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布魯斯特F2A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F2A戰鬥機(英文:F2A fighter,暱稱:Buffalo,譯文:水牛),是美國海軍第一架單翼艦上戰鬥機,由布魯斯特(Brewster)公司設計生產。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軍裝備的兩種主力艦載戰鬥機之一,也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實用的單翼可收放起落架艦載戰鬥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37年12月試飛,軍方的操作測試於1938年1月展開,該年6月美國海軍正式提出第一份54架F2A-1的訂單,隔年6月量產型出廠進入美國海軍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服役。不過到了1941年F2A的性能已經過時,被先前擊敗之後捲土重來的對手F4F取代。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實際使用F2A參戰的單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而且主要在中途島戰役出現過,只是完全被日本的零式戰鬥機以壓倒性的性能優勢擊敗。

翼展:10.67米

機長:8.03米

機高:3.68米

最大速度:517千米/小時

升限:10120米

武裝:12.7毫米機頭機槍2挺,12.7毫米機翼機槍2挺,45千克炸彈2枚

格魯曼F4F3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F4F戰鬥機(英文:F4F,又稱:F4M,暱稱:Wild Cat,譯文:野貓),是二戰期間美國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艦載戰鬥機。F4F戰鬥機是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在二戰爆發之際最主要的艦載戰鬥機,也是遏制零戰神話與穩定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制空權的關鍵角色。F4F戰鬥機由美國格魯曼公司研製,1937年首飛,1940年率先在美國海軍和英國皇家海軍服役,1945年退役,其暱稱成為格魯曼公司以貓作為戰鬥機暱稱的初始產品。當珍珠港受到攻擊的時候,美國總共有131架野貓分屬於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11箇中隊下。

翼展:11.58米

機長:8.76米

機高:3.6米

最大速度:515千米/小時

升限:12000米

武裝:12.7毫米機翼機槍4挺,45千克炸彈2枚

格魯曼F4F4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該型號是“野貓”最主要的量產型,一共生產1169架,也是第一款裝有機翼摺疊裝置的“野貓”。

翼展:11.6米

機長:8.8米

機高:3.6米

最大速度:515千米/小時

升限:10363米

武裝:12.7毫米機翼機槍6挺,45千克炸彈2枚

格魯曼F6F3N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F6F戰鬥機(英文:F6F fighter,綽號:Hellcat,譯文:地獄貓,又稱:悍婦/潑婦),是美國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艦載戰鬥機。F6F戰鬥機是F4F戰鬥機“野貓”的後繼型號,是二戰美國海軍的標準艦載戰鬥機,它不是最快速的二戰戰鬥機,但是與以往的美國戰鬥機不同,通過與日本飛機在低空玩“貓捉老鼠”的死亡遊戲,成功地壓制住零式戰鬥機取得空中優勢,成為當時美國海軍的一張王牌,令日軍飛行員談“貓”色變。F6F戰鬥機由美國格魯曼公司於1938年開始研製,1942年6月26日首飛,1943年9月服役,二戰時期總共生產約12272架,而當中的11000架是在兩年之間建造的,而最後一架則於1945年11月交付。1943年8月31日,約克城號航母的VF-5中隊的F6F-3首次參加實戰。二戰爭中所有的優秀海軍飛行員都駕駛過F6F。

翼展:13.06米

機長:10.24米

機高:3.99米

最大速度:629千米/小時

升限:11370米

武裝:12.7毫米機翼機槍6挺

格魯曼 F6F5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1944年春,F6F-3正式停產,取而代之的是F6F-5。F6F-5的各種型別-5E、-5K、-5N、-5P一共生產了7870架之多。F6F-5在主起落架內側的翼根部分增加了一對掛架,可以掛載兩枚450千克炸彈,另外在外段機翼下增加了六個火箭彈導軌,每側三個。F6F-5部分型號安裝兩門20毫米機炮和4挺12.7毫米機槍,加強了火力。F6F-5的發動機導流罩與R2800-10W發動機之間的間隙縮小,顯得更加流線。F6F-5在外觀上與F6F-3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早期型外大多數F6F-5取消了座艙後的側窗。在7000米高度,F6F-5最大速度達到了611公里/小時,並且能在7分鐘內爬升到6100米的高度。

翼展:13.06米

機長:10.24米

機高:3.99米

最大速度:629千米/小時

升限:11370米

武裝:12.7毫米機翼機槍6挺,127毫米火箭彈6枚或298毫米火箭彈2枚或450千克炸彈2枚或227千克炸彈4枚或110千克炸彈8枚

格魯曼F7F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F7F戰鬥機(英文:F7F fighter,綽號:Tigercat,譯文:虎貓)是美國格魯曼飛機工程公司研製的1941年初的設計雙引擎艦載夜間戰鬥機,與格魯曼以前製造的"貓科"有很大的不同。F7F是為了45000噸的“中途島”級航空母艦設計的雙引擎單翼戰鬥機。但在1945年首批生產出來的500架F7F中的大多數被分配給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島嶼基地中使用,由於首批使用單位當時正忙於安排日本投降的事情,因此“虎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進入過實戰測試。

翼展:15.7米

機長:13.8米

機高:5.1米

最大速度:740千米/小時

升限:1230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4門,12.7毫米機頭機槍4挺, 454千克炸彈2枚或魚雷1枚

格魯曼F8F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F8F戰鬥機(英文:F8F fighter,綽號:Bearcat,譯文:熊貓)是格魯曼公司最後的一種使用活塞發動機的戰鬥機。兩架XF8F-1原型機於1943年11月開始研製,並且在1944年8月21日首飛。那時,格魯曼再次確定使用最強力的引擎——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雙黃蜂”系列發動機,與該公司設計的“地獄貓”和“虎貓”戰鬥機使用的引擎相同。引擎裝配在儘可能小型、輕量化的機身內。充裕的動力使飛機的操縱性提高,這種高速戰鬥機的爬升率比“地獄貓”高30%。1945年4月25日起第一批F8F開始進入VF-18和VF-19中隊快開始轉換訓練,當完成訓練準備搭乘“突擊者”號和“蘭利”號趕赴太平洋前線時日本已經宣佈投降。

翼展:10.92米

機長:8.61米

機高:4.21米

最大速度:678千米/小時

升限:11796米

武裝:12.7毫米機翼機槍4挺,127毫米火箭彈4枚或454千克炸彈2枚

沃特 F4U-1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F4U戰鬥機(英文:F4U fighter,綽號:Corsair,譯文:海盜)是沃特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研發的一種艦載戰鬥機。加速性能好,火力強大,爬升快,堅固耐用,是美國第一種速度超過640千米/時的戰鬥機,也是速度最快的活塞式戰鬥機之一。其機翼獨具一格的設計使得其與其他同類飛機相比顯得很另類,除空戰外,亦擔當戰術轟炸機的角色。太平洋戰爭上,F4U與F6F併為美軍主力,成為日本戰鬥機的強勁對手。大戰結束後,據美國海軍統計,F4U的擊落比率為11:1,即每擊落11架敵機才有1架被擊落,擁有著驕人戰績。

翼展:12.5米

機長:10.1米

機高:4.9米

最大速度:671千米/小時

升限:11247米

武裝:12.7毫米機翼機槍6挺,454千克炸彈2枚

沃特 F4U-4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F4U系列中最重要的一種型號。引擎的動力有了明顯加強,可以產生2100馬力,加上緊急動力,飛機可以在5分鐘內達到2,450馬力,極速可達到721千米每小時。爬升率亦有明顯改善,由1型的3,180英尺/分鐘到3,870英尺每分鐘。同時,引擎罩前部造型也作了更動,螺旋槳則改為四葉槳,座艙內部亦重新設計,艙罩亦有若干修正,提供了駕駛員更好的視野。

翼展:12.5

機長:10.2

機高:5.2

最大速度:717千米/小時

升限:12649

武裝:12.7毫米機翼機槍6挺,454千克炸彈4枚,127毫米火箭彈6枚

道格拉斯 SBD-3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SBD俯衝轟炸機(英文:SBD Dive bomber,綽號:Dauntless,譯文:無畏)是道格拉斯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研發的一種艦載俯衝轟炸機。早期為道格拉斯與諾斯洛普公司合作開發,以諾斯洛普BT為設計的原型機,不過諾斯洛普後來退出研發團隊,所以才將機型名稱由原本的BT-2改為SBD。與格魯門F4F野貓戰鬥機及TBD破壞者魚雷攻擊機為二次大戰開戰時美國三大主力艦載機。SBD-3 俯衝轟炸機於 1942 年春末裝備一線部隊。這批飛機原本是法國訂購的,他們在歐洲眼見了德國俯衝轟炸機在波蘭戰役中展現出的巨大威力,於是向美國訂購了 174 架該型機,法國淪亡後,這批飛機連同後來專為美軍自己的 410 架飛機一起被交給了美國海軍。

SBD-3是第一種完全滿足了作戰需要的“無畏”。該機裝備了自封閉油箱,為乘員提供了裝甲防護,並且安裝了防彈風擋。不過這些額外的裝備增加了飛機的重量,為了避免對飛機機動性的影響,SBD-3上採用新的鋁質蒙皮並取消了所有可有可無的設施,從而減輕了重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原先在SBD-2上被撤銷的一挺前機槍再度回到了SBD-3上,因為戰爭的經驗表明,強化前射火力的好處要遠遠超過其帶給飛機的那點重量的影響。SBD-3用新的萊特R-1820-52發動機取代了原先的R-1820-32型,並相應的稍稍擴大了引擎罩後的散熱口。最後,在新“無畏”的生產過程中,設計師還把原來無線電員座上的單管機槍換成了新的雙聯裝機槍,增強了自衛火力。所有這些改進使得SBD-3的防護性能達到了實戰的要求。

翼展:12.65米

機長:10.06米

機高:4.14米

最大速度:407千米/小時

升限:7780米

武裝:12.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7.62毫米後座旋轉機槍2挺,726千克炸彈1枚,45千克炸彈2枚

道格拉斯 SBD-5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前線的飛行員們對“無畏”評價頗高,但詬病也不少,這些批評主要集中在飛機緩慢的速度上。為此,SBD-5換上了新的1,200馬力的R-1820-60型“旋風”發動機。但由於其它裝備重量的增加,此次提高功率的改進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從外形上看,新飛機的變化包括取消了汽化器進氣口,引擎罩兩側的通風片數量減少為每側一個,發動機散熱口也被重新設計而有所擴大。老式的望遠式轟炸瞄準具被新的反射式瞄準具所取代,兩側翼下各增加了一個副油箱掛點,各攜帶一個58加侖(220 升)的副油箱,使飛機的航程達到了1,340海里(2,480公里)。這種SBD-5 型機最終成了產量最高的“無畏”,從1943年2月到1944年4月,該機的生產數量達到了2,965架,此外,道格拉斯還以A-24B的編號為陸軍生產了615架。需要說明的是,為陸軍生產的飛機中,有60架後SBD-5被海軍接受並轉交給了海軍陸戰隊。

大批生產的SBD-5源源而來,在1943年一年之內就取代了先前的所有型號。在1943年下半年美國海軍艦載機對日軍據點的空襲作戰中,參戰的俯衝轟炸機角色完全由SBD-5擔綱。按照美國海軍的原定計劃,SBD 轟炸機將在1943年內被SB2C“地獄俯衝者”俯衝轟炸機完全取代,但由於後者生產的延誤,這一過程被推遲到了1944年。到1944年夏末,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上已經見不到“無畏”的身影了,但是,她們並沒有從此退出戰爭舞臺,而是依舊以陸基俯衝轟炸機的身份奮戰在西太平洋的島群上。

翼展:12.66米

機長:10.09米

機高:4.14米

最大速度:410千米/小時

升限:7780米

武裝:12.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2挺,7.62毫米後座旋轉機槍2挺,1020千克炸彈1枚,45千克炸彈2枚

柯蒂斯 SB2C-1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SB2C俯衝轟炸機(英文:SB2C Dive bomber,綽號:Helldiver,譯文:地獄俯衝者)是柯蒂斯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研發的一種艦載俯衝轟炸機。1940年首飛,在解決了一些問題後於1943年編入海軍現役,廣泛參加了太平洋戰場的作戰行動。是歷史上最重的俯衝轟炸機,但是相對於它所要替換的道格拉斯 SBD“無畏”來說,並沒有什麼很好的表現。

翼展:15.16米

機長:11.18米

機高:4.01米

最大速度:462千米/小時

升限:737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2門,7.62毫米後座旋轉機槍2挺,900千克炸彈1枚

柯蒂斯 SB2C-4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該型為SB2C系列的最後一種型號,最大速度和升限都有所提高。

翼展:15.16米

機長:11.18米

機高:4.01米

最大速度:475千米/小時

升限:8870米

武裝:20毫米機翼機炮2門,7.62毫米後座旋轉機槍2挺,900千克炸彈1枚

沃特SB2U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SB2U俯衝轟炸機(英文:SB2U Dive bomber,綽號:Vindicator,譯文:守護者)是沃特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研發的一種艦載俯衝轟炸機。是美國海軍的第一架單翼偵察-轟炸機,它是從1934年海軍向沃特公司訂購的兩架艦基飛機原型機之一發展而來的。訂單要求生產一架雙翼機XSB3U-0、一架單翼機XSB2U-0,在簽署生產訂單前,這兩架飛機要進行試飛比賽。1936年年初,兩架飛機均進行了試飛,全金屬的XSB2U-1的優勢很快得以證實,美國海軍於當年10月購買了54架SB2U-1。1937年12月,沃特公司開始交付飛機,隨後於1938年海軍又追加了 58架SB2U-2。 最後一批訂貨是1940年末海軍購買的57架SB2U-3,這也是SB2U系列中首次被命名為“守護者”的型號,後來這一名字被推廣到了所有的SB2U。

到1940年,“守護者”共裝備海軍7箇中隊,同時還裝備海軍陸戰隊。後者裝備的SB2U以陸地機場為基地,活躍在太平洋戰爭的最初幾個月。航母上的“守護者”則於1941年末就被性能更好的道格拉斯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所取代。

翼展:12.8米

機長:10.36米

機高:3.12米

最大速度:391千米/小時

升限:不詳

武裝:12.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1挺,7.62毫米後座旋轉機槍1挺,454千克炸彈1枚

格魯曼 TBF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TBF魚雷轟炸機(英文:TBF Torpedo Bomber,綽號:Avenger,譯文:復仇者)是格魯曼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研發的一種艦載魚雷轟炸機。主要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活躍於太平洋戰場上。原本在美國海軍的艦載機當中,以性能落後的TBD毀滅者式為主力魚雷轟炸機,於是1939年海軍便向各大航空製造產業公司徵求新一代艦上轟炸機,最後由格魯曼公司出線,並在1942年此機型進入量產階段。比起原本的TBD,TBF的性能有著明顯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馬力的發動機外,新設計的流線型坐艙配備防彈玻璃,機身的防彈裝甲也前所未有的堅固。而機翼能夠向上折起的長度比起其它型艦載機也更長了許多,更減少了在航空母艦機艙內所佔的位置。襟翼配備減速板設計加上剎車減速板,更讓TBF可以擁有和俯衝轟炸機一樣的俯衝攻擊能力,在戰場上成為日本軍艦的頭號殺手。

翼展:16.51米

機長:12.48米

機高:4.7米

最大速度:442千米/小時

升限:9170米

武裝:7.62毫米機頭機槍1挺,12.7毫米後座旋轉機槍1挺,7.62毫米機腹機槍1挺,907千克炸彈1枚或MK-13型航空魚雷1枚

通用 TBM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1942年3月開始,因格魯曼必須同時生產F4F野貓式與F6F地獄貓式戰鬥機,為了減低生產壓力,便授權通用製造TBF,而通用生產的TBF則被稱為TBM。

翼展:16.51米

機長:12.48米

機高:4.7米

最大速度:442千米/小時

升限:9170米

武裝:7.62毫米機頭機槍1挺,12.7毫米後座旋轉機槍1挺,7.62毫米機腹機槍1挺,907千克炸彈1枚或MK-13型航空魚雷1枚

通用TBM-3W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TBM-3W預警機(英文:TBM-3W AEW,綽號:Guppy,譯文:孔雀魚)是通用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研發的第一種艦載預警雷達載機。1944年2月,美國開始對一架TBM“復仇者”魚雷轟炸機進行改裝,在其機腹下方搭載1部美國通用公司生產的AN/APS-20雷達,研製成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預警機TBM-3W。AN/APS-20是一部採用S波段的預警雷達,峰值功率高達0.8~1千瓦,天線直徑2.4米,重量318千克,是當時最大的機載雷達,它對低空飛機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100千米,對海面大型艦艇可達320千米。但從嚴格意義上說,TBM-3W只能算作是一架空中雷達警戒機,只能搭載1名飛行員與1名雷達操作員,沒有任何指揮管制能力,因它只能通過UHF波段的數據鏈傳至水面軍艦的情報處理中心,再由艦上的指揮人員讀取雷達資料並引導飛機攔截目標。

道格拉斯 TBD-1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勝利基石——太平洋戰爭中的部分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小萃

TBD魚雷轟炸機(英文:TBD Torpedo Bomber,綽號:Devastator,譯文:蹂躪者)是道格拉斯公司為美國海軍所研發的一種艦載魚雷轟炸機。1934年六月,海軍航空部向各大航空機制造企業提出研製一種新型魚雷轟炸機以替代目前在各個魚雷轟炸機服役的馬丁BM-2和大湖TG-2這兩種雙翼魚雷轟炸機。道格拉斯公司的VT-VB最終贏得這一項目。做為一種魚雷轟炸機,TBD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中的多數大規模戰役,諸如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等。TBD實際上是一種極不安全的戰機,它飛行速度低,自衛能力差,因此戰損率相較之同時服役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要高很多。在中途島海戰後TBD撤出了一線部隊,最終在1944年末完全退役。

翼展:15.24米

機長:10.67米

機高:4.6米

最大速度:331千米/小時

升限:5945米

武裝:12.7毫米機頭固定機槍1挺,7.62毫米後座旋轉機槍1挺,MK-13型航空魚雷1枚或454千克炸彈1枚或227千克炸彈2枚或45千克炸彈12枚

全部素體由飛機研究專家朱飛虎先生繪製,本廠長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