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厭學的孩子,他到底是怎麼逆襲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呢?

一個厭學的孩子,他到底是怎麼逆襲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呢?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餘漫!

當每一個孩子降臨這個世界的時候,簡直就是我們心目中的小天使。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暴露,有一部分甚至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有一部分則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少年”。

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厭學了怎麼辦呢?

一個厭學的孩子,他到底是怎麼逆襲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呢?

一、尋找原因:他為什麼會突然不想學習了?

有的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他能夠從學習中尋找讓他感興趣的東西。可是若有一個孩子突然不想學習,厭學了,首先不要打罵,而是耐心的溝通,想辦法瞭解他厭學的原因。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厭煩。

1、嘗試回想,他出現這個徵兆前後,有沒有發生什麼跟平常不一樣的事情?

2、自己有沒有經常“逼”著他學習?

3、當他做得很差的時候,有沒有批評他;做得很好的時候也沒有表揚他,而是說:也就那樣,要是能夠更努力就好了。

4、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跟他做對比,打擊他的信心,覺得他就是一個學習不好的孩子?

5、他最近剛好有一件想要做的事情,我沒有同意?

6、考試老得很差,總是得不到別人的肯定?

……

只有尋找到了原因,才能夠真真正的解決問題。

一個厭學的孩子,他到底是怎麼逆襲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呢?

二、嘗試支持:表示我跟你是一國的

你的理解與支持,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在他情緒低落,狀態低谷的時候,家人的理解往往成為他重振旗鼓的信心。

所以或許他暫時的“失敗”有些讓人失落,但要要嘗試鼓勵他,讓他知道你跟他是一國的。這樣他有什麼問題,才會跟你溝通。

樂樂的爸媽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十歲的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會突然不想學習。沒有辦法,爸媽只能帶著他出去玩他以前喜歡的遊戲,嘗試著不聊學習,而是問他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

媽媽甚至每天都會擁抱他:“我不知道你最近發生了什麼事情,寶貝,但我能夠感覺出來你很低落,也許你現在不想說,但是沒有關係。媽媽會永遠在你身邊。如果你想說的時候,媽媽會成為你最好的聽眾。”

爸爸不太好意思開口,就每天寫了一封信給他,告訴樂樂:首先,爸爸很愛你;其次,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當你想要分享的時候,爸爸會很樂意成為你的垃圾桶。

放鬆的環境,父母的關心,讓樂樂漸漸的願意吐露心聲,原來他看似正常的生活,需在最近的一次期中考試中變得非常糟糕。

雖然他的成績不是班裡最好的,但他以前從來沒有覺得學習是如此之類,明明同樣的學習方法,可是他的成績就是不好。回來後,還被爸媽一說,他覺得自己很蠢,不是學習的料,大概這輩子也只能當個“壞孩子”了。

一個厭學的孩子,他到底是怎麼逆襲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呢?

三、找到原因,重點解決

或許,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厭學都跟樂樂是一個情緒,每個孩子都不同,他們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可不管是什麼原因,在孩子願意向你吐露的時候,就證明這個孩子其實是信任你的,而你是他最重要的人生燈塔。

做為燈塔的爸爸媽媽不管聽到什麼原因,一定不能生氣,而是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既然樂樂的原因是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同樣的學習方法,可成績卻變得不好了,害怕被家長責備。那麼他的爸爸、媽媽就開始做總結了,以後儘量不要責備他,而是採用“鼓勵式”教育。

同時,他們也跟樂樂一起學習:

1、梳理每一科目的知識樹,也就是根據目錄或參考書資料,為每一本書做一個概括性的知識樹,讓孩子知道這個科目的知識點有哪些。

2、根據知識樹,上課的進度,樂樂的具體情況,制定每天的學習任務。

3、制定獎懲制度,當樂樂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就獎勵他一顆小太陽,積累達多少個,就可以答應他一件事情;若沒有完成,就懲罰他做家務,比如洗碗、掃地等。

4、每隔一段時間重溫知識樹,看有沒有哪裡的知識漏掉了,查缺補漏,補回去。

5、抽查學習計劃的執行情況,或許成績沒有立馬提高,但父母的支持與鼓勵讓他有了學習的動力。只要找到一個適合他的方法,相信他的成績一定不會成問題。

樂樂的爸媽每辦法教導他每一科的知識點是什麼,但通過歸納整理的方法教給他一個學習的方法,與此同時跟他一旦起完成學習計劃和任務,讓他養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讓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需要21天,而破壞一個好習慣只需要一秒鐘——要不,下次吧?

一個厭學的孩子,他到底是怎麼逆襲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呢?

四、父母要學會做自我檢查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父母,我們都是不拿資格證書,就直接生的孩子,把他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我們都是“新手媽媽”,新手上路,要學習自我學習,隨時檢討。

孩子的失敗,不只是孩子的確失敗,有的時候更是我們做父母的失職。

在鼓勵孩子努力學習的同時,父母也要“與時俱進”,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自我調整,做一個新時代的好爸媽。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大可跟他們說一聲:“對不起。”

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最完美的父母,而是會跟他們一起成長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