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招摇过市一次雨夜暗送,薛宝钗二次给人送药为何方法截然不同?

吃货小小站


题主所提到的宝钗两次送药,一次是送给挨打后的宝玉,一次是送给生病的黛玉。

准确地来说,宝钗给宝玉送药,其行为光明正大也合情合理,用“招摇过市”来形容并不恰当。“招摇过市”有张扬炫耀和卖弄心机之嫌,其实这是对宝钗的行为过度解读了。

宝玉挨打这一节,是宝玉反叛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轰动贾府上下的一件大事。作为史老太君的宝贝孙子,贾政和王夫人嫡亲的独苗,姐姐妹妹的开心果,宝玉挨打自然会牵动无数人的心,并且为之关切和伤心。
宝钗自然也不会例外,不管她对宝玉有没有儿女之情,发自肺腑的关心必然不会缺少。

宝钗从娘胎里带着热毒来到这个世界,所谓久病成医,加之皇商家庭出身,她对药材比常人要略为精通,给宝玉送药,也是合情合理。

从宝钗送药探望宝玉的表现来看,她对宝玉的关心是充满了真情实意,绝无矫揉造作和招摇过市之嫌。宝钗关切地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宝钗后面没有说出的话,即想表达她自己看着也心疼。只不过一向稳重持重、安分随时的宝钗,立即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妥,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这是宝钗在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其中一次真情流露了。

况且宝玉挨打之后,遍体鳞伤,宝钗前来送药,送的是救命之药。这种及时雨的行为,何须遮遮掩掩抑或招摇过市。贾府上下这么多人,送一次药就被视为讨好或献媚,这也未免太小看这种“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了。

而宝钗给黛玉送药,雨夜暗送,也是出于对黛玉的关心和照顾。之所以不能光明正大地相送,是为了保护黛玉,为了避嫌。

贾母虽对黛玉关爱有加,但保不住底下的下人说三道四。正如黛玉对宝钗所言:

“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其实贾府并不缺少燕窝和人参给黛玉调养身体,只是熬制过程繁琐,免不了受下人的龃龉。

宝钗雨夜暗送,不愿声张,是为了避嫌,一为保黛玉周全,二为自己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正如黛玉说得那样,自己不是贾府里的正经主子,而宝钗客居在贾府,又何尝是那里的正经主子。倘若光明正大送药给黛玉,又不免被指责多管闲事,暗示贾府对黛玉照顾不周。雨夜相送这一节,发生在当日黛玉与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这也说明宝钗对黛玉的关心也是出于真情实意,真正为黛玉的病情而着急与心疼。倘若宝钗真想博人眼球,何须如此低调和急切呢。如果把黛玉视为情敌,更不会做得如此周全妥帖。


宝钗两次送药方式的不同,是出于送药对象和情况的不同,但根本上都是出于自己“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性格。虽然宝钗与宝玉的精神世界并不相通,但是笔者始终相信生活中存在像宝钗这样以真善美为人生信条的女子存在。


此笺


薛宝钗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和朝气的人物,,她象是我们的身边人一样,真实而努力地活着,在不同的时候,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待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待林黛玉和贾宝玉更是如此。

贾宝玉因为金钏儿之死背上了罪名,又因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质问他私下与琪官交往之事,遭到贾政一顿暴打。薛宝钗第一个登门送药而来,这种送药方式,既有治疗皮肉伤的,更有治愈心理伤的,可谓是真良药,薛宝钗此次送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给林黛玉送药,贴心而低调,林黛玉身体较弱,每年春分秋分之后,咳嗽较重。薛宝钗建议林黛玉每日早上用上一两上等燕窝熬粥喝,用食补的方法代替药补。薛宝钗主动提出自己家中有燕窝,可以送给林黛玉食用。

对待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药,送法也截然不同。同样都是为给送药,方式方法不同的背后,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愚者逆时而动,智者顺时而谋。薛宝钗才高八斗,她给两人送药的时机有急有缓,便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她也有私心,也为自己,但她的做法和行为仍值得每一个人效仿。生活中,诸事繁杂,人与人相处百般滋味,只有应人不同,应时不同,才能顺势而为,在真心为别人付出的同时,得到别人的尊敬,收获他人的真情。

所以,薛宝钗的所作虽不能赢得所有人的认可,但她的人生智慧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躲在树下看蛐蛐


首先我们要看,薛宝钗这两次送药,分别是给谁送的。

第一次,招摇过市,那是给贾宝玉送药。

贾宝玉是谁?那是贾府的焦点,向他示好,就是在向贾府示好。

薛家人寄居贾府,为了求生存,自然要大张旗鼓的来,招摇过市,让人都知道。

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人情世故,一种交往方式。

但这第二次就不同了,雨夜派人暗送,送的是林黛玉!

那时候的林黛玉在贾府的关注度已经不高了。

贾母和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也开始减弱。

为了不让外人说闲话,薛宝钗才想出了这么一个贴心的办法。

这表达的是一种姐妹情谊,一个姐姐对妹妹的爱护。

正是这样的描写,才让薛宝钗的形象更加生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她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努力求得生存的情况下,又带着常人该有的情感。


话语闲


因为送的对象不同。一次是送药给宝玉,当然是光天化日之下,大张旗鼓的亲自送来。另一次却是送燕窝给黛玉,是在晚上下雨后,打发婆子秘密送的。

宝玉挨打后,贾府上下都随着贾母对宝玉表达了关切之情,薛宝钗更不例外,亲自给贾宝玉送药来了。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

薛宝钗送药,药也许是从蘅芜院拿来,也许是从薛姨妈那里取来的,然后炎天暑热的,宝姑娘不用旁人,亲自就托了来,这一路走来,也没介意有没有人遇见。然后说了关切的话,又借机规劝了宝玉。

所以宝钗送药,讨好了贾母、王夫人,又体现了她会做人的性格。她认为宝玉做的事情是混账的事,被打是活该,但对于宝玉的被打她又非常的怜惜。这“用手托着”也太传神了,反映了宝钗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薛宝钗和林黛玉互诉衷肠,薛宝钗劝黛玉多吃点燕窝补身体,黛玉说清自己在贾府的难堪境遇后,怕下人们说她多事,宝钗答应送给黛玉燕窝。在夜里下雨后派人送来了一大包上等燕窝,巧妙避开了众人,让林黛玉安心,放心。而且是白天答应的事儿,晚上立马就送来,事情也做的很隐秘,为黛玉考虑的很周全。



薛宝钗和林黛玉互为情敌。宝钗是商人之女,在“人情练达”之动人,是率性而判逆的林黛玉难以望其项背的。古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薛宝钗竟也可以做到两全,贾府上下无有不说她好的。林黛玉却放纵着闺阁知识分子特有的感情,写诗作画,沉溺情感,一任自然的舒放着她的性灵。

薛宝钗秉持着世俗的理智,谨守封建妇德,一步一步实现她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而所有的“人情练达”都因这个人生理想而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薛宝钗从来没有做过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燕窝虽然对薛家不算什么,但为何王熙凤没有送来?宝钗和黛玉的感情也并没有那么好。

所以宝钗又是探病,又是让人雨夜送燕窝,是薛宝钗为了俘获林黛玉的心。薛宝钗做为金玉良缘的当事人,也知晓宝黛之间的爱情,常常巧妙排挤黛玉,林黛玉也知道她“心里藏奸”,素来和她不和,总是拒宝钗于千里之外。而一些燕窝恰好可以洗掉在林黛玉心中自己的坏印象,薛宝钗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