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如果穷人在创业赚钱的旅途上一直“迷茫着”, 苦苦思索而又理不出头绪, 不妨在财富领域里寻找一些榜样, 看看那些成功的人究竟高明在何处。

如果说个人的成功带有更多的偶然性, 不具备普遍性和说服力, 那就向一些有钱人的群体看齐。而谈到最会赚钱的群体, 在中国范围内, 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温州人。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有人说, 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个个精明过人, 全民皆商。 温州商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每一个人都在商海的浪潮中大显身手,成为引领经济潮流的弄潮儿。

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北京城里有闻名遐迩的“温州村”, 温州商人大多散布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周围, 呈星状环绕着整个北京城。

现在, 北京城里有许多大腕级的温州富豪, 如蜚声海内外的“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人称“红色大亨”的亿万富翁赵章光, 被誉为“中国阿信”的女老板徐小英, 永嘉桥头纽扣市场上的“纽扣老板群”,也有一批年轻的在京城商海里搏击长空的一代儒商。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大上海也是温州人大展鸿图之地。南京路是上海人最引以为豪的商品世界, 而数以百计的店铺和柜台的真正主人却是温州人。

北京去得,上海去得, 就连“世界屋脊”西藏, 温州人也敢去闯荡。据统计, 进入西藏的行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 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

可以说, 在中国, 只要有商人的地方, 就会有温州人。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温州人到底高明在哪儿呢?

我们经常听到穷人这样说:“我知道做生意要做有特色的东西, 但是, 我能想到的商机似乎人家都已经想到了。”

而温州人却这样说:“商机是不断出现的, 你现在想不到, 并不代表一直想不到。只要你关注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人们的需求, 到处都有商机。”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这就是温州人赚钱的绝招——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生活中的商机。

2005年的时候, 随着韩剧《大长今》、《加油! 金顺》、《人鱼小姐》等在荧屏上的热播, 一股“韩流”在中国大地迅速传播开来。精明的温州人早已察觉到其中的商机, 于是, 乘机搭上 “韩流”快车,顺势推出了大批韩式商品。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当时, 温州市区纱帽河的一家韩式服装店老板就是看到韩剧对中国观众的影响, 果断地引进韩版服饰, 打出韩文店牌, 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如今,小店的生意比其他服装店要红火得多。

一位经营饰品店的老板对韩剧也非常关注, 因为他经营着一家日韩精品店。这位老板介绍, 每一部韩剧播出后他都要认真观看, 以便为自己进货提供参考。2005年上半年韩剧《情定爱琴海》播出后, 他特意进了一批剧中人物戴的“柏拉图的永恒”手链来卖,虽然标价235元一条已经很贵了,但每天还是可以卖出五六条。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更有甚者,温州市一家美容院特意邀请了曾为韩国影星做过整容的大夫做院长,该美容院负责人介绍,很多顾客都被韩剧中女主角的容貌所吸引,前来询问韩式美容的事宜。

营业两个月来,这家美容院已经为50多位客户做了“变脸”服务,其中以20多岁的年轻女孩和40多岁的中年妇女为主。

除此之外,其他诸如韩国食品店、韩国料理店等生意也是非常火爆。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在温州人眼里, 到处都是钱, 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与挖掘。 沈阳中旭集团董事长曾昌飚说过:“我们温州商人就算是在伊拉克的炮火硝烟中也能嗅到商机, 而且拎起包就直奔目标去了。”

有人曾经这样说:“温州人不是一般的想发财致富, 而是不屈不挠地想尽一切方法使自己发财致富。温州人和其他地方的人最大的不同是: 别人毕业想怎么找到工作, 温州人毕业后想着怎么创业。”

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了温州人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 从不好高鹜远, 从不好大喜功。

温州人赚钱, 从零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 一丝不苟, 不像有些地方的人, 大钱赚不来, 小钱不愿赚, 最后只好两手空空, 还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此外, 温州人的头脑还特别灵活, 能准确地对市场进行定位, 而且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他们看到什么市场前景好, 认准了立即调转枪口投资。但凡服装、皮件、建材、陶瓷、灯具、印刷、电器、纽扣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温州人高明在何处

一个温州老板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可以涉足数个不同的领域, 而现在的温州人更是没有不敢投资的行业, 只要能带来利润, 没有不敢尝试的领域。也正是这种敢于尝试的精神, 往往给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以上种种, 就是温州人的高明之处。因此, 他们这群人能够到处撒网, 捕捉商机赚钱, 所以,赚钱对于他们而言, 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当穷人们看到温州人的发家致富之道时, 会作何感想呢?也许自己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大相径庭,也许自己从来没有像他们那样想象力如此丰富。不过,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从现在起,以温州人为楷模, 从一点一滴做起, 只要坚持不懈, 就很有可能也“成为”温州人,甚至超过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