自研思維數學,同時引進高思數學、思泉語文、CC英語等一線品牌補足當地教研與一線教育資源的差距,完善小學和初中全科培優體系;在師資方面,大力發展人才規劃戰略,堅持教師隊伍優先發展,強調立足常規、強化教研,專注教學、優化服務,完整的課程體系配上完善的教學服務流程保證了教學質量。不到2年,一點易就在高質量的教學口碑中脫穎而出,隨後連續多年蟬聯林州市升學類培訓桂冠,累計向林州一中輸送1418名優秀學生。

課程和師資,教育機構生存的兩大支柱,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當本地化的教研不足以成為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一點易吸納一線教學資源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

二、2年伊始黨建引領,終成先進單位

前不久,湖畔大學第五期開學。第一課,校長馬雲延續前四期的重點,依然講了企業組織建設的三要素:使命、願景和價值觀。對於成立不到2年的教育機構來說,這恰恰是發展初期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因為發展初期我們大多盯著業務數據走。

但是在一點易創始人楊隨昌的創業理念中,組織建設是重中之重,有著保機構根基之作用。辦學第二年,一點易就成立了黨支部,黨員人數由最初的3人發展為現在的13名,實現了黨的領導與行政管理層的交叉任職。在一點易日常的黨建工作中,不僅設有黨員先鋒崗,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堡壘作用,還開展了黨員“星光智力服務計劃”,對貧困學員實行精準智力扶貧。

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黨建與行政管理相輔相成,共同構建良好的組織架構,共同保障一點易的順利發展。2017年被評為“河南省民辦教育先進單位”,2018年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河南省優秀校外培訓機構”。

三、4年初始試水雙師,助推規模化發展

2016年,在三四線城市還未聽到雙師概念之時,一線城市的雙師之戰已悄然爆發,新東方、學而思、高思等紛紛進軍雙師業務,拓展市場版圖。

也是在這一年年底,一點易認識到了巨頭拓展市場的利器,也覺察到了雙師對於解決自己優秀師資不足難題的重要性,從而開始了自己的雙師佈局之路,率先在林州建立了雙師直播教學系統,組建了O2O網絡教學平臺,建成了標準化的教學服務體系,形成了線下3S課堂+線上微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

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也是這一年年底開始,一點易的拓展速度加快,一口氣拓展出16個學習中心。

四、6年勇跟風口,建成3座綜合體

在藉助雙師快速規模化發展的同時,創始人楊隨昌意識到,K12課程和教學技術的發展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但是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還差很遠。這時,也是新政後教育綜合體開始集中吸引眼球的階段,楊隨昌看準了這波風口,建了3座教育綜合體,打造出集書法、美術、口才、舞蹈、音樂和文化課培訓六位一體的教育新平臺,開始了新形勢下綜合素養教育的道路。

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總結一點易的發展史,正如馮侖在《野蠻生長》中描述的中國企業的進階之路,我們好似看到三四線中小機構快速成長的標配打法:

1、傍大款,做口碑

如果沒有足夠優秀的教研之本,那就藉助一線教學資源來彌補。“傍大款”,就是與優秀的教育機構合作,引進他們頂尖的資源來保證自己的教學口碑。

2、走正道,抓黨建

走合規合法經營之路,堅持黨的領導,以黨建促企業文化建設與組織建設,不但能夠獲取更多的政治保證,並且能夠向最先進的政黨學組織管理,對於企業經營也會大有裨益。

3、學先進,做標杆

教培業的先進成果多集中在一線城市的巨頭機構和品牌機構中,他們的關注熱點和發展動向總是能引領教培業的一股潮流。如果三四線城市的機構能及時感知、學習到他們的先進成果,也就有了成為本地標杆的資本。

4、識大勢,跟風口

一家教育的機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創始人的視野和智慧。一點易的快速發展,與創始人能夠跳出縣域思維,看清行業大勢有著密切關係。


4月24日-26日,十五屆聯盟大會“學習力大會”主論壇,楊隨昌將再次分享,關於“小機構、大作為”的成長路線圖。

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2019年,是中國教培行業的“新政元年”。

隨著新政逐步落實,之前的市場亂象將會逐步受到整治,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辦學門檻將會逐漸提高,發展模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在“減負”與保證體制內授課秩序的大背景下,文化課類培訓的無序局面將會有所改善;素質教育會愈發受到重視,在政策導向和教育消費升級的推動下迎來“黃金時代”;教育綜合體會更加受追捧,幫助更多的中小機構解決辦學門檻提升及機構運營成本上升的壓力;而受到“遏制上市衝動”的民辦幼兒園也會開始謀求新的出路,與教培業開始共享場地資源與生源...

無論是頭部企業市場方向的轉變、學科教育素質化的趨勢、以及寒冬下資本熱的理性化傾向都在告訴我們要回歸教育本質,讓教育企業的產品、技術、教學、服務的價值能有效作用於學生,積極推動學生的減負,積極輔助教育的改革,把握政策趨勢,讓教育企業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認可度,以此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2019年,讓教育迴歸教育,讓教師獲得尊重。

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6年,18家學習中心+3座綜合體,縣域“小機構大作為”的 背後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