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是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反映了很現實的社會問題。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片中的病人需要藥來救命,但是正版藥賣到了天價,很多人都吃不起。

藥廠需要對藥制定高價收回成本和創造效益。為了鼓勵藥廠發展新藥,法律對藥品的專利權上進行了極大地維護,打擊假藥和走私藥。並讓藥廠自主定價,所以救命藥就成了天價藥。而進口藥進入到國內,要加關稅和增值稅,在瑞士諾華公司在中國取得專利權後,使得進口格列寧在國內賣到三萬七一瓶,這對於全國大部分患者怎麼買的起呢?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片中張長林賣的假藥,德國格列寧都賣到兩千,相比四萬的正版藥,這個價格應該說很便宜,對於‘窮人’來講都是太有吸引力了。得了絕症病人的求生慾望很強烈。在生命面前,金錢對於希望來講也不算什麼了。只要是能花得起。

不過,張長林賣的假藥是撲熱息痛加的麵粉,雖然吃不壞人,但是對病情是沒有控制作用,等白血病發展到急變期,正版藥吃了也沒有太大效果了。

比如,呂受益沒藥吃,病情嚴重,看著自己的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最後絕望的自殺了。

所以說賣假藥的還是很坑人的。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相比之下,程勇賣的印度格列寧,四千一瓶也是特別良心了。至少印度的格列寧是有效的。而且比正版藥便宜多了,一瓶可以吃一個月,至少普通家庭可以負擔的起。

這個電影的標題也很有內涵的,這個電影並不是為了表現程勇的個人英雄主義,為了救病友才冒著犯法的危險去走私印度藥。

他不是神,不是聖人,他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他有孩子和父親,他迫於生活壓力和孩子的撫養權問題也是窘迫的活著。而且片頭還寫他有家暴史,打女人,所以人設不是特別好。當初走私印度格列寧也只是為了掙錢,在張長林找到他,希望他把供藥渠道提供給自己時,他沒有答應,因為他還想掙錢。

並且之前,張長林賣過假藥,也被程勇咋過場子。可見張長林不但違法,而且良心也大大的壞了。

雖說程勇也賣,走私藥,但是和張長林的性質不一樣,因為印度格列寧是有效的,可以救人命。

但是在法律的面前,他倆都屬於販賣假藥。一樣的罪行。

但是隨後,張長林把程勇販賣假藥的事情打電話報警了,警察來了,並沒發現假藥的證據,所以,逃過了一截。

不過,程勇確實害怕了,他怕坐牢,所以召集了此前認識的五個人,準備解散團伙。並且把賣藥的渠道交給了張長林。讓呂受益、黃毛、思慧,劉牧師以後去張長林那買藥。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要說這五個人的關係,首先還得從呂受益開始。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呂受益

當呂受益找到賣印度神油的程勇時,希望他能去印度給自己走私點印度的格列寧。

他在和印度藥廠老闆協商後,帶回一批藥回來試賣。剛開始沒有銷售渠道。

後來找到了病友群群主思慧,思慧帶來病友,這樣才帶來一大批的賣家。藥有銷路了,而且還不夠賣。藥價4000元,這樣很快,程勇就有錢了。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思慧

為了和印度老闆溝通,程勇找到了會英語的劉牧師當翻譯,劉牧師也是白血病病人。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劉牧師

後來呂受益在車上擺弄藥的時候,遇到黃毛了,黃毛得了白血病沒錢,買藥,過來搶了三瓶藥,然後騎自行車想跑。後來就被程勇抓住了。黃毛雖然話少,但是很仗義。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然後這五個人因為白血病和印度藥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一起很有默契,也發生了很感人的細節。

後來程勇怕被抓,解散了五個人。

張長林拿到印度格列寧的代理權,過了兩年,他把藥價漲到了2萬元,病友實在買不起了,就把他舉報了,然後張長林跑路了,這印度藥就脫銷了。

呂受益沒藥吃,很快病情加重了,她的妻子在次找到了程勇,希望他能再弄一些印度藥。可後來,程勇再見呂受益,醫生說他吃藥已經不管用了,需要做骨髓移植。呂受益為了不再拖累自己的妻子,趁著他們熟睡的時候,跑出去自殺了。

呂受益的死震動了程勇的內心,他決定從新賣印度格列寧。為了幫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讓他們吃得起藥,他的藥只賣出廠價,500元。在印度,他看到了這一幕。就是兩座神像,從他身邊經過,前面經過的叫溼婆,後面的叫迦梨。這裡面呼應了主題,內涵卻很豐富。可能象徵程勇自己。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可是後來,因為專利權的問題,印度的格列寧廠家也被查封。他以2000元的價格回購印度那邊藥店的藥,自己補上差價,還是以500元的價格賣給國內的病友。這個舉動感動了很多病友。

演到這裡可以看出,程勇賣藥已經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真心的想去幫助病人。雖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程勇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是冒著進監獄的風險。

對於一個明明可以置身事外的人,做了一件看起來很了不起的事,犧牲自我,去拯救別人。但是這種犧牲是不是有意義呢?

這裡面張長林說了一句特別有內涵的話,叫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你是治不過來的。

這個社會也是這樣,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兩極分化嚴重,就像這裡面的,疾病都會拖垮一個家庭。有的時候窮,讓人丟掉了尊嚴,乃至放棄生命,思慧為了給孩子看病去跳脫衣舞,呂受益卻因為看不起病,選擇了自殺。社會那麼多窮人,怎麼可能都幫的過來呢。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最後,程勇被一個保安舉報了,黃毛髮現了,他自己開著裝著走私藥的麵包車,想要引開警車來幫助程勇免得被抓。最後發生了車禍,被大卡車撞死了。他本來聽了程勇的話,剪了頭髮,回家見見親人,可惜再也沒有機會了,他才二十歲。

《我不是藥神》反應社會和人性的好電影

最後程勇說了一句話,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罪,他才二十歲。

黃毛為了保住程勇,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後來,程勇讓思慧通知了所有病友,讓他們低價購買了印度格列寧,自己補差價,把在病人身上掙的錢,都還給他們,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在這些病人眼裡,程勇已經成了神。

為此,程勇為了給病友分藥,結果被埋伏的警察抓個正著。

這裡有個反差,張長林被警察抓住後,也沒供出程勇。這可謂也是盜亦有道。但是警察的表現卻成了負面的。他們似乎成了為了維護法律,卻不顧病人死活的反派角色。

法理不外乎人情,法律也不是一切的準則,只不過是個國家與時代的產物。最後居然和人性鬧得兩敗俱傷。無論怎麼樣都不可能做到兩全其美。

黃毛的死把故事的悲情色彩推到了高潮,自己也進了監獄。但是程勇卻得到了人性的昇華。

人在規則的面前,怎麼可能成為神。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

總體看來,這個電影主題深刻,內涵豐富,情節細膩。是一部很用心的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