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鼓兒哼傳承人李國全:隨時隨地,都能哼上一段


南陽鼓兒哼傳承人李國全:隨時隨地,都能哼上一段

隨時隨地,李國全都能哼上一段

 一個甲子的演出,一生執著於傳承,在南陽鼓兒哼傳承與普及的路上他“一路小跑”;他是哼鼓兒哼的李國全,他是南陽曲藝界的一個符號……

70歲多的李國全走起路來仍是一路小跑,好像前面還有個重要的表演馬上就要開場了:近一個甲子的演出生涯,讓這位不遺餘力為南陽鼓兒哼傳承和發展努力的老曲藝人一直保持著趕場的精神狀態,說起話來也神采奕奕。

從貧困的農家少年到到省級非遺南陽鼓兒哼傳承人,從一個普通演員到拿到“牡丹獎”,李國全的這一生除了曲藝還是曲藝,談的話題除了鼓兒哼還是鼓兒哼,說起他改革鼓兒哼唱腔增加三絃伴奏而入《河南曲藝史》的往事,說起他分文不取熱心傳授鼓兒哼技藝的現在,他說著說著就哼唱起來,鼓詞聲聲入耳,一個鼓兒哼藝人的藝術故事就此展開……

從藝一甲子,最自豪是能唱好“鼓兒哼”

1944年,李國全出生在蒲山鎮小馬營村一個貧困農家。靠父親東拼西湊的學費上了五年學後,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父親無奈地說:“你嗓子好,學唱戲吧,好歹有人管飯!”就這樣,自1957年起李國全開始了自己的曲藝生涯。先是在那時的公社業餘劇團唱曲劇,接著被原南陽縣曲劇團選中唱“三花臉”。1960年又調入原南陽市說唱團學唱大調曲,但兩年後因團裡缺少鼓兒哼人才被安排到新野拜師學唱鼓兒哼,自此他與鼓兒哼結下一生之緣。

鼓兒哼又稱鼓兒詞、南陽鼓詞,是南陽的稀有曲種,其伴奏的主要樂器為一面鼓,加之尾句拖腔哼聲較重較長,所以稱這種劇種為鼓兒哼。李國全說,當年他在新野三個月,跟著老師學的是兩回四十分鐘的《武松趕會》,“學會鼓兒哼在1963年趕上大用場了,那一年我們團有人寫了雷鋒故事,內容是憶苦思甜、鞭撻舊社會頌揚新時代的,我就到各個學校去演出、宣傳。”那一段,他的鼓兒哼是唯一在各中小學校巡迴演出宣傳雷鋒的藝術形式,也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從藝幾十年,他創作了大量的曲藝作品,也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曲藝大賽並獲得大獎,但最讓他自豪的是“能唱好南陽鼓兒哼”。1995年,他表演的鼓兒哼《青山戀》獲得了第二屆中國曲藝節牡丹獎,這可是代表中國曲藝最高榮譽的。

改良鼓兒哼,創新被寫入“河南曲藝史”

李國全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也是個想到就做的人,這一點,體現在他20世紀80年代擔任原市說唱團團長時,爭取資金建設了南陽首個曲藝廳;還體現在他追求藝術創新、不斷改進藝術表現形式上。

鼓兒哼,一直是一個演員表演,一手拿犁鏵片、一手擊鼓。1976年3月份參加省裡調演,他排練的是鼓兒哼《實成人》,他覺得一手鋼板一手擊鼓形式太單調,遂與方城彈三絃的劉建民探討。先商議加入大提琴伴奏,但被劇團否決。他想到了三絃。他唱鼓兒哼,劉建民三絃伴奏,兩人再時不時對口演唱。這種演出形式得到了認可,到省裡演出時他和劉建民臺上一彈一唱臺下掌聲四起,“節目8分鐘,掌聲響了多次,熱烈得很。”改新一炮打響,馬上被拍板參加晉京調演。在京演出又是一片叫好。三絃的加入,唱腔的改良,強化了演出效果,這個改新被納入《河南曲藝史》。

但他並未止步。他知道隨著時代的變遷,給鼓兒哼注入新鮮元素更利於傳承。2012年他大膽嘗試將歌舞融入鼓兒哼,2014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5週年暨說唱中國夢優秀曲藝節目展演”上,一曲《陳琳救太子》引起曲藝界關注,“表演結束後,中國曲協主席姜昆還特意跟我合了影呢。”

一心想著傳承,“免費教給願學的人”

李國全為鼓兒哼的傳承憂慮著。雖然收了9名弟子但他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希望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能夠喜愛鼓兒哼,“我想免費教給願學的人”。

他的弟子中,有曲藝演員,有商人,有農民。不論哪位弟子,他都傾心盡力,只想把一身所學授予對方。收下一位農民徒弟後,他自己坐公交車到徒弟家,分文不取、盡心盡力教,“我心裡著急呀……”不過,令他自豪的是,2012年弟子文華與他人合作的《朱主任趕豬》獲得了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牡丹文學獎。

儘管退休多年,但李國全一直很忙,創作了鼓兒哼《南水北調和諧搬遷》《雙創贊》……這段時間他又忙著在各縣(區)演出自己創作的《愛心鐵警》,忙著創作鼓詞《脫貧致富奔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