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的角度來看,造成現在醫患關係緊張的根源是什麼呢?如何才能改變目前的這種局面?

全科掃地僧


以前寫的,直接貼過來吧。

……………………………………

我也曾是不當醫療的受害者,對這方面的問題有過一些思考。所以回答過兩次醫患關係緊張的問題。就有一些人留言問候我。今天飯後無事再說說清楚。但先強調下,所謂醫患關係緊張我以為是指醫生和患者在診療間裡的事情,不是一般公眾與醫衛系統的關係。我們緊張的跟健衛委領導緊張的不在一個頻道上。如果覺得醫生有什麼不妥,鍥而不捨地投訴甚至起訴,這是能做和該做的。那以下的話可能就招不少人反感了。

一、醫患關係緊張不同於醫患糾紛。

糾紛哪裡的都有。但當年地溝油盛行沒見說食廚關係緊張,某寶上不辣麼真的貨不少沒見說買家賣家關係緊張。

以前也有醫患糾紛的,也有很多人不信醫生的,為什麼現在醫患關係緊張了?

因為患者罵、打、鬧。使用暴力了。

醫患關係緊張並不是指醫患雙方對治療方案、效果、費用沒達成一致,而是雙方起了衝突。激化成衝突,99%是患者使用暴力。

很多人看到這裡要問候我了。說,你不說看為什麼他要打醫生?

好,現在請您回答?為了什麼,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打人?

除了正當防衛沒有任何理由可使用暴力。這是現代文明的底線。

有些人說醫生是在犯罪——好吧,假定我們回到中世紀,每個患者都對醫生擁有宗教裁判所的無證定罪權力。但行刑、給醫生開瓢總該另找會子手吧。

醫患關係緊張的本質並不是大家意見不一,其實這個世界意見一至的時候很少,但崩盤的時候不多。而一些患者成為潛在的暴徒,激化了雙方的分歧,就緊張了。

說理說不過就上手是最爛仔,最沒底線的嗎?不是,不說理不投述就上手,這……也不是。確認說理說不過所以不說理不投述又認為自己肯定有理所有理直氣壯的打人,這才是。

多講幾句為什麼?有些人從小爸媽不會和你講道理,不如他們意時就開罵,就上手打。就也學會了,而下一代也將如此。

但話歸正題,我們該怎麼來看醫患雙方的意見不一至。

二、醫患不可能完全達成一致。

我知我說無論如何不能使用暴力很多人是不同意的。因為這不同於不能打小偷打騙子,那些導致的只是身外之物的損失。而醫生導致了健康、身體的損失。所以他有權力對醫生身體進行侵犯。

大家見過這種人,為兩塊錢停車費是否合理堵在小區門口維護公義。

用極高地損失來挽回極小的損失,之所以這樣做無非高的損失並非自己承擔罷了。

所以真的認真打擊醫鬧職業醫鬧馬上就少了。

但我們是講理的,我們來講醫患雙方的意見分歧。

首先您找醫生,默認的前提是把自己身體的一些處置權力交給醫生。所以醫生有權在你身上劃上兩刀喂些藥。

而你沒有權力對醫生做同樣的事。

當然醫生獲得這些權力是有條件的。患者以為這個條件就是治好病。最好還要快速,舒適,便宜。

實際上人類一大半的病還是治不好的。醫生只能幫你緩解。

醫生認為:獲得對病人身體的處置權力,條件是按照真的其煩無比的醫學規範來處理。醫生只是一個執行者,效果怎樣還得看患者個體情況。

醫患雙方對診療的認識天然是不一樣的。不可能完全達成一致。

我簽過三次手術同意書。老實說很反感。因為上面告知各種可能,我這麼寬容的人也覺得是在嚇我以預先推託責任。雖然我該明白有百分之幾的機率死在死手術檯上,但是這只是讓我瞭解信任您的風險,而不應是讓我自己來決定是不是該做手術,這是醫生的問題。既然認為做為患者我不可能從專業上來評斷醫生的治療,為什麼要讓我對著百分比決定是不是手術呢?

讓我決定的其實不是百分比,我只要向我保證、讓我相信,將進行合乎規範、達到標準的治療。如果盡了力,死在手術檯上我會認命。不然咧?患者需要的是醫生做為人的保證,而是不是保險合同一樣的的告知書,醫生也不是在做安利。無論對誰這都不是一場生意。

我很清楚我希望我的手術醫生跟我說什麼。我希望他說:感謝您的信任,讓我在你肚子上劃一刀並割除那麼一大截東西。我以前有過相應的手術經驗,並且為你這個手術做了哪些準備,我有信心。或者手術確實有一些風險,我感謝您願意和醫生一起來搏一把。我想信這是值得的。如果手術中出現什麼意見,也請您相信我不到最後一刻我不會放棄你。

可他沒有。他對著單子告訴我,你可以幾種辦法並各有多少百分比就此完蛋。如果死在此範圍內我沒責任。OK,請簽字。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彼此溝通的方式都是可能錯的。

拋開對自己生活的決定不談,患者要做的是決定是否信任醫生,而不是判斷具體的診療對錯。

三、關鍵還是第三方。

其實醫患雙方都在承擔本不該承擔的事。

無論依標準操作即可的醫生,還是隻要按規範治療就可以認命的患者,我們是不可能真正信任對方的。還是那句話,不可能完全達成一致。

需要第三方的專業的、權威的、公益性地監管。公益性指出了它的身份。

那麼患者可以放心託付自己的身體,並不是託付給醫生,他真的只是個執行者。醫生也可以省得跟百度患者扯皮。有問題,有糾紛,按流程來。西方社會的醫療官司多如牛毛。

這就是文明社會的一個特質:契約決定關係,程序決定正義。不管是不是贊同,目前人類智能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那公益第三方做不好?你看前幾月連疫苗都……呃,這事咱就不說了,說也沒用。要不等,要不在可以做點什麼的時候做點什麼。比如先交掉兩塊錢的停車費離開小區門口,然後與業委會溝通,尋找法規與物業溝通,訴之法律……比堵門要求高多了,在醫院也一樣。

但是讓自己表現得更好一點總歸沒錯。

那麼該怎麼辦呢?

四、現在主要是患者要努力。

這又是一個召人問候的觀點。但老實說我也見過很多爛醫生。穿上白大褂沒有變身天使卻變成一個生意人、奸商,還拽得很。

但為什麼說主要要患者努力?因為現實——您看病不?

現實的一方面是:那個奸商坐在那裡,這是現有體制下的人性。我不知道這個群體的平均道德是否比街頭高,但確認不能指望靠個人的品行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體制的改變絕對是漫長的。我們暫時很難從第三方那裡獲得是否一般信任醫生或者信任這個醫生的幫助。

現實的另一方面是,患者暴力值上升確實損害了公共衛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質量,這種傷害正象那個堵住小區門口的車主所帶來的一樣,小區裡的人都有份,所人每個人都要努力。

那麼患者要努力的是什麼呢?第一,控制好從老爸老媽那裡世襲的脾氣。這不解決您問題。單純想找個發洩可以去找樓鳳。

您要說忍不住了……這事吧,有時候強見犯也是這麼說的。

第二呢,提高跟醫生溝通的能力。把醫生看做一個活生生的、忙活了一天的人。畢竟您花錢買命,命更值錢,咱這是賺便宜了。非要說一個感冒幾百塊不合理……您見過菜貴了罵廚子的嗎?這就沒勁了。

禮貌、自制和理性,總會多收穫一些醫生的專業幫助的。


比鏡子多一點


主要是醫藥費貴,住院制度不是以治病為主,而是以盈利為主,三是小病大治,重治。醫生缺醫德,醫風差。

今年九月我去醫院看病,頭上毛囊炎腫包,掛二十元專家號,專家說,你這是小手術,門診就可以做,我讓護士長給你做準備,讓值班主任給你做。我跟著護士長去見主任,主任看過說,他這病門診做不了,必須住院治療。護士長,專家都無奈。結果四百多元的病,住院十一天,花了五千多元。就這樣的黑心主任,他要沒有醫患糾紛那可就真是老天不開眼了!


毛月亮41422


主要是醫德,醫風的喪失,醫院以味的抓效益,小病大治,前幾天報出深圳某醫院給一名小孩治療孩子不拉屎,醫院說得動二次手術得十幾萬元,可那家人沒聽到外省求醫,一名醫生只開了八毛餞藥,最後孩子病好了,今年我母親患腸壞死在西安某醫院就醫,在網上查了一,網友反饋說花費需七萬左右,最後果不其然。那還是我們主動要求出院的,現在治病如買東西般是有潛規則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少數患者不講道理這個客觀事實。


王文龍鋼廠協力工


我最有發言權。我媽腿上長東西,去醫院檢查老年性神經性皰疹。要住院,當時我老婆帶去看,當時問醫生要交多少錢準備入院。醫生建議先交個㭍捌仟吧!老婆沒帶那麼多錢。當時老婆可能看長的那小東西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就帶著我媽去了另一家大醫院再次檢查。也許老婆又怕得了什麼大病?結果一樣老年性神經性皰疹。這下老婆大人就只能安心帶我媽住院了。問醫生住院要交多少錢。醫生看了老婆一眼說:我們醫院床位多呀。這個吃點藥,自己回去再打點針就可以了,打針的藥可以在這打,也可以帶回去給當地醫務人員打,他開個證明就是。結果花了不到一千元。一樣的病,不一樣的醫院和醫生。結果就差別這麼大。有醫生或者醫院,給我個說法嗎?這個局面沒法改變。


文哥86270648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我看法。我的祖父母都是醫生,我出生以後一直跟著他們在醫院生活(以前醫生的家庭都是住在醫院宿舍區的)。我記得我住的醫院裡牆外面有一間白色的小房是專門臨時放死人的,大點才知道那叫"太平間"。小時候,不知道害怕,只要聽說有病人死了,都會去前面看"熱鬧",直到讀高中才離開他們,在縣城裡安家。在我的記憶裡從未出現過,像現在在醫院裡死了人,病人家屬還同醫院裡鬧"要錢"的事情發生過。也許以前的醫療水平有限,病人治不好是正常的,當然醫院裡死人也是正常的,所以以前才不會經常出現"醫鬧"現象,或者是以前人都比較"傻",不懂得鬧鬧可以得到"賠償"。

我們這一代已經沒有學醫的了,但還是有家人在醫院裡工作的,每次遇到"醫鬧"消息,我基本上算是知道比較早的,在我看來因為醫療事故的病人死亡,理應做一定的"賠償"責任,有的一聽起來就知道是無理取鬧的。知道為什麼把從醫者稱為"醫生"嗎?就是醫者只能醫治有"生命"的人,醫生不是神仙,再好的醫生,再有一流的醫療設備也無法從死神手中,把"死人"搶回來。

造成今天的"醫患"矛盾關係,主要原因是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人不可能不生病,生病了只有去醫院,過去醫院的性質是屬於國家保障民生的機構,以救死扶傷為已任,醫生是國家的工作人員由財政供養;現在的醫院都是自付贏虧性質,有的直接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合資企業,醫生的收入完全取決於你給單位創收的利潤而定,所以經常會出現"小病"大治現象,如明明就是一般"感冒",也叫你去做不必要的檢查,雖然不是壞事,但是你給病人經濟上增加了負擔,同時,也增加了病人對醫生的"恨意"。


江馳也


上個星期有一個同事談起她老公從區裡面的社區醫院回到我們鎮裡面的社區醫院來了,但是令人很意外的是要找她老公看病,掛號費竟然接近20塊錢。我就想以前的掛號費不就是一兩塊錢而已嘛,什麼時候漲到十幾二十塊錢了?而且如果是到省或者市上面的大醫院找專家門診掛號費才九塊十塊,那可能是十多年前我自己去看病的情況吧,這些年我都沒有去看過病了。但是什麼時候下面鎮的社區醫院的普通一個醫生,掛號費竟然達到十幾二十塊錢。

我當時給自己的解釋是以藥養醫這個機制應該是已經改變了吧。如果這樣子的話,一個醫生光掛號費就可以抵他一個月的基本工資了,那可能現在看病跟以前是有很大的不同了吧,是不是醫生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樣子靠多開藥給病人去掙錢。以前是多看病人多,開藥工資就越高,如果往好的方面去想,現在掛號費那麼貴,那可能是打破了以藥養醫這個潛規則,掛號費算是醫生多勞多得的基本工資收入,我寧願相信是這樣子。

以前的醫患關係這麼緊張,完全是因為以藥養醫這種潛規則造成的。多開藥多賺錢,少開藥少賺錢,這幾十年來的潛規則,讓多少病人痛苦不堪,病沒治好還要花大量的金錢。如果現在真的這樣改變的話,那也不失是一件好事。


教你孩子學英語


很多醫生看病時心不在焉的態度,傻瓜都能看出來,光這一點就足以造成對醫生信任程度大幅下降。加上很多病原本不需要吃藥,醫生為了完成額度開一堆藥給你,這類事情屢次發生。

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樣一件事,我父親是離休軍醫,在醫院住院期間診斷為胰腺癌,但我父親年事已高,自己不想挨一刀之苦,拒絕開刀治療和吃一些藥物。

一次父親尿路堵塞,幾天排不出尿,看著他痛苦的在病床上呻吟翻滾,看護的阿姨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我下班去探視剛好看見這一幕,看到值班醫生和護士在不遠處閒聊,對我父親的情況視而不見,勃然大怒之下一把揪住值班女醫生,逼她立即採取措施。

那女醫生這才給三個不同科室的主任打電話,幾個醫生半個多小時後從宿舍趕過來,前兩個醫生說不出個所以然,第三個泌尿科主任進門只看了一眼,用手指輕輕壓一下小腹,就知道是幾天排不出尿的結果,馬上插尿管,問題立刻解決了。

我們清楚這是我父親拒絕接受治療,對這個科室的利益有損,才被他們這樣報復。

對一個同行和前輩,為了利益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真是令人心寒。

這還是這個城市赫赫有名的大醫院,在廣州的西面。


高教練711


朋友發的,終於明白為啥會有“醫鬧”了,第一次來市裡最高規格的人民醫院,醫生開了藍芩口服液224元,昨天抓藥時候只給我一盒,我問就一盒嗎,醫生說就一盒。後來我就走了,總共6支,一支劃37了,藥好貴啊。昨天專門問了我賣藥的朋友,一盒是30左右,網上又搜了一下,最高的一盒也才108,覺得不對勁,我的一盒224,幸虧我提前拍了單子圖片,單子已經收回去了,把單子圖片放大了是4盒。今天過來,人家說查一下,也沒查就給我補了3盒。我說是昨天一個男的拿的藥,裡面一個男的竟然還笑了笑,不知是不是他,竟然還有臉笑,如果我沒有圖片,去哪去說理呢?!所以,提醒大家去醫院都要認真看單子!


手機用戶63367204453


我愛人在社區醫院常門診工作,每天8:00上班,下午4:30下班,中午休息一小時。算下來每天工作時間僅7個半小時,450分鐘。平均每日接待患者100人左右,高峰期達150人。算下來,給每個病人看病的人數僅3分鐘左右,這3分鐘時間裡還要填寫病歷,做一些常規檢查,開藥醫囑等等。很多病人排了好幾個小時的隊,3分鐘被打發了,根本沒有時間充分溝通病情,心裡多有不爽。中間再遇到幾個插隊的,吵吵的,罵人的,反覆強調搞不明白的,一天心情都好不到哪裡去。下面我也說說醫患關係。

一、醫患關係不和諧的原因

政府因素

政府在公立醫院的投入不足是造成醫患關係不和諧的原因之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衛生支出曾經一度佔到政府總支出的6,而到2002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4。在上海,作為一名主治醫師,醫院給出的基本工資就3000元左右,醫生只能通過開藥,開檢查費,多看病人拿診費提高收入。

醫患溝通渠道不暢,醫護人員問什麼就回答什麼,主動深入諮詢的情況很少。對醫護人員而言,由於職業的特點,一方面他們不能把所有治療信息都告訴患者;另一方面,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患者溝通,而且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溝通渠道來幫助他們交換信息,以致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誤解。

患者自身素質的差異

一些患者認為醫院是萬能的,到了醫院就算進入相對的保險狀態了。有的患者認為,醫院沒有象商業部門對待顧客那樣,盡力為顧客服務,他們的服務態度不盡仁義,態度粗暴;有的患者甚至認為,醫院故意拖延他們的病程,延誤他們的最佳治療時期;有的則認為,醫院就是為了賺錢,利益是醫院的重心,“一切為了病人”的宗旨已演化為“一切為了效益”,許多患者不相信醫務人員的診斷,醫患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信任危機。

社會媒體因素

部分媒體對醫療糾紛的報道未能站在公正、公平的客觀立場上,未能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尤其熱衷於負面報道,甚至出現失實的報道現象,誤導公眾,加深了人們對醫療行業及醫務人員的不滿和不信任,對醫患關係的緊張化。

缺乏溝通技巧方面的培訓

愛人每年接受很多進修、學習及各種培訓,但大都都是以專業技能、診療水平的提高為主,而缺乏醫護溝通技巧、能力及人文醫學服務、社會醫學這樣的必修課的培訓和實踐,這些方面全靠自學。

二、醫患關係如何改善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醫院和醫生應該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醫學模式,改變過去醫院對病人只管治病的陳舊觀念轉向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醫療對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

醫院需要打造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支付寶和微信進醫院,讓繳費不再排隊成為可能。

建立雙向互動溝通機制,醫院應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顧慮,及時雙向互動溝通,實行信息及時反饋,及時徵求意見,及時疏通患者的心結,努力讓患者獲得身心的健康。

2、患者方面

首先請問,你會看病嗎?作為患者,做到以下幾點,能緩解不少矛盾。

習慣預約看病,免除無號的尷尬。要想一來就看病,提前預約是重中之重。現在,每個醫院都有各種途徑預約掛號,比如官網、微信、第三方平臺都可以預約掛號,特別適合那些可以擇期就診的病人,提前預約不僅不要排隊,而且可以瀏覽醫生的主頁,選擇專業對口的醫生,精準看病。

陪家人看病是義務、責任和擔當。家裡老人去醫院看病,一定要抽時間陪,而且要用心去陪,不要怕麻煩,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帶有情感的陪伴和醫護人員的專業護理完全是兩碼事。

在當地醫院篩查一遍後再來大醫院看病,減少不必要的折騰。建議患者在當地醫院先看一下,篩查一遍、聽一下當地醫生的建議後再來大醫院,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折騰,同時也節省一些資源給那些真正有病的人。

拿到報告後第一件事是自己先讀一遍,消化理解一下再去找醫生。

請做好充分的準備再來看醫生。首先是財務準備,因為看病是需要付費的。其次是準備好相關的就診資料。

3、媒體方面

搭建醫患間交流新平臺。通過該平臺,全民跟蹤報道,既監督了醫院,使其科學處理個案,找出現有制度不足並加以改正。又使公眾能夠知悉案件處理全貌,對整件事情有客觀地認識。這種逐層公開方式,使現有機制逐漸成熟,形成一套能被廣泛適用的處理模式,消除錯誤觀念。

明確醫療糾紛報道立足點。媒體應全面、如實、平衡地報道事實,實現反映客觀現實,檢測環境,推動社會發展的監督職能。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媒體在深度方面做得有所欠缺,在力度方面更是對公眾的新聞要求產生了誤解。

普及醫學知識實現有序報道。媒體在醫患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監督者,還應該是秩序的維護者,這種秩序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報道的有序性和知識普及過程的有序性


葉小桂


錢,就是這個萬惡之源造成的!

醫院,要賺錢。分配到下面科室考核,分配到每個醫護人員考核。就其根本的考核就是給醫院創收多少。在醫院錢的多少是完全可以決定生命長短的!所以就有大醫院治病搶救後醫藥費少下來了,這科室那科室都推著你出去,讓你下級醫院去治療康復。不讓你住院了。小醫院病源少,哪哪都留著你讓你不出院,多住!大小醫院住進去了,天天這血那便,醫院有的儀器設備都檢查一遍,幾遍。自己曾左手食指端皮肉缺損瓜子大一塊,某三乙醫院住院七天,回來幾天後未能痊癒,再返回想住院治療,好心的醫生說快好了,再住院檢查費又得二千多。

幾乎醫生片面誇大病人病情,籤無數免責條款。少數醫生就因有這免責條款治療,手術上草率,不負責。這樣的醫護存在也勢必會產生醫患矛盾糾紛。

一直在貶印度阿三,也在貶阿三的全民免費醫療,貶阿三的仿製藥。是不是我們應該在免費醫療上可以參考借鑑。看我們的醫院,大樓,裝修,所處地段,非醫護人員員工幹部,我們不談醫護工資,就看看這些,醫院是多有錢呀。錢從哪來,說話是國家財政。信你個鬼!既然是公立醫院沒有免費至少可以不盈利吧!

親身經歷,其實人最無奈的時候還是依靠醫生護士依靠醫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