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不良资产1880亿,证券化处置手段受市场青睐

处置不良资产1880亿,证券化处置手段受市场青睐

3月30日,第三届中国结构信用与资产证券化全球投资者年会在北京举行,基于在资产证券化评级领域的优异表现,中债资信被评为2019中国资产证券化综合发展指数排行榜“最佳评级公司”。

处置不良资产1880亿,证券化处置手段受市场青睐

中债资信结构融资总部总经理李欣应邀参会,并在主题为“不良资产的处置策略以及证券化的作用”的圆桌讨论环节分享观点。李欣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实现了不良资产的透明化和市场化,对发起人、投资人和监管机构均有利,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越来越受市场青睐,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概况

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同比增长0.15个百分点。在不良率上升的同时,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初步统计,2018年处置和核销不良资产接近2万亿,较2017年处置和核销的1.4万亿大幅增加。目前市场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具体包括现金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损失核销等,其中,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自2016年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以来,不良资产证券化稳步发展,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呈上升趋势,而在银行业整体不良攀升的背景下,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实现不良资产处置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手段与措施。银行间试点额度为500亿元,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经发行444.52亿元,试点额度即将用完。全口径统计来看,即包括2016年之前发行的四单,银行间累计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71单,发行金额578.67亿元,共处置不良资产金额约1880亿(本金,未算利息),中债资信则参与的是资产证券化评级这个环节。

2016年不良试点开始以来,中债资信从承接2016年第一单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至2018末,参与了银行间市场全部67单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评级工作。从发起机构来看,涉及16家发起机构,包括国有五大行、8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地方商业银行,发行量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从增长来看,2016年试点开始发行的规模就上了150亿,2017年有所回调,但是2018年又恢复到了150亿以上的水平,并且单数是前两年的总和。(2016年共发行14单,规模总计156.1亿,2017年共发行19单,规模总计129.61亿,2018年发行34单,规模总计158.81亿,2018年发行单数骤增);从品种来看,包括抵押类不良和信用类不良两大类,抵押类包括对公不良、个贷抵押不良以及小微不良资产,信用类包括信用卡不良以及消费贷不良资产。个贷抵押类不良发行规模最大,信用卡不良发行单数最多。2016年整体以发行对公不良产品为主,2017年之后主要以个贷抵押类不良和信用卡不良为主,信用卡不良发行单数骤增,对公产品骤降。值得指出的是,信用卡不良资产是我国首创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类型,其他国家目前并没有这类资产入池。(对公不良11单,发行规模100.02亿,个贷抵押类不良24单,发行规模250.96亿,信用卡不良32单,发行规模93.54亿)我们发现信用类不良资产目前已成为我国证券化产品的主流品种,信用卡不良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单数占比近50%,2018年信用卡不良共发行17单,较2017年增加7单,增幅较快。原因可能在于两点,一是零售类不良资产的最便捷出表处置方式就是证券化,二是信用卡不良资产在银行表内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从基础资产和证券来看,以信用卡不良为例,资产池整体回收水平稳定并略有提升,2017年整体回收水平处于14.4%左右,2018年整体回收水平处于15.8%左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2018年新入池的资产质量较2017年好导致回收升高,第二,2018年入池资产在催收力度方面加大;第三,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尚没有传导至入池的这批不良资产。证券兑付方面,优先档基本都会提前兑付,说明回收情况较为乐观。

二、中债资信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法论介绍

通过多年的项目积累、数百次的实地调研校正以及发起机构的反馈建议,中债资信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客观、准确的评级体系,形成抵押类不良和信用类不良两套较为完善的资产证券化评级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信用卡不良是国内首次出现的创新品种,因此中债的信用卡不良方法是完全独创性的成果。目前方法的应用情况较好,估值和分层结果得到了发起机构、第三方估值机构、投资人的广泛认可。

不良贷款证券化的评级思路也与一般资产证券化类似,但不同的是,一般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组合信用风险分析侧重于对基础资产违约情况的判断,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在组合信用风险评估时,更侧重于对贷款的回收金额和回收时间进行估计。

目前抵押类不良资产的评级思路主要分为估值以及现金流测算两个部分,估值部分采取逐笔评估,评估主要着力于抵质押物的回收价值评估、借款人自身回收价值评估以及担保人回收价值的评估,结合历史数据,得出每笔资产的预期回收率和预期回收时间。现金流测算部分,根据交易结构的设置,进行10万次模拟测算对应的现金流流入以及各档证券的现金流流出。需要指出的是,抵押类不良资产的抵质押物估值需要大量的实地调研才能实现公平客观的公允价值评估,在这方面,中债资信在项目前期走访40多个城市,对各种抵押类资产(居住房、商用房、厂房、土地、机械设备等)进行现场的查验,并对各地的不良处置手段以及司法环境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最终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估方法,且随着项目量的增加,我们的评估追踪参数以及方法也在不断的迭代更新,譬如2018年,我们又升级了一版抵质押评估方法,在之前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使得我们的估值结果更客观、更接近实际情况。

信用类不良资产则与抵质押类不良资产的评级思路有明显不同,信用类不良资产无押品,且同质化特征明显,回收完全依赖借款人自身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因此,信用类不良资产的估值思路主要依靠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发起机构的催收能力分析。以信用卡不良为例,信用卡类不良资产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一个项目的静态池数据在200-400万条之间,处理的难度较普通品种更高,得出准确的估值结果与分层结果有相当的难度,

中债资信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第一,分池技术。我们运用分池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池模拟,然后对应到相同特征的资产池子池进行计算,再结合发起机构的催收能力、宏观环境等因素进行逐笔调整,得出最终的回收金额以及回收时间分布;第二,精确模拟。我们对于逐笔回收进行十万次模拟,得出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回收现金流;第三,真实回收验证。真实回收验证包括对封包期真实回收的观察和项目实际存续情况额观察。从最初的2016年发行的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至今,各单已发行的项目都有比较长的真实回收表现,我们非常重视对于项目真实回收的观测,以更好地保障预测回收的准确性。此外,对着项目经验的积累,我们一直致力于方法的不断优化,目前正在着手准备信用卡不良方法的升级,意在进一步提升估值结果以及分层结果的准确性。

三、关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一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潜力很大,因为契合市场需求。

不良资产证券化实现了不良资产的透明化和市场化,对于发起人、投资人和监管机构来说都是好事。

对发起人来说,金融机构整体不良率依旧在增长,处置不良的压力持续加大,更多发起机构需要资产证券化工具来处置不良,特别是在处理零售类不良资产方面,资产证券化体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发起人而言,资产证券化这个产品正好可以弥补零售类资产无法实现批量转让的短板,并且可以实现低成本出表,缓解自身的资本和考核压力。

对于投资人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先档以及次级档的收益率要比同期的其他资产证券化品种高,尤其是次级档,溢价发行已经成为常态,收益率基本在12%到17%之间,优先档发行利率较同期RMBS产品平均高30~50个BP,这类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的吸引力很大。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通过广泛的信息披露,不良资产透明度提升,且证券的发行属于最公开化的处置方式,便于规范化监管。

二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应该还有较大的创新空间

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由于是试水阶段,小步试着来,大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认知较为保守,因此目前交易结构的设置是较为简单的,是所有证券化产品中交易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优先档+次级档,且不分本金帐和收益帐,只有一个回收款账户。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在迈向成熟,对产品的表现也有一定稳定的预期,因此交易结构有进一步的创新空间,比如增加夹层档,使得现金流支付顺序多样化,证券的期限和风险可以满足更为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我们乐见这样的创新,届时我们会用评级语言和评级结果为市场投资人认知不同类别证券风险提供参考。

三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如何突破估值准确难点需要各方参与机构共同努力

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评级环节中,如何实现更加准确的估值是市场关注的关键点。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提升估值准确性。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保证历史数据的质量。以信用卡不良为例,银行的数据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提供的数据质量差别很大,对我们进行历史数据的准确评估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是我们也在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譬如,对过往已发行项目的真实回收进行验证,对比同类型机构的回收情况进行调整校正等。我们也同时希望发起机构能进一步强化证券化数据系统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信息披露质量以及效率的要求,使得贷款管理政策和回收逻辑相匹配,比如对于退期新增贷款和回收的数据能够拆分开来,不仅有利于估值准确性的提升,并且对银行来说,这也是资产全过程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发起人科学的评估每一笔资产在正常、关注、不良等不同贷款状态中的价值。

处置不良资产1880亿,证券化处置手段受市场青睐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