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布鲁斯特F2A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F2A战斗机(英文:F2A fighter,昵称:Buffalo,译文:水牛),是美国海军第一架单翼舰上战斗机,由布鲁斯特(Brewster)公司设计生产。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军装备的两种主力舰载战斗机之一,也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实用的单翼可收放起落架舰载战斗机。第一架原型机于1937年12月试飞,军方的操作测试于1938年1月展开,该年6月美国海军正式提出第一份54架F2A-1的订单,隔年6月量产型出厂进入美国海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服役。不过到了1941年F2A的性能已经过时,被先前击败之后卷土重来的对手F4F取代。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实际使用F2A参战的单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而且主要在中途岛战役出现过,只是完全被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以压倒性的性能优势击败。

翼展:10.67米

机长:8.03米

机高:3.68米

最大速度:517千米/小时

升限:10120米

武装:12.7毫米机头机枪2挺,12.7毫米机翼机枪2挺,45千克炸弹2枚

格鲁曼F4F3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F4F战斗机(英文:F4F,又称:F4M,昵称:Wild Cat,译文:野猫),是二战期间美国一型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舰载战斗机。F4F战斗机是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在二战爆发之际最主要的舰载战斗机,也是遏制零战神话与稳定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制空权的关键角色。F4F战斗机由美国格鲁曼公司研制,1937年首飞,1940年率先在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服役,1945年退役,其昵称成为格鲁曼公司以猫作为战斗机昵称的初始产品。当珍珠港受到攻击的时候,美国总共有131架野猫分属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11个中队下。

翼展:11.58米

机长:8.76米

机高:3.6米

最大速度:515千米/小时

升限:12000米

武装:12.7毫米机翼机枪4挺,45千克炸弹2枚

格鲁曼F4F4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该型号是“野猫”最主要的量产型,一共生产1169架,也是第一款装有机翼摺叠装置的“野猫”。

翼展:11.6米

机长:8.8米

机高:3.6米

最大速度:515千米/小时

升限:10363米

武装:12.7毫米机翼机枪6挺,45千克炸弹2枚

格鲁曼F6F3N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F6F战斗机(英文:F6F fighter,绰号:Hellcat,译文:地狱猫,又称:悍妇/泼妇),是美国一型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舰载战斗机。F6F战斗机是F4F战斗机“野猫”的后继型号,是二战美国海军的标准舰载战斗机,它不是最快速的二战战斗机,但是与以往的美国战斗机不同,通过与日本飞机在低空玩“猫捉老鼠”的死亡游戏,成功地压制住零式战斗机取得空中优势,成为当时美国海军的一张王牌,令日军飞行员谈“猫”色变。F6F战斗机由美国格鲁曼公司于1938年开始研制,1942年6月26日首飞,1943年9月服役,二战时期总共生产约12272架,而当中的11000架是在两年之间建造的,而最后一架则于1945年11月交付。1943年8月31日,约克城号航母的VF-5中队的F6F-3首次参加实战。二战争中所有的优秀海军飞行员都驾驶过F6F。

翼展:13.06米

机长:10.24米

机高:3.99米

最大速度:629千米/小时

升限:11370米

武装:12.7毫米机翼机枪6挺

格鲁曼 F6F5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1944年春,F6F-3正式停产,取而代之的是F6F-5。F6F-5的各种型别-5E、-5K、-5N、-5P一共生产了7870架之多。F6F-5在主起落架内侧的翼根部分增加了一对挂架,可以挂载两枚450千克炸弹,另外在外段机翼下增加了六个火箭弹导轨,每侧三个。F6F-5部分型号安装两门20毫米机炮和4挺12.7毫米机枪,加强了火力。F6F-5的发动机导流罩与R2800-10W发动机之间的间隙缩小,显得更加流线。F6F-5在外观上与F6F-3最大的不同是,除了早期型外大多数F6F-5取消了座舱后的侧窗。在7000米高度,F6F-5最大速度达到了611公里/小时,并且能在7分钟内爬升到6100米的高度。

翼展:13.06米

机长:10.24米

机高:3.99米

最大速度:629千米/小时

升限:11370米

武装:12.7毫米机翼机枪6挺,127毫米火箭弹6枚或298毫米火箭弹2枚或450千克炸弹2枚或227千克炸弹4枚或110千克炸弹8枚

格鲁曼F7F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F7F战斗机(英文:F7F fighter,绰号:Tigercat,译文:虎猫)是美国格鲁曼飞机工程公司研制的1941年初的设计双引擎舰载夜间战斗机,与格鲁曼以前制造的"猫科"有很大的不同。F7F是为了45000吨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设计的双引擎单翼战斗机。但在1945年首批生产出来的500架F7F中的大多数被分配给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岛屿基地中使用,由于首批使用单位当时正忙于安排日本投降的事情,因此“虎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进入过实战测试。

翼展:15.7米

机长:13.8米

机高:5.1米

最大速度:740千米/小时

升限:12300米

武装:20毫米机翼机炮4门,12.7毫米机头机枪4挺, 454千克炸弹2枚或鱼雷1枚

格鲁曼F8F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F8F战斗机(英文:F8F fighter,绰号:Bearcat,译文:熊猫)是格鲁曼公司最后的一种使用活塞发动机的战斗机。两架XF8F-1原型机于1943年11月开始研制,并且在1944年8月21日首飞。那时,格鲁曼再次确定使用最强力的引擎——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R-2800“双黄蜂”系列发动机,与该公司设计的“地狱猫”和“虎猫”战斗机使用的引擎相同。引擎装配在尽可能小型、轻量化的机身内。充裕的动力使飞机的操纵性提高,这种高速战斗机的爬升率比“地狱猫”高30%。1945年4月25日起第一批F8F开始进入VF-18和VF-19中队快开始转换训练,当完成训练准备搭乘“突击者”号和“兰利”号赶赴太平洋前线时日本已经宣布投降。

翼展:10.92米

机长:8.61米

机高:4.21米

最大速度:678千米/小时

升限:11796米

武装:12.7毫米机翼机枪4挺,127毫米火箭弹4枚或454千克炸弹2枚

沃特 F4U-1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F4U战斗机(英文:F4U fighter,绰号:Corsair,译文:海盗)是沃特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一种舰载战斗机。加速性能好,火力强大,爬升快,坚固耐用,是美国第一种速度超过640千米/时的战斗机,也是速度最快的活塞式战斗机之一。其机翼独具一格的设计使得其与其他同类飞机相比显得很另类,除空战外,亦担当战术轰炸机的角色。太平洋战争上,F4U与F6F并为美军主力,成为日本战斗机的强劲对手。大战结束后,据美国海军统计,F4U的击落比率为11:1,即每击落11架敌机才有1架被击落,拥有着骄人战绩。

翼展:12.5米

机长:10.1米

机高:4.9米

最大速度:671千米/小时

升限:11247米

武装:12.7毫米机翼机枪6挺,454千克炸弹2枚

沃特 F4U-4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F4U系列中最重要的一种型号。引擎的动力有了明显加强,可以产生2100马力,加上紧急动力,飞机可以在5分钟内达到2,450马力,极速可达到721千米每小时。爬升率亦有明显改善,由1型的3,180英尺/分钟到3,870英尺每分钟。同时,引擎罩前部造型也作了更动,螺旋桨则改为四叶桨,座舱内部亦重新设计,舱罩亦有若干修正,提供了驾驶员更好的视野。

翼展:12.5

机长:10.2

机高:5.2

最大速度:717千米/小时

升限:12649

武装:12.7毫米机翼机枪6挺,454千克炸弹4枚,127毫米火箭弹6枚

道格拉斯 SBD-3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SBD俯冲轰炸机(英文:SBD Dive bomber,绰号:Dauntless,译文:无畏)是道格拉斯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一种舰载俯冲轰炸机。早期为道格拉斯与诺斯洛普公司合作开发,以诺斯洛普BT为设计的原型机,不过诺斯洛普后来退出研发团队,所以才将机型名称由原本的BT-2改为SBD。与格鲁门F4F野猫战斗机及TBD破坏者鱼雷攻击机为二次大战开战时美国三大主力舰载机。SBD-3 俯冲轰炸机于 1942 年春末装备一线部队。这批飞机原本是法国订购的,他们在欧洲眼见了德国俯冲轰炸机在波兰战役中展现出的巨大威力,于是向美国订购了 174 架该型机,法国沦亡后,这批飞机连同后来专为美军自己的 410 架飞机一起被交给了美国海军。

SBD-3是第一种完全满足了作战需要的“无畏”。该机装备了自封闭油箱,为乘员提供了装甲防护,并且安装了防弹风挡。不过这些额外的装备增加了飞机的重量,为了避免对飞机机动性的影响,SBD-3上采用新的铝质蒙皮并取消了所有可有可无的设施,从而减轻了重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原先在SBD-2上被撤销的一挺前机枪再度回到了SBD-3上,因为战争的经验表明,强化前射火力的好处要远远超过其带给飞机的那点重量的影响。SBD-3用新的莱特R-1820-52发动机取代了原先的R-1820-32型,并相应的稍稍扩大了引擎罩后的散热口。最后,在新“无畏”的生产过程中,设计师还把原来无线电员座上的单管机枪换成了新的双联装机枪,增强了自卫火力。所有这些改进使得SBD-3的防护性能达到了实战的要求。

翼展:12.65米

机长:10.06米

机高:4.14米

最大速度:407千米/小时

升限:7780米

武装:12.7毫米机头固定机枪2挺,7.62毫米后座旋转机枪2挺,726千克炸弹1枚,45千克炸弹2枚

道格拉斯 SBD-5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前线的飞行员们对“无畏”评价颇高,但诟病也不少,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飞机缓慢的速度上。为此,SBD-5换上了新的1,200马力的R-1820-60型“旋风”发动机。但由于其它装备重量的增加,此次提高功率的改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从外形上看,新飞机的变化包括取消了汽化器进气口,引擎罩两侧的通风片数量减少为每侧一个,发动机散热口也被重新设计而有所扩大。老式的望远式轰炸瞄准具被新的反射式瞄准具所取代,两侧翼下各增加了一个副油箱挂点,各携带一个58加仑(220 升)的副油箱,使飞机的航程达到了1,340海里(2,480公里)。这种SBD-5 型机最终成了产量最高的“无畏”,从1943年2月到1944年4月,该机的生产数量达到了2,965架,此外,道格拉斯还以A-24B的编号为陆军生产了615架。需要说明的是,为陆军生产的飞机中,有60架后SBD-5被海军接受并转交给了海军陆战队。

大批生产的SBD-5源源而来,在1943年一年之内就取代了先前的所有型号。在1943年下半年美国海军舰载机对日军据点的空袭作战中,参战的俯冲轰炸机角色完全由SBD-5担纲。按照美国海军的原定计划,SBD 轰炸机将在1943年内被SB2C“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完全取代,但由于后者生产的延误,这一过程被推迟到了1944年。到1944年夏末,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上已经见不到“无畏”的身影了,但是,她们并没有从此退出战争舞台,而是依旧以陆基俯冲轰炸机的身份奋战在西太平洋的岛群上。

翼展:12.66米

机长:10.09米

机高:4.14米

最大速度:410千米/小时

升限:7780米

武装:12.7毫米机头固定机枪2挺,7.62毫米后座旋转机枪2挺,1020千克炸弹1枚,45千克炸弹2枚

柯蒂斯 SB2C-1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SB2C俯冲轰炸机(英文:SB2C Dive bomber,绰号:Helldiver,译文:地狱俯冲者)是柯蒂斯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一种舰载俯冲轰炸机。1940年首飞,在解决了一些问题后于1943年编入海军现役,广泛参加了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行动。是历史上最重的俯冲轰炸机,但是相对于它所要替换的道格拉斯 SBD“无畏”来说,并没有什么很好的表现。

翼展:15.16米

机长:11.18米

机高:4.01米

最大速度:462千米/小时

升限:7370米

武装:20毫米机翼机炮2门,7.62毫米后座旋转机枪2挺,900千克炸弹1枚

柯蒂斯 SB2C-4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该型为SB2C系列的最后一种型号,最大速度和升限都有所提高。

翼展:15.16米

机长:11.18米

机高:4.01米

最大速度:475千米/小时

升限:8870米

武装:20毫米机翼机炮2门,7.62毫米后座旋转机枪2挺,900千克炸弹1枚

沃特SB2U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SB2U俯冲轰炸机(英文:SB2U Dive bomber,绰号:Vindicator,译文:守护者)是沃特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一种舰载俯冲轰炸机。是美国海军的第一架单翼侦察-轰炸机,它是从1934年海军向沃特公司订购的两架舰基飞机原型机之一发展而来的。订单要求生产一架双翼机XSB3U-0、一架单翼机XSB2U-0,在签署生产订单前,这两架飞机要进行试飞比赛。1936年年初,两架飞机均进行了试飞,全金属的XSB2U-1的优势很快得以证实,美国海军于当年10月购买了54架SB2U-1。1937年12月,沃特公司开始交付飞机,随后于1938年海军又追加了 58架SB2U-2。 最后一批订货是1940年末海军购买的57架SB2U-3,这也是SB2U系列中首次被命名为“守护者”的型号,后来这一名字被推广到了所有的SB2U。

到1940年,“守护者”共装备海军7个中队,同时还装备海军陆战队。后者装备的SB2U以陆地机场为基地,活跃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初几个月。航母上的“守护者”则于1941年末就被性能更好的道格拉斯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所取代。

翼展:12.8米

机长:10.36米

机高:3.12米

最大速度:391千米/小时

升限:不详

武装:12.7毫米机头固定机枪1挺,7.62毫米后座旋转机枪1挺,454千克炸弹1枚

格鲁曼 TBF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TBF鱼雷轰炸机(英文:TBF Torpedo Bomber,绰号:Avenger,译文:复仇者)是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一种舰载鱼雷轰炸机。主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活跃于太平洋战场上。原本在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当中,以性能落后的TBD毁灭者式为主力鱼雷轰炸机,于是1939年海军便向各大航空制造产业公司征求新一代舰上轰炸机,最后由格鲁曼公司出线,并在1942年此机型进入量产阶段。比起原本的TBD,TBF的性能有着明显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马力的发动机外,新设计的流线型坐舱配备防弹玻璃,机身的防弹装甲也前所未有的坚固。而机翼能够向上折起的长度比起其它型舰载机也更长了许多,更减少了在航空母舰机舱内所占的位置。襟翼配备减速板设计加上刹车减速板,更让TBF可以拥有和俯冲轰炸机一样的俯冲攻击能力,在战场上成为日本军舰的头号杀手。

翼展:16.51米

机长:12.48米

机高:4.7米

最大速度:442千米/小时

升限:9170米

武装:7.62毫米机头机枪1挺,12.7毫米后座旋转机枪1挺,7.62毫米机腹机枪1挺,907千克炸弹1枚或MK-13型航空鱼雷1枚

通用 TBM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1942年3月开始,因格鲁曼必须同时生产F4F野猫式与F6F地狱猫式战斗机,为了减低生产压力,便授权通用制造TBF,而通用生产的TBF则被称为TBM。

翼展:16.51米

机长:12.48米

机高:4.7米

最大速度:442千米/小时

升限:9170米

武装:7.62毫米机头机枪1挺,12.7毫米后座旋转机枪1挺,7.62毫米机腹机枪1挺,907千克炸弹1枚或MK-13型航空鱼雷1枚

通用TBM-3W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TBM-3W预警机(英文:TBM-3W AEW,绰号:Guppy,译文:孔雀鱼)是通用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第一种舰载预警雷达载机。1944年2月,美国开始对一架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进行改装,在其机腹下方搭载1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AN/APS-20雷达,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空中预警机TBM-3W。AN/APS-20是一部采用S波段的预警雷达,峰值功率高达0.8~1千瓦,天线直径2.4米,重量318千克,是当时最大的机载雷达,它对低空飞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100千米,对海面大型舰艇可达320千米。但从严格意义上说,TBM-3W只能算作是一架空中雷达警戒机,只能搭载1名飞行员与1名雷达操作员,没有任何指挥管制能力,因它只能通过UHF波段的数据链传至水面军舰的情报处理中心,再由舰上的指挥人员读取雷达资料并引导飞机拦截目标。

道格拉斯 TBD-1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胜利基石——太平洋战争中的部分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小萃

TBD鱼雷轰炸机(英文:TBD Torpedo Bomber,绰号:Devastator,译文:蹂躏者)是道格拉斯公司为美国海军所研发的一种舰载鱼雷轰炸机。1934年六月,海军航空部向各大航空机制造企业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鱼雷轰炸机以替代目前在各个鱼雷轰炸机服役的马丁BM-2和大湖TG-2这两种双翼鱼雷轰炸机。道格拉斯公司的VT-VB最终赢得这一项目。做为一种鱼雷轰炸机,TBD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数大规模战役,诸如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等等。TBD实际上是一种极不安全的战机,它飞行速度低,自卫能力差,因此战损率相较之同时服役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要高很多。在中途岛海战后TBD撤出了一线部队,最终在1944年末完全退役。

翼展:15.24米

机长:10.67米

机高:4.6米

最大速度:331千米/小时

升限:5945米

武装:12.7毫米机头固定机枪1挺,7.62毫米后座旋转机枪1挺,MK-13型航空鱼雷1枚或454千克炸弹1枚或227千克炸弹2枚或45千克炸弹12枚

全部素体由飞机研究专家朱飞虎先生绘制,本厂长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