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于姑庵位于错埠岭村东南的半山坡上,现福州路西辽阳路南交口处原名“黄德庵”, 又称“姑姑子庵”。相传为唐代道士袁天罡与同母异父兄弟李淳风所建,后衰落。明初,于姓人氏在此安身立户,渐成村落,名“错埠岭”,是先有庵后有村。 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一于姓道姑出资在原黄德庵旧址兴建道庵一座,得名于姑庵,无宗无派,至今已过500余年。

于姑庵在明成化年间建成时,有殿堂11 间、尼姑寮房4间、磨坊2间。1915年扩建后稷殿3间。青岛市房产管理局接管于姑庵后,在正殿西侧原尼姑寮房4间的基础上,新建尼姑居室6间,保留磨坊2间,共有庙堂26间,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

档案馆资料记载,在1934年沈鸿烈当市长时,于姑庵有地100多亩、山岭70多亩。庵地统由错埠岭村会首于京召管理,租给错埠岭村、洪山坡村及徐家村的农户耕种,每户3~5分地不等,农户向庙里交一定租金,统由会首管理使用。租金用于修庵、添置庵内各殿用具以及神像衣服和做法事等。

庵内尼姑自留七八亩地,种粮食和蔬菜。她们请了一名雇工,还购买了一头小毛驴和一盘石磨。有时自己种的蔬菜吃不了,便拿到集市上去卖。庵内尼姑们过着亦禅亦农的生活。

于姑庵历史上曾多此修葺重建。仅在二十世纪中,就重修扩建6次。其中1935年那次,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还曾捐过款。是年所立的“万善同归”碑上刻满了捐款人名。正面第一名赫然刻着:“市长沈鸿烈”。扩建后的于姑庵共有殿宇房舍25间,建筑面积达1 200平方米,后僧道交替,最终改为佛教尼姑庵,属临济派。内建四大天王殿、三圣殿、观音菩萨殿、地藏菩萨等殿宇,供奉四大天王、观音菩萨、地王菩萨等。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于姑庵庙会曾经是青岛早期“四大庙会”之一,每年正月十一举行庙会,香火甚盛,俗名庄稼老会,既纪念中国古代传说的教民稼樯的“后裔”,神位在西厢房。20世纪30年代,许多摊贩正月初九赶完位于今市北区东镇道口路清溪庵的萝卜会,正月十一转移来赶于姑庵庙会,小戏班等艺人也来赶台。

1935年2月15日出版的《青岛晨报》刊发了题为“于姑庵赶庙记”的报道。当时于家庵庙会的规模,从中可略见一斑:“从市内到东吴家村通于姑庵的路上,赶会的人们,列着队,不断的向前走着,三个一簇,五个一堆的,说着,笑着,慢慢的向会上出发,你看吧,长袍的男子,西装的男子,短服的男子,漂亮的男子,龙钟老态的老翁,和那些旗袍剪发的时髦女子,短装留髻的乡下姑娘,涂脂扑粉的少妇,白发驼背的老婆,形形色色的,满眼里尽是人。”

土地改革中,于姑庵出租的土地全部分给了农民。1965年,各殿神像被毁,庵内设施损坏丢失、殿堂严重失修,房顶坍塌。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曾经的于姑庵庙会


于姑庵最后的一位主持叫觉真(1909-1966),俗名赵玉芬,乳名傧子,益都县北城人,满族,师本诚,法号觉真,文革中,佛像全部被毁,1965年初,觉真与其他尼姑一起被逐出庵门,送至崂山王哥庄学习改造。第二年,去即墨金口安家后患病不愈而逝,享年57岁,其他人不知所终。庵内房舍由青岛市卫生局做危险品仓库使用。1982年12月,青岛市政府将于姑庵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青岛市卫生局将其腾出,由青岛市佛教协会筹备委员会管理。

有史记载,于姑庵建成后,曾先后6次重修与扩修。

第一次,1908年至1909年对5个殿进行了里外彩绘,修后在正殿梁上刻写“山庙大清光绪叁拾叁年重修”,庵内现有一块破碎的募捐石碑上刻写有“万善同归,光绪叁拾肆年谷旦”。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第二次,1915年错埠岭村会首于京召根据广大居士、信男善女要求,用民间集资和庵地历年租金收入增建后稷殿3间。同时,修建了庵院墙,并在天王殿两侧增建了两个向南开的山门,在东山门的左侧建一钟楼。为便民通行,又在庵东北的南北村路修建石桥1座。由于修桥经费不足,于京召卖出自家5亩地,用此款进行了资助。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第三次,1935年集资修庵,主要对庵殿内外进行彩绘。现天王殿前一块石碑正面刻有“万善同归”,后面刻写化缘修庵人员名单,第一人为国民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捐银元50块)。石碑左下侧刻写“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谷旦”,住持:本诚;徒:觉真;孙:昌修、昌莲奉记。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第四次,1945年集资修庵,对庵殿内外进行彩绘。正殿左前石碑正面刻写“永垂不朽”,石碑左下侧刻写“民国叁拾肆年敬立”。

第五次,1965年青岛市房产局接管于姑庵,在4间寮房(尼姑居室)的基础上,改建6间平房。

第六次,1994年四方区政府和青岛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对于姑庵进行了保护性修复。

上世纪90年代,于姑庵小规模修建后,2000年又全部推倒计划重建,当时挖了两个大坑,存水五尺有余,很多信徒居士也纷纷捐款乐施,之后却听说工程方携款而逃,具体原因至今未见明确说法。但于姑庵重建终因资金不足,修复工程搁置,又荒芜了下来。直至2008年,投资2000万,规划面积5000平方米的重建工程终于启动,方结束了老殿宇风雨沧桑的岁月。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04年重建前的于姑庵


第一次到这里是1998年,那时候,福州路还没修好,于姑庵的大殿还是一个很破旧很小的房子,失修年久,破烂不堪。后来,这里的老企业开始搬迁,老殿宇被拆掉,于姑庵也开始了漫长的重建。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07年,重建时的于姑庵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两棵银杏树树龄已经超过500年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国家一级古树编号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08年,只有一座大殿的框架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大殿的框架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08年,墙外的施工图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08年底,施工开始恢复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09年3月,整体结构开始显现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0年,于姑庵整体基本成型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2年底,侧门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2年,修建中的场景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3年,修建中的场景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3年,正门的广场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4年10月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5年,挂匾已改成观音寺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已变身青岛观音寺的于姑庵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11年青岛市宗教局、市佛教协会批准,于姑庵正式更名为观音寺。2017年5月7日,青岛观音寺落成庆典暨全堂佛像开光法会隆重举行。


精彩青岛 从于姑庵到观音寺,重建镜头里感怀岁月沧桑


2007年,经市政府批准立项,由青岛感恩房地产开发公司、青岛六和缘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重建,至2014年竣工,历经多年的重建,名字也最终变成了“观音寺”,于姑庵似已了无痕迹。世事沧桑,不免令人唏嘘。

五百年来,庵内的两棵巨大银杏树,依然生机勃勃,它默默注视着于姑庵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