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數人沒有

文|小貓倩倩:高轉化文案寫作者,知乎18萬關注大V,職場、心理學話題高贊回答者

這種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數人沒有

舔舐傷口的能力。或者說,消化負面情緒的能力。

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數據,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抑鬱症。每年有近80萬人因自殺死亡。自殺是15-29歲年齡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我自己有三年多的抑鬱症病史,所以非常清楚那種“世界了無樂趣”的感覺。我的私信經常收到一些粉絲留言,要麼自己是抑鬱症患者,要麼自己的男/女朋友,或者是最好的朋友患上了抑鬱症,來找我求助。他們像溺水的人想要拼命抓住救命稻草一樣。

作為一個“走出來”的人,我特別想要提醒大家關注自己的“情緒健康”。有一些性格特質的人會比別人更容易患上抑鬱症,當你覺察到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請務必要把它們及時處理掉,避免積累太多成為一種病症。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我在“自我療愈”過程中使用過的特別有效的方法——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所有關於情緒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來解決。這種方法的原理就是“所有的負面情緒都不是事件造成的,而是自己的想法造成的”。

控制負面情緒的核心就是要改變這個“產生負面情緒的想法”(非理性思維)。

這種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數人沒有

具體來說,產生非理性情緒的思維有三種:

a.必須化。你認為“我必須獲得成功”、“生活應當是一帆風順的”、“別人必須對我很好”。

b.標籤化。以一件事或者某幾件事的結果來評價整個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貼標籤”。因為一門課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是個很笨的人”,因為一個項目搞砸了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個人的價值不能以他是否聰明、是否取得成就來評價。

c.誇張化。儘管我們不希望發生,但非常不好的事情確實有可能發生。當這些事真的發生時,要努力接受現實,在可能的情況下去改變狀況,如果改變不了就要學會在這種狀況下生活下去。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過程,可以總結為ABCDE:

A(aversive)是觸發你不良情緒的事件;B(belief)是你遇到事件以後產生憤怒、悲傷、抑鬱等負面情緒這個過程的想法,尤其是不理性的想法,覺得自己會失敗或者被拒絕;C(consequence)是負面情緒帶來的結果,比如生氣導致腸胃疼痛;D(dispute)是反駁,即要對你原來的B進行干預;E(effect)是你採取新的思維方式以後產生的效果。

當你產生一個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戰勝它:

第一步,發現負面的B:當你發現自己正在被負面情緒吞噬的時候,看看自己正被哪種非理性思維困擾——是必須化、標籤化還是誇張化?第二步,反駁負面的B,也就是D。第三步,給出積極的E。

比如你正在做的項目遇到了瓶頸,而馬上就要年終總結了,你還沒做出成果,最壞的結果可能是影響你的年終獎的晉升。此時此刻感覺壓力很大,頭疼、失眠,那你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消除壓力:

A:項目還沒有任何進展

B:我很努力了,所以我必須成功。我應當做出成果,否則我明年就沒辦法升職。如果身邊的人都晉升了只有我還在原地,簡直太丟人了,我無法接受這件事發生。

C:我感到焦慮和恐慌

第一步,檢視自己的不理性想法:

必須化:必須成功、必須做出成果、必須升職

標籤化:如果我做不好,我就是一個

【失敗者】

誇張化:太丟人了,我無法接受

第二步,反駁;第三步,給出新想法:

D:有哪些證據表明我一定能成功?E:沒有,人人都會有失敗,沒有誰一輩子都沒失敗過一次。

D:如果我一直沉浸在這樣的情緒中會怎樣?會對繼續做項目有好處嗎?E:並沒有,還會讓工作效率持續降低。

D:如果我真的做砸了這次項目就說明我一無是處嗎?E:當然不是,我之前還有balbala這些都是我的成功案例。

D:這件事真的無法忍受嗎?E:並沒有,比這嚴重的事多了去了,世界上還有很多比我不幸的人,大家都堅強地生活著。再說了,我這不是還沒搞砸麼……就算砸了也不能代表我是個loser,一切壓力都是想象出來的。

這種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數人沒有

類似地,你可以把考試考砸、沒考上研之類的壞結果代入這個模型裡走一遍這個流程。以後遇到所有不開心的事其實都可以用這種辦法來解決~

願大家都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