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川家長速看,事關所有中小學生……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看看新政策中有哪些我們關注的焦點內容。

01、嚴查非法辦學行為

各地要認真排查並嚴厲查處社會培訓機構以“國學班”“讀經班”“私塾”等形式替代義務教育的非法辦學行為。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或造成輟學,情節嚴重或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解讀:因為上“女德班”“國學班”“私墪”等而不按規定去義務教育學校上學的,已經違法。

02、初中小學免試就近入學

小學入學一般採取登記入學,初中入學一般採取登記或對口直升方式入學,按照強弱結合原則合理調配對口直升的初中和小學。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引導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

解讀:出臺初中、小學免試就近入學及民辦學校不得提前選擇生源的政策,其目的是給“擇校熱”降降溫。

03、嚴禁“掐尖”招生

所有學校(含民辦高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招生範圍、招生計劃、招生時間、招生方式進行統一招生,嚴禁違規爭搶生源、“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超計劃招生和提前招生。

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初中學校政策,確保名額分配比例不低於50%,並進一步提高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學生升入優質高中的比例。

解讀:這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今後,我市將有更多農村初中學校的學生有機會到城區上重點高中。

04、做好中考組織管理工作

各地要深入推進中考改革,突出素質教育導向,努力提高命題質量,積極探索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扭轉“唯分數”的考試招生評價導向。

2019年5月底前,各地要全面開展一次中考考務管理排查,切實排除各類風險隱患,確保考務組織管理工作安全有序。

解讀:學業水平考試分數不再是普通高中招生錄取的唯一依據,平時的綜合素質評價在整個初中學習過程中也應占一定比重。

05、規範特殊類型招生

繼續壓縮義務教育學校特長生招生規模,至2020年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

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落實均衡編班規定,按課程標準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要求,小學一年級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注重做好幼小銜接。

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以“國際部”“國際課程班”等名義招生。

嚴格規範公辦普通高中“國際部”(或“國際課程班”)招生行為,納入統一招生管理,實行計劃單列,錄取分數應達到同批次學校錄取要求,學生就讀期間不得轉入普通班級。

解讀:特長生不應成為擇校的“敲門磚”。幼兒零起點教學就是為了給孩子減減負。嚴格規範公辦普通高中“國際部”招生行為就是為了對其進行科學和規範管理。

06、保障特殊群體接受義務教育

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落實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流入地參加中考政策。實行隨遷子女積分制入學的地方,要合理設置積分條件,確保符合國家《居住證暫行條例》基本要求的隨遷子女能夠應入盡入。流入地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要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開放,避免將隨遷子女集中在少數學校。

對烈士子女、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犧牲傷殘警察子女及其他各類優撫對象,各地要細化入學操作程序,落實教育優待政策。

解讀:隨遷子女應與本地戶籍普通家庭子女同等對待,對烈士子女需按要求特別對待。

07、建立預警機制嚴防“大班額”

招生期間對區域內存在“大班額”學校進行預警提示,確保中小學校起始年級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班額招生,堅決防止產生新的“大班額”。

解讀: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防止產生新的教育不公,應嚴格控制每班學生人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